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劉志華、胥靜:毛澤東“中間地帶”理論的基本內涵和發(fā)展演變

 天宇春濤 2022-01-22

 劉志華 胥靜 黨的文獻

 2022-01-21 17:30

“中間地帶”理論是毛澤東國際戰(zhàn)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20世紀 4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毛澤東根據(jù)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格局的發(fā)展演變,以辦好中國的事情為基礎,以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為依托,充分利用各種國際矛盾造成的歷史性機遇,不斷調整中國國際戰(zhàn)略和外交方針而形成的,對毛澤東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三個世界”的劃分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在表述中,“中間地帶”一詞有時又稱“中間地段”“中間世界”“中間集團”“中間勢力”“中間派”等,具體指代的國家和地區(qū)在不同時期有所區(qū)別。本文擬結合“兩大陣營”“三個主義”和“三個世界”等思想觀點,著力理清毛澤東“中間地帶”理論的基本內涵和發(fā)展演變。

一、“中間地帶”的首提與重提

毛澤東“中間地帶”理論于1946年首次提出。當時,二戰(zhàn)后的國際形勢正在發(fā)生重要變化,美蘇兩國由合作轉向對峙,有關“美蘇必戰(zhàn)”“即將爆發(fā)”的輿論盛行一時。在中國國內,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qū)開展了大規(guī)模進攻,全面內戰(zhàn)由此爆發(fā)。一些人擔心全面內戰(zhàn)會導致美國大量出兵干涉,產生了不敢用革命的手段反擊國民黨反動派進攻的消極傾向。
面對上述情況,毛澤東19468月在回答美國記者斯特朗提問時指出:“美國和蘇聯(lián)中間隔著極其遼闊的地帶,這里有歐、亞、非三洲的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這就將世界三分為蘇聯(lián)、美帝國主義;歐、亞、非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即包括中國在內的“中間地帶”。他強調“美國反動派在沒有壓服這些國家之前,是談不到進攻蘇聯(lián)的”。毛澤東此時提出“中間地帶”理論側重說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堅決地以革命戰(zhàn)爭反對蔣介石的反革命戰(zhàn)爭不會引發(fā)美蘇大戰(zhàn)和“”。
194611月,毛澤東再次指出:“現(xiàn)在世界上有三塊地方:美國,蘇聯(lián),還有美蘇之間。這三塊地方的人民都反對美國反動派,今天的世界是美帝國主義同全世界人民的矛盾和對立?!边@除了將世界三分為美國、蘇聯(lián)以及美蘇之間的中間地帶,更加強調美國同全世界人民特別是其余兩大部分的對抗,進而突出其余兩大部分建立反美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現(xiàn)實可能性。12月,毛澤東在同三位西方記者談話時,延續(xù)了之前對世界的劃分,再次談到了“美蘇之間的中間地帶”,并強調美國“想獨霸世界”,“這種政策一定要失敗”。
正如 1958年,毛澤東回顧這段歷史時指出:“一九四六年我們就說,美國是搶美國和蘇聯(lián)之間的中間地帶。那時候,中國還是中間地帶,我們的革命還沒有勝利?!笨v觀1946年毛澤東的這幾次談話,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澤東“中間地帶”理論的提出,是基于對美蘇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和對外政策等方面結構性對抗的深入分析,基于對美國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沖突的密切關注,基于對美國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的深刻把握。由此,他告誡中共黨員和中國人民既要警惕又不夸大世界戰(zhàn)爭危險,從而團結一致取得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
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斷發(fā)展,特別是美國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聯(lián)合起來“遏制”蘇聯(lián)的趨勢愈加明顯,毛澤東逐漸將原來包括“中間地帶”的世界三分法變成了兩分法。19477月,在陜甘寧邊區(qū)靖邊縣小河村召開的中共中央擴大會議上,毛澤東將世界兩分為“企圖搞”的“以美國反動派為首的各國反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大大發(fā)展”的“以蘇聯(lián)為首的各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并指出后者將要戰(zhàn)勝前者。
