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脈的朱老師常說:“太極拳本來很簡單,被現在的人搞復雜了。”我年輕時,有過幾次無心而為的絕唱,揚手將人發(fā)出十多米遠,眾人一喝彩,自己腦子發(fā)熱,就總想將人發(fā)得更遠更漂亮,執(zhí)著于形,結果越追反而離目標越遠,弄得自己痛苦不堪,走了很多彎路。后來我才悟到,一接點中求,求的就是一個靜字。那段歌訣中,“手如刀鋸”,求的是靜;“身如猴,輾轉跳躍不停留”,求的是靜;“千著變化中心在”,求的是靜;“全在一接點中求”,求的還是靜。 朱老師說的拳理簡單。有一位朋友被對方掌推在胸上,推方用力推,防方晃動胸部以手力捋,力碰力僵持住。春煊見此情景忙過去笑著說:“太極可不是力氣活,使這么大勁累不累?咱這太極拳是用意聽說過嗎,用意不用勁”,他想了想說,“哦,這是李亦畬大師說的?!闭f罷,請兩位輪流象剛才那樣用力推他的胸部,倆位都推了一次,誰也沒敢推,手掌還沒推上春煊的胸兩只腳已經晃悠人往上冒,張著兩掌發(fā)不出力。朱老師給他們解釋說:“對方推你胸,你別想胸,你周圍那么大的地方想哪兒他都得出去。”話語不多,這里邊蘊涵著勁與松,力與空的深刻哲理。太極拳絕對“不是力氣活”朱懷元大師不止一次對弟子說過關于推手的法則,他說:“對方撲來,周圍都是你家的地方,你請他到哪邊坐他便到哪兒去。這時你要是用力拉,用勁拽人家可不聽你的?!碧珮O推手就是這么簡單。 你的心愈靜,感覺則愈細微、技術則愈精純,你就愈有真力量。這樣真正的太極就會愈來愈清晰地呈現給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