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話是一種本能。 有的人侃侃而談、口若懸河;有的人妙語連珠、奇趣橫生;有的人信馬由韁、漫無目的;有的人沉默寡言,只字片語。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話藝術。 然而,朱自清卻告訴我們:“說話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說話,不見得就會說話?!?nbsp;正如有網(wǎng)友抱怨:和不會說話的人聊天,能把天聊死,還會憋出內(nèi)傷。 既然我們學不來禪宗的“將嘴掛在墻上”,做到忘言,那么,我們可以試著學習孔子的訥言,就是說話要慢慢說,少說,不該說的不要說,這絕對是一種大智慧,也是說話的最高境界。 01訥言,避免言多必失 古語云:“知人不必言盡,留人三分余地。” 言多必失,禍從口出,話說得太多太滿,往往會招惹無妄之災。 三國演義中的許攸,曾獻計曹操,奇襲烏巢,讓曹操打贏了袁紹。 但戰(zhàn)后,許攸依仗著自己的戰(zhàn)功,整天喝酒吹捧自己,直呼曹操小名,到處抖摟曹操的少年荒唐事。 一次,許攸又在胡言亂語,結果激怒了許褚,許褚把他的頭割了下來。 面對著請罪的許褚,曹操只是稍微責備說自己跟許攸是老朋友,許攸的瘋言酒語只是玩笑而已。 事實上,曹操早已對許攸恨之入骨,巴不得借刀殺人呢。 《弟子規(guī)》中也有言:“話雖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奔词嵌嗾f話不如少說話,說話要實事求是,千萬不要花言巧語。 老子的《道德經(jīng)》同樣告訴我們:“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意思是人說的話越多,越容易使自己陷入困境,還不如把話留在心里。 職員小敏對此深有體會。 一次,小敏在電梯里碰到自己的女上司,看著上司的新衣服,心直口快的小敏馬上說:“主管,你穿的這件衣服太丑了,明天我?guī)闳ヌ粢患r尚些的衣服……” 主管微笑,“謝謝小敏,這幾天趕快把你的業(yè)績報表拿給我看下?!?nbsp;可是,小敏還是沒搞懂上司的心思,接著說,“主管,你穿這衣服太顯老了……” 意識到自己說錯話,小敏趕緊向她解釋,“我不是說您顯老……” 可是,越描越黑,越說越錯。 上司依然是微笑說道,“一會把你這個季度的業(yè)務報表給我看下?!?/p> 這時的小敏,才閉上嘴。電梯里的2分鐘,異常漫長,氣氛很是尷尬。 后來的日子,公司同事都感覺到了主管很討厭小敏,于是,他們開始孤立小敏,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小敏自己離職了 我們可以看到,訥言,可以避免相處中相互間的尷尬,也是為人處世的上上簽。 所以,有人說,真正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人,向來都是“訥言”的。 02訥言,體現(xiàn)換位思考 說話之前考慮對方的感受,這是一個君子基本的涵養(yǎng)。 我至今還記得這個故事: 在一次關于文化遺產(chǎn)的晚會現(xiàn)場,主辦方邀請了一個文化遺產(chǎn)繼承者上臺講話。 這是一個農(nóng)村老大爺,他十分激動,在臺上絮絮叨叨,連續(xù)不停講了幾十分鐘。 臺下的觀眾很不耐煩,出現(xiàn)躁動甚至不禮貌的噓聲。 但是,一向善于救場的主持人汪涵,卻靜立一旁,沒有出言打斷。 晚會結束后有人提出抗議,認為一個好的主持人應該把握現(xiàn)場時間和節(jié)奏。 沒想到汪涵平靜地說:“那個老人估計一輩子都沒上過這么大的舞臺,我看了晚會的人也不是很多,可以給老人多享受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時刻?!?nbsp;在充滿功利的娛樂圈,汪涵的話是一股清流、讓人溫暖。 藏族有句俗語,“說一句話,要看在場所有人的臉?!贝_實,說話時,應該考慮別人的感受,這也是訥言的深刻精髓。 經(jīng)理A在公司里,很受同事的歡迎。 他顏值一般,工作能力普通,讓剛?cè)肼毜奈液苁抢Щ蟆?nbsp;還好,不久,謎底就解開了。 這天,實習生B犯了錯誤,被公司總經(jīng)理責罵。 其他的公司中層管理不敢拂總經(jīng)理的面子,都紛紛說B做得不到位,語氣嚴厲,滿是責備。 經(jīng)理A也過來了,他先指出B犯這個錯誤,實屬不該,但又說出了她在其它的項目中,總是加班加點,才會導致這樣的紕漏。 懂得訥言,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好好說話,以心換心, “良言一句三冬暖”,你讓別人舒服的程度最終會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03?訥言,做到時機契合 孔子的“訥言”,并非要求人不說話,而是不能夠隨便地說出來,必須講求說話的時機。在該說話的時候不說,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在不該說話的時候說,就會失言。 《戰(zhàn)國策》中記載了一件有趣的事。 有個衛(wèi)國人迎娶新媳婦。新娘子一坐進馬車,就問趕車人,“駕車的馬是自家的?” 得知是借來的。新娘子就對趕車人說,“不能鞭打它們?!?nbsp;到了新郎家,新娘子剛拜堂好,就吩咐隨身的老媽子去把灶里的火滅掉,免得失火。 進入屋內(nèi),發(fā)現(xiàn)有個石臼在屋中,馬上命人把石臼搬到窗臺下邊,因為這樣不會妨礙別人走路。 新郎家所有的仆人都竊竊私語,覺得新娘子十分可笑。 其實,新娘子的建議都很好,她的錯就錯在這天是她剛成婚的日子,時機不對,她在不該說話的時候說,當然就是失言。 說話,跟做事一樣,一定要懂得挑選時機,順勢而為,才能實現(xiàn)效益的最大化。 有一位留美的計算機博士,畢業(yè)后想在美國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可是由于她要求太高,好多家公司都不錄用她,考慮了很久之后,她決定以“最低身份”求職,等到合適的時機再說也不遲。 不久,她被一家公司聘為程序錄入員,盡管這工作很簡單,她都一絲不茍地完成。 老板發(fā)現(xiàn)她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這是其他程序錄入員不具備的能力。這時的她對老板說,“我有本科畢業(yè)證。”于是,老板給她換了一個對口的工作。 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fā)現(xiàn)她能提出許多很有價值的建議,比普通的本科生強了不少,很是驚訝。這時的她對老板說,“我有碩士證。”老板再一次提升了她。 又過了一段時間,老板覺得她還是比別人優(yōu)秀,就找她詳談。此時的她才對老板說,“我有博士證。” 因為已經(jīng)全面了解了她的能力,老板毫不猶豫地重用了她。 順勢而為的訥言,能夠讓一個人把好牌打到最好,把爛牌打到更好。 04寫在最后: 曾國藩告誡我們,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詩?大雅?抑》中說道,“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本褪钦f,我們可以磨掉白圭的斑點,但我們無法收回說過的話,即使道歉,也會要裂痕,所以,一定要慎言,要訥于言。 訥言,避免言多必失,胸中自有溝壑;訥言,體現(xiàn)換位思考,內(nèi)心裝滿溫暖;訥言,做到時機契合,順勢擁抱未來; 歷經(jīng)世事后我們會明白,訥言,才是說話的最高境界。 ※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chuàng),作者:若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