9月,歐洲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發(fā)表《關于國際形勢的宣言》,將世界兩分為以蘇聯(lián)為首的反帝國主義的民主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的反民主陣營。這和毛澤東在 7月中共中央擴大會議上的劃分大體一致。12月,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明確將世界劃分為兩大陣營,一是以美國帝國主義分子為首的帝國主義和反民主的陣營,一是以蘇聯(lián)為首的民主勢力即反帝國主義陣營的力量,并強調后者已超過前者。
19489月,毛澤東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重申,“以蘇聯(lián)為首的世界民主力量,已超過反動力量”,“所以戰(zhàn)爭危險必須而且必能克服”。11月,他將世界兩分為“以蘇聯(lián)為首的反對帝國主義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帝國主義尤其是“美國帝國主義及其在各國的走狗們”。19493月,他又將世界兩分為“以蘇聯(lián)為首的世界反帝國主義陣線的力量”與帝國主義力量。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從當時美蘇冷戰(zhàn)的國際戰(zhàn)略格局,以及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敵視人民政權等現(xiàn)實情況出發(fā),在 19496月《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明確提出“一邊倒”方針,強調“騎墻是不行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中國人將“倒向社會主義一邊”,實際上將世界兩分為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
19506月,關于世界兩分的劃分,他進一步指出:一是以蘇聯(lián)為首的世界和平民主陣線正在發(fā)展壯大,具體表現(xiàn)為:《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蘇聯(lián)與人民民主國家友好關系的發(fā)展;爭取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人民運動的發(fā)展;民族解放運動的壯大。二是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的矛盾增多。美英有矛盾,兩國資產階級內部各派也有矛盾。帝國主義陣營對世界和平民主陣線的戰(zhàn)爭威脅仍然存在,但制止戰(zhàn)爭危險的力量發(fā)展很快。
總之,從1947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先后論及“中間地帶”和“兩大陣營”,反映出這一時期國際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和新中國決定將聯(lián)合蘇聯(lián)、站在國際和平民主陣營一邊的外交方針。
1954年,日內瓦會議召開,新中國派出以周恩來為團長的代表團出席會議并參與討論。這是新中國通過大型國際會議爭取和平協(xié)商解決重大國際爭端的首次嘗試和運用多邊外交的開端。中國確定了在會議上聯(lián)合法國、英國、東南亞國家尤其是印度支那三國,即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國際力量,孤立美國,限制和打破美國擴大世界霸權的計劃,促成印度支那的和平的方針。
7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周恩來出席日內瓦會議以及訪問印度、緬甸和舉行中越會談等問題的報告時,毛澤東重新提到“中間地帶”,但比起 1946年提出的介于美蘇之間范圍縮小,介于美國和社會主義陣營間,中國不屬于中間地帶,而是中間地帶以外的社會主義陣營中。毛澤東指出:資本主義世界固然反共、反蘇、反華、反人民民主國家,但并非一塊鐵板,而是很不統(tǒng)一、四分五裂。他舉例說,美國往往利用反共旗幟來占領盟國,其“最大的目的,還是整這個中間地帶,就是從日本到英國這些地方”。
8月,毛澤東同英國工黨代表團談話時再次指出:美國反共的真正目的“是占據(jù)從日本到英國的這個中間地段”。“美國在北美洲處在這個中間地段的那一邊,蘇聯(lián)和中國處在這一邊。美國的目標是占領處在這個廣大中間地帶的國家”。19554月,毛澤東在同英國共產黨主席波立特談話時說:“美國在廣大的中間地帶,從東京到倫敦建立軍事基地”,他強調,美國在中間地帶的行為,使這些地區(qū)的人民“都是我們反對美國侵略的同盟者”。
19564月,他對拉美一些國家黨的代表講:“帝國主義是世界性的,因此我們有必要調動一切國際進步力量”,“爭取中間勢力很重要”;“中間勢力”,在國際上就是介于美國和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中間地帶,“包括南美洲中美洲北美洲的、亞洲的、歐洲的、非洲的進步力量”,能夠牽制帝國主義,是社會主義陣營必須也能夠聯(lián)合的進步力量。
總之,1954-1956年,盡管兩大陣營涇渭分明并激烈對抗,但毛澤東還是把除美國之外的發(fā)達資本主義甚至帝國主義國家視為社會主義陣營可以聯(lián)合與團結的對象,從而最大限度孤立并打擊美帝國主義。

