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文學閱讀史可以追蹤到少年時代,那個時候我生活在農村,文學書(包括武俠小說)是非常難得的,所以我讀到的書非常少。即便如此,那寥寥的幾本書曾經帶給我的感受成為我人生遙遠昏暗的背景,無論多久,它們都在我人生的發(fā)端熠熠發(fā)光。 后來,閱讀的資源豐富起來,可我的興趣卻日漸低落下去,我覺得自己要是無意當個作家,讀不讀這類書也無所謂。離開學校踏入社會后,為生計度過好幾年輾轉的日子,不能沉下心來讀書,不過那幾年常年出差的日子里,我的行李箱里總還放上幾本書。 結婚后生活逐漸安定下來,閱讀先是打破日復一日庸常生活一種方式,隨著閱讀的增加慢慢成了一種習慣。需要時間,需要有讀書的心境,還需要努力,甚至要想讀得好還要一點點天賦。我在讀書上是屬于沒有天賦的人,好在我還算能堅持,即便如此還是讀的太少了,時間上也有點遲。 當我談讀書時,我必須要談村上春樹。要說我讀過的所有作家中哪個對我影響最大,毫無疑問當屬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在書架上的所有書中算是老前輩了,買了快有20年了。至今我購買的紙質書中,村上春樹的書最多,有十一本。雖然他的作品我還有約三分之二沒有看,但是他可以算是我最早喜歡和熟悉的作家。《挪威的森林》中的渡邊決心戒煙是因為他不想被一件事情左右,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也是吸煙愛好者,我被這句話擊中。我不知道還有誰戒煙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后來我戒煙這句話也發(fā)揮了作用。 村上春樹的作品多給人青春洋溢的氣息,雖然不一定是青春飛揚的的形象,其中不乏孤獨、痛苦和黑暗,但是無論如何都屬于成長之中的人的心情,相對那種人生走到盡頭之人的形象比較少見。此外,我還很喜歡看他的游記,是完全放松的度假中的狀態(tài),不刻意去表達深邃的思想更貼合旅游本身的哲學。雖然村上春樹已經年過70歲了,但是在我心里他依然還很年輕,他還可以闕如地寫十幾歲的少年。大概這也是寫作的魅力之一。 我不僅喜愛村上春樹本人的作品,還喜歡他喜歡的作品,據此我讀了菲茨杰拉德、雷蒙德-錢德勒、杜魯門-卡波特、雷蒙德卡佛、約翰-歐文等人的作品,特意去看了《挪威的森林》中提及的厄普代克的《馬人》。閱讀后的反饋是,如果你喜歡一個作家,那么很大程度上你也會喜歡上他喜歡的作品。 雖然村上春樹對我影響最大,但是并不等同他的作品在我心里是最好的,有不少作品在我心里是勝過村上春樹的作品的。村上春樹是一個誠懇和謙遜的人,對于同為作家的作品不吝贊美,他翻譯了幾部自己鐘愛的作品,還特意寫了長長的書序。說到本人時,村上春樹說自己并不屬于腦袋靈光的那種人,但是他覺得自己成為作家也得益于不夠聰明。作家多少帶有一點孤傲,不免流露對于他人的不屑,在這方面村上君的表現出謙謙君子的風范。 當我談村上春樹時,我對他談論寫作的話題總是非常感興趣?!段业穆殬I(yè)是小說家》這本書一面世,我就迫不及待地買來讀了。 村上春樹談到當初如何開始步入寫作之路,1978年4月,神宮球場喝著啤酒看棒球比賽時生出的念頭,念頭得來好像是被雷擊中般偶然。隨后,他的首部作品《且聽風吟》就一炮而紅。村上如同神啟般的經歷讓人艷羨,但是在我看來,其他事情上不乏偶然天成的事例,要說寫小說這件事,我覺得期望上天眷顧是不靠譜的,村上春樹能一炮而紅得益于他多年大量閱讀后的厚積薄發(fā)。在這本談論寫作的書中,村上春樹這樣建議:“優(yōu)秀的小說也罷,不怎么優(yōu)秀的也罷,極爛的小說也罷,總之多多益善。趁著眼睛健康,時間有余,先把這事兒踏踏實實做好,寫的事情倒不妨放一放。” 在另一本書中村上春樹也談及他的寫作理念,這本書就是《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無論是誰,要談村上春樹本人的話,肯定要談他跑步這件事。 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多年的陪跑者,在每年諾獎之前村上春樹都會成為話題,但是他本人對此毫不在意,也不看重諾獎本身,雖然不知道是否百分百屬實,但是至少他絕不會把它看得跟跑步一樣重要。 村上春樹跑步的出發(fā)點并非盡然基于健康想要活得久一點,而是出于這樣的想法:打算作為小說家度過今后漫長的人生,就必須找到一個既能維持體力,又能將體重保持得恰到好處的方法。在所有運動中,跑步最合乎他的性情,所以他選擇了跑步。一跑就再也沒停下來,每天跑步10公里成為和每天寫作一樣成為日常。他參加過多次馬拉松,參加過鐵人三項賽,還曾經連續(xù)奔跑十一小時四十二分鐘完成一百公里超級馬拉松。當初為了保持寫作需要的體力,結果成了運動達人,愛跑步的村上春樹已經無人不知。 跑步不僅為他提供了體力上的支持,還給他的寫作提供了啟發(fā)。他說,我寫小說的許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著道路跑步時學到的。他在跑步時發(fā)現了那把用于雕琢的工具,今后只需要用心打磨即可。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因為腰椎問題去看醫(yī)生,醫(yī)生建議我多遠動便可根除,即便如此我也沒有認真地動起來,對我這樣不愛運動的人來說跑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在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竟然能完完全全理解到村上所描述跑步時的狀態(tài),能體會他說的那種心情和喜歡那種狀態(tài)。 “'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每當我長跑的時候,腦海里就反復出現這句話。” 我就是腦袋里裝著這句話走上跑道的。如今我已經跑了三千多公里,跑進第四個年頭,這句話依然還裝在我的腦袋里。不僅是這句話,在我跑步的日子里,我還經常想到下面兩句話: “今天不想跑步,所以才去跑步,這才是長跑者的思維?!?/span> “喜歡的事情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么也長久不了。” 當我對于跑步或寫作感到倦怠時,我便從書架上抽出這本書,不必仔細讀,只是隨便翻一翻就能給我一些動力。 我知道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偶像的作用,而是內心想要變得更好的信念。我想置身于一種被琱琢的狀態(tài),跑步對我意味著敲打,既敲打我的身體,也觸及我的內心努力變得更好的信念。 信心或許常有,但是信念并非那么容易產生,你需要得到一些觸動你內心的啟示?;蛟S它是一句話,一本書,某個人。 記得點擊“在看”和標注星標讓閱讀持續(xù)在線哦! 讀書|成長|教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