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歲末,開始醞釀寫一些盤點性的話題。 如果說 2021 年,我在投基思路上有什么大的變化,「擁抱」 定期開放基金,或許算是一個。 相比傳統(tǒng)開放式基金,定期開放和持有期基金,可謂是兩個變種。 持有期基金,是規(guī)定了申購后最低持有時間,比如一年持有期基金,就是可以在任意時間申購,申購之后一年內(nèi)不得贖回。 定期開放基金,則是更為苛刻,比如一年定期開放基金,每年只有很短的一個窗口期可以申購或者贖回,平常則是不能申購不能贖回,流動性完全喪失。 之所以這些年管理層力推定期開放和持有期基金,初衷其實是為了限制普通基民的短期交易行為。 是的,這些年基金整體其實是挺賺錢的,但是許多基金一跌就撤,一漲就追,再加上把基金當作股票快速進出平白消耗贖回費等,在基金上依然沒賺到多少錢的基民仍不是少數(shù)。 定期開放和持有期,則是通過鎖定持有時間的方式,來限制基民的這種短視行為,避免了短期交易帶來的悲劇。 也正因為這兩類基金的初衷是這個,所以我自己長期對于此類基金是不聞不問不申購的——作為一個自認的專業(yè)基民,哪里會要用定期開放和持有期來管住手? 但今年,我的確認購了好幾只定期開放基金,比如唐曉斌的廣發(fā)瑞錦,比如袁維德的中歐睿泓。 為什么在對定期開放基金產(chǎn)生如此大的轉(zhuǎn)變? 是因為在今年基金規(guī)模大擴容的過程中,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情:我雖然不需要定期開放基金來管住我的手,但卻可以用這個機制管住其他沖動基民來和我搶食啊! 是的,2021 年,我們看到了太多績優(yōu)基金一口吃成了一個胖子。 感觸最深的,自然是唐曉斌的廣發(fā)多因子,我在 3 月申購時,還是一個只有一季報 8.5 億元規(guī)模的小基金,但因為今年實在太優(yōu)秀的表現(xiàn),二季報時已經(jīng)變成了 41.88 億元,到了三季度更是成了 138.36 億元。 規(guī)模,是基金經(jīng)理的天敵。 這句話,在 A 股基金領(lǐng)域,有兩重含義。 第一重,一旦基金規(guī)模大了,受限于 10% 上限的束縛,許多中小盤股,就不能重倉了。與此同時,規(guī)模大了,在許多股票上全攻全守快速輪動,也就做不了了; 第二重,是有中國特色的,在打新總體還是低風險的基金增厚策略前提下,基金的規(guī)模小一點,尤其是在五六億元上下的話,打新增厚的收益率也能越高一些,而這對于百億級的基金,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雖然過去一年里面,許多頂流基金也會通過限購來避免規(guī)模的過分擴張,但是限購時往往都已經(jīng)是一兩百億元的規(guī)模了,其效果有限。 在這樣的前提下,定期開放這種 「不是限購,更勝限購」 的架構(gòu),對于保持優(yōu)秀基金經(jīng)理的規(guī)模適宜,就意義重大了。 這里,有包含幾個因素: 第一,許多小白基民先天對于持有期鎖定有恐懼,往往不愿意申購定期開放基金,這也算一種 「逆向篩選」; 第二,定期開放基金的開放時點固定,而開放時點未必是行情好的時候,若是行情低迷期,開放時能吸引的申購資金就更優(yōu)先。 第三,定期開放如果周期較長,效果更佳。比如廣發(fā)瑞錦 1 年開放一次,就比中歐睿泓半年開放一次,在阻擋基民申購上效果更好。 是的,在小白跟風殺入績優(yōu)基金洶涌的當下,退一步開闊天空,我愿意犧牲流動性,以定期開放的架構(gòu),為基金經(jīng)理提供更好的施展空間,以賺得更多的超額收益。 |
|
|
來自: 心翔PN > 《投資基金基礎(chǔ)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