二、“三個主義”下的“中間地帶”

20世紀 50年代中期毛澤東重提“中間地帶”后,又結合了“兩大陣營”的說法,逐漸形成關于社會主義、帝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三個主義”的思想。
1956年 9月,毛澤東對埃及駐華大使說:“埃及巧妙地利用了帝國主義國家間、帝國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間、帝國主義國家和民族獨立國家間的矛盾?!边@句話中的民族獨立國家,其實就是民族主義國家,這里實際已為提出帝國主義、社會主義、民族主義“三個主義”作了鋪墊。19571月,毛澤東分析蘇伊士運河事件時指出:帝國主義假借反共之名來爭奪亞非兩洲的地盤,當時的爭奪集中在中東特別是蘇伊士運河地區(qū)。
“在那里沖突的,有兩類矛盾和三種力量。兩類矛盾,一類是帝國主義跟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即美國跟英國、美國跟法國之間的矛盾,一類是帝國主義跟被壓迫民族之間的矛盾。三種力量,第一種是最大的帝國主義美國,第二種是二等帝國主義英、法,第三種就是被壓迫民族。”毛澤東這兩次論述分析的主要是中東地區(qū)的情況,既未納入德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也未涉及社會主義陣營。
根據(jù)毛澤東關于“中間地帶”和“兩大陣營”的論述,周恩來在 1957年初進一步指出了“三個主義”的內涵。15日,周恩來接見社會主義國家駐華大使、代辦時指出:“世界上明顯地存在著兩個陣營,同時存在三種力量,即社會主義的力量、帝國主義的力量和民族主義的力量?!薄暗蹏髁x首先要破壞民族主義國家,其次是破壞社會主義國家。”26日,周恩來在云南省黨員負責干部會議上作報告時,將世界劃分為三類國家,第一類是社會主義國家,第二類是民族主義國家,第三類是帝國主義國家,強調前兩種國家在和平、反戰(zhàn)、民族獨立等問題上應該聯(lián)合。
1957年227日,毛澤東在周恩來論述的基礎上指出:“世界上有三種力量在斗爭,一種叫社會主義,一種叫民族獨立運動,一種叫帝國主義”,“第二種力量在某些問題上,如和平問題,反對帝國主義問題,可以跟我們合作”。
他將世界三分為社會主義國家,亞非國家以及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以及帝國主義國家,并根據(jù)三類國家的不同情況,制定了相應的對外政策:對于帝國主義國家,要團結那里的人民,并且爭取同那些國家和平共處,比如經(jīng)濟上做些生意,政治上制止可能發(fā)生的戰(zhàn)爭;對于蘇聯(lián)等一切社會主義國家,要鞏固團結,這是我們的“基本方針”以及“基本利益所在”;對于亞非國家以及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要鞏固和發(fā)展團結。他強調:“有了這兩種力量的團結,我們就不孤立了?!?/span>
9月,他重申針對三類國家的不同外交政策原則:和社會主義陣營各國要“團結”;與亞、非、拉國家和北歐部分國家“建立關系”;對西方主要國家,“主要是和他們斗爭,不忙于建交”。
1958年,毛澤東多次強調關于“三個主義”的思想,雖然每次的具體表述略有區(qū)別,但主要內容大體相似。42日會見波蘭政府代表團時,毛澤東指出:“世界上有三類國家,第一類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第二類是亞非民族主義國家和拉丁美洲國家;第三類是西方國家,其中主要是帝國主義國家。”
721日會見蘇聯(lián)大使尤金時,毛澤東又指出:“現(xiàn)在世界上有三個主義,一是社會主義,一是民族主義,一是帝國主義。”帝國主義不敢打社會主義,卻“同中間勢力打”。813日同國內有關同志談到國際形勢時,毛澤東指出:“天下大勢歸納起來是三個主義——社會主義、民族主義、帝國主義”。
817日,毛澤東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講:“現(xiàn)在世界上有三個主義”,即社會主義,納賽爾、尼赫魯、蘇加諾等人的民族主義或中立主義,以及帝國主義。他指出,“后面這兩個都叫資本主義”,其中,帝國主義是“壓迫別的民族的資本主義”,“中間這一派民族主義,本來是帝國主義的后方,但因為它又反帝,就轉化為我們無產階級的后方,社會主義的后方”。他指出,北約、巴格達條約組織、東南亞條約組織沒有機會整社會主義陣營,所以“只好整中間地帶、整殖民地”。
92日,毛澤東在會見巴西記者馬羅金和杜特列夫人時,不僅再次闡明了將世界三分為帝國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并將民族主義國家視為朋友而加以支持的態(tài)度,而且著重解析民族主義國家的“第三種立場”或“中立立場”。他指出,民族主義國家“既不站在帝國主義的一邊,也不站在社會主義的一邊”,“不參加雙方的集團”,但可以同時與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維持正常關系”;“民族主義國家的這種中立也就是一種獨立自主、不受控制的立場”;這種立場適合于它們現(xiàn)時情況并“可以維持相當長的時期”;“民族主義國家采取中立立場,帝國主義國家卻不喜歡,因為這些民族主義國家的中立是擺脫了它們的控制而取得的”;“我們社會主義陣營歡迎這些國家的這種中立的立場,因為它有利于和平事業(yè),不利于帝國主義的侵略計劃和戰(zhàn)爭計劃”。
95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談國際形勢時指出:“共產主義,民族主義,帝國主義,這三個主義中,共產主義和民族主義比較接近。而民族主義占領的地方相當寬,有三個洲:一個亞洲,一個非洲,一個拉丁美洲。”他強調,北約、巴格達條約組織、東南亞條約組織具有侵略性,它們“現(xiàn)在是向民族主義進攻,就是向埃及、黎巴嫩和中東那些弱的國家進攻”。
這一時期,毛澤東盡管注重闡述關于“三個主義”的思想,但在談到國際局勢時,仍然會提到“兩大陣營”與“中間地帶”。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20世紀50年代后期兩大陣營對抗與民族解放運動風云涌起的形勢。比如,195711月,毛澤東就指出:“一個社會主義陣營,一個資本主義陣營,當中還有一個中間地帶?!边@里的資本主義陣營,并非泛指,而是特指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兩個陣營都在爭奪中間地帶,但中間地帶“大多數(shù)是傾向我們的”,所以社會主義比帝國主義影響“大一些”。
19589月,他又指出:美國“是霸中間地帶為主”,但中間地帶的緊張局勢對美國不利。正是基于對“中間地帶”政治傾向和社會主義陣營力量的分析,毛澤東得出了“東風壓倒西風”,“社會主義的力量對于帝國主義的力量占了壓倒的優(yōu)勢”的分析判斷。
從總體上看,在1957-1958年毛澤東的表述中,“中間地帶”一詞所指代的范圍比之前進一步縮小,介于“兩大陣營”或“兩大主義”間,主要指民族主義國家,由此逐漸形成關于“三個主義”的思想。團結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建立最廣泛的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全力對抗帝國主義特別是美帝國主義,成為這一時期中國對外政策的重要方針。鄧小平回憶這段歷史時說道:“過去所謂中間地帶就是講兩個陣營之間的中間地帶”,“過去是講兩個陣營,兩個陣營之間有個中間地帶——亞非拉。

三、“兩個中間地帶”或“兩個第三世界”

隨著中蘇矛盾激化和美國與盟國的分化,毛澤東在 1963-1964年對“中間地帶”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分和調整,提出“兩個中間地帶”或“兩個第三世界”。
毛澤東敏銳地發(fā)現(xiàn)不僅帝國主義陣營內部充滿矛盾,而且蘇聯(lián)和東歐國家也有分歧和矛盾。比如,1958年11月毛澤東就指出:所謂“西方團結”,特指美國要求他的大小伙伴受美國控制,“向美國靠攏,交納貢物,磕響頭稱臣”,因此只是“一句空話”。西方世界形勢是“四分五裂”,目前正在逐步破裂,最后破裂不可避免。
19621月又強調:英法是“中等帝國主義”,而美國是“大帝國主義”,后者想“吃掉”前者,所以雙方有矛盾。從這個意義上講,英法“可以作為人民的間接同盟者”。對于蘇聯(lián)和東歐各國之間的矛盾,毛澤東也有所察覺。如他在 19639月指出:“東歐各國對蘇聯(lián)赫魯曉夫就那么滿意?我不相信。情況還在發(fā)展,矛盾還在暴露。……蘇聯(lián)與東歐各國的矛盾也有明顯發(fā)展,關系緊張得很?!?/span>
此外,毛澤東還認識到,中間地帶存在多種性質的國家。1956年 10月,毛澤東指出,從英國一直到拉美的中間地帶,“一邊是社會主義陣營,另一邊是美國”,包含三種性質國家,即擁有殖民地的帝國主義國家,亞非拉國家,在歐洲的不擁有殖民地的自由國家。
19621月,他作了更進一步論述:“中間地帶國家的性質也各不相同:有些國家有殖民地,如英、法、比、荷等國;有些國家被剝奪了殖民地,但仍有強大的壟斷資本,如西德、日本;有些國家取得了真正的獨立,如幾內亞、阿聯(lián)、馬里、加納;還有一些國家取得了名義上的獨立,實際上仍然是附屬國?!?/span>
這些認識為他將美國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區(qū)分開,將蘇聯(lián)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區(qū)分開,將中間地帶一分為二,提出“兩個中間地帶”或“兩個第三世界”,進一步細分資本主義世界、社會主義國家乃至整個世界,奠定了基礎。
1963-1964年,毛澤東關于“兩個中間地帶”的表述和內涵逐漸明確,第一個“中間地帶”是指亞非拉廣大經(jīng)濟落后的國家,第二個“中間地帶”是指以歐洲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國家和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這兩部分國家都反對美國的控制,在東歐各國則發(fā)生反對蘇聯(lián)控制的問題。
196393日,毛澤東會見印尼共產黨代表團時講:中國主張建立一個包括“中間集團”在內的“反對美帝國主義的廣泛的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個中間集團既包括“法國、西德、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六國集團,也包括英國的七國集團,還有日本和加拿大”。
毛澤東所提的七國集團特指 19605月成立的歐洲自由貿易聯(lián)盟,含英國、瑞典、丹麥、挪威、瑞士、奧地利、葡萄牙七國。1963928日,他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有兩個中間地帶,一個是亞、非、拉,一個是歐洲、日本、加拿大等對美國不滿意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同法國等第二中間地帶國家之間正在進行“控制和反控制的斗爭”。
19641月,他在同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聽濤克己談話時指出:從國際地位來說,美蘇占第一位,“都有核武器,想統(tǒng)治全世界”;日本、英國、法國、西德、意大利等占第二位,“日本壟斷資本同美國并非那樣團結。英國同美國比較好,但也不是那樣團結。法國使美國感到惱火。西德的地位重要起來了,這樣一來,勢必會同美國發(fā)生對抗”。毛澤東據(jù)此得出結論:“中間地帶有兩部分:
一部分是指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廣大經(jīng)濟落后的國家,一部分是指以歐洲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國家和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span style="margin: 0px;padding: 0px;outline: 0px;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6月,毛澤東會見桑給巴爾專家阿里和夫人時指出:“有兩個中間地帶,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個中間地帶,歐洲、加拿大、澳洲、日本是第二個中間地帶。”美國的目的是“要整個中間地帶”。
7月,他在同日本社會黨人士談話時指出:亞非拉人民都反對美帝國主義。歐洲、北美、大洋洲也有許多人反對美帝國主義;有的帝國主義者,如戴高樂,也反對美帝國主義。他就此提出:“有兩個中間地帶: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個中間地帶;歐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個中間地帶。日本也屬于第二個中間地帶?!?/span>
在論及“兩個中間地帶”的同時,毛澤東也提出了“兩個第三世界”的劃分構想。1963102日,毛澤東會見阿爾巴尼亞軍事代表團時,對西方報紙上關于“第三世界”的兩類說法進行了概括和評論。他說:“西方報紙上對第三世界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種是把西歐也叫做第三世界”。他還解釋道,西歐六國的共同市場,與英國為首的七國自由貿易聯(lián)盟,都同美國有矛盾,是在美國壓力下出現(xiàn)的。日美矛盾也正在發(fā)展。
1964117日,他在會見美國記者斯特朗時,在上述兩種說法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兩個第三世界”的論斷:“美國現(xiàn)在在兩個'第三世界’都遇到抵抗。第一個'第三世界’是指亞、非、拉。第二個'第三世界’是指以西歐為主的一批資本主義高度發(fā)展的、有些還是帝國主義的國家,這些國家一方面壓迫別人,另一方面又受美國壓迫,同美國有矛盾?!?/span>
1964130日,他同法國議員代表團講:法國希望建立“第三世界”,但“第三世界”不能只有法國;法國應“把英國拉過來”,“要把整個歐洲團結起來”;在東方還可以“做日本的工作”;“從歐洲的倫敦、巴黎到中國、日本”,擴大“第三世界”的范圍。他希望法國擴大第三世界的范圍,旨在建立對抗美國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
同年8月,他在會見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時又講:“我們把中間世界分為兩部分。中間世界即所謂第三世界?!薄暗谝粋€第三世界是亞洲、非洲、拉丁美洲?!薄暗诙€第三世界包括像法國、日本、加拿大以及歐洲其他一些國家?!薄八麄兺绹鴷袥_突,有些國家現(xiàn)在還不明顯,例如日本、西德,但已經(jīng)看到一些征兆?!?/span>
“兩個第三世界”和“兩個中間地帶”的內涵大體一致,反映了毛澤東對 20世紀60年代世界經(jīng)濟、政治格局的總體看法?!皟蓚€第三世界”和“兩個中間地帶”的觀點,為毛澤東1974年提出關于“三個世界”劃分的戰(zhàn)略思想作了鋪墊和準備。具體來說,第一個中間地帶成為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中的第三世界的主體,第二個中間地帶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成為第二世界,中間地帶的主要參照物即美蘇兩極成為第一世界。
鄧小平對這段歷史的回憶也說明了這一點:“三個世界理論的形成過程是從一九七四年開始的,毛主席考慮、觀察了幾年。過去是講兩個陣營,兩個陣營之間有個中間地帶——亞非拉。后來,看到一個中間地帶不夠,還有一個中間地帶,即發(fā)達國家。這是因為赫魯曉夫上臺后不久,它的對外政策變了,不存在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了。蘇聯(lián)變成了社會帝國主義。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如西歐、日本有擺脫美國控制的傾向,帝國主義陣營也發(fā)生了變化?!?/span>“三個世界的劃分,同過去兩個中間地帶的劃分是一致的,但也有變化?!?/span>

四、結語
從1946年首次提出“中間地帶”到1964年完整概述“兩個中間地帶”與“兩個第三世界”,毛澤東“中間地帶”理論不斷深入演變。梳理整個過程,可以得出如下認識:一是毛澤東對“中間地帶”的認識始終受到國際戰(zhàn)略格局發(fā)展變化的影響,特別是美蘇力量對比和中美、中蘇關系的影響。毛澤東界定的“中間地帶”是一個極其廣闊的戰(zhàn)略緩沖區(qū)域,其地理范圍大體是這樣變化的:起初位于美蘇之間,繼而位于美國和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后來位于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之間,接著再度位于美國和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最后又有回到美蘇之間的傾向。
二是“中間地帶”具體所指的地理范圍雖然有所變動,但始終包括亞非民族主義國家。三是這一思想體現(xiàn)了建立反帝、反霸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外交戰(zhàn)略。毛澤東將“中間地帶”作為中國反帝、反霸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聯(lián)合對象,多次強調,“中間地帶”要團結起來,這體現(xiàn)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矛盾應對主要之敵的戰(zhàn)略智慧?!爸虚g地帶”理論作為毛澤東國際戰(zhàn)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后來成為“三個世界”劃分戰(zhàn)略思想的理論淵源,豐富了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外交理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圖片

作者劉志華,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胥靜,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生

來源:《黨的文獻》2021年第6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