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于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shù) 妙品 | 超越書法:這些書信,揭秘趙構(gòu)與岳飛的究竟關(guān)系 趙構(gòu)行書《賜岳飛批剳卷》,作于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賜岳飛批剳卷》,紙本33.8x72公分,臺北蘭千山館藏。 此札作于1141年4月27日,促岳飛出師,與其它將領(lǐng)合作擒拿金帥兀術(shù)。書法同1137年《賜岳飛手敕》,直承王羲之《蘭亭》、《集字圣教》風格。然此札文長,運筆更快,使轉(zhuǎn)變換更多,在嚴整的行氣與章法中,顯現(xiàn)精湛功力與瀟灑的風韻。 趙構(gòu)即位初年,起用一些抗戰(zhàn)派將領(lǐng),特別對岳飛,他又愛又敬,不要說下的詔書,僅親筆寫給岳飛先生的信,就夠印一本厚厚的書。不但如此,趙構(gòu)還寫了“精忠報國”四個字送給他?!顿n岳飛批札》是趙構(gòu)給岳飛親筆信的一部分,后署“付岳飛”三字,上鈐御前之寶,下有高宗御押二印。 宋高宗趙構(gòu)的書法,自黃庭堅上溯二王,自成一格。該卷書法,氣韻清和,彰顯趙構(gòu)深厚的書法功力。 趙構(gòu)行書《賜岳飛批剳卷》高清欣賞 趙構(gòu)行楷書《賜岳飛批剳卷》紙本,縱36.7厘米,橫67.5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書17行,每行字數(shù)不一,共99字。后署“付岳飛”三字,上鈐御前之寶,下有高宗御押二印。根據(jù)內(nèi)容推斷,約書于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前后,為高宗早年所書。無論從整體的布局上,還是從筆法的意態(tài)上,均具王羲之《蘭亭序》的神韻和智永的特色,并能加以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家的風貌,顯示出“秀異而獨立”、精彩而潤朗的藝術(shù)風格。 此卷點畫中的撇與捺挺健有力,秀色可人,絕無劍拔駑張之態(tài)。結(jié)字妍媚多姿,清和俊秀,字體在行與真之間,從中可窺其鐵畫銀鉤,又時以側(cè)鋒取勢之主觀追求。全篇豎成行橫無列,行間參差,錯落有致;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朗寬穩(wěn),雖字字不相連屬,然以氣貫通,頗有書卷之氣,成為有宋一代皇帝書家之精萃者。 【釋文】 卿盛秋之際,提兵按邊,風霜已寒,征馭良苦。如是別有事宜,可密奏來。朝廷以淮西軍叛之后,每加過慮。長江上流一帶,緩急之際,全藉卿軍照管??山滹喫糗婑R,訓練整齊,常若寇至,蘄陽、江州兩處水軍,亦宜遣發(fā)。如卿體國,豈待多言。 付岳飛。 趙構(gòu)行書《賜岳飛批剳卷》高清欣賞 【書家】 趙構(gòu),字德基,徽宗第九子,欽宗趙桓弟。河北涿縣人。宣和三年十二月封康王。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后,趙構(gòu)在南京應(yīng)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為宋朝第十位皇帝。后宋室遷至揚州,再徙臨安建都,史稱“南宋”,趙構(gòu)為南宋開國皇帝,廟號高宗。 趙構(gòu)政治上昏庸無能,然精于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其書法影響和左右了南宋書壇,以致后人多效法其書跡。 趙構(gòu)對書法藝術(shù)情有獨鐘,自謂:“頃自束發(fā),即喜攬筆作字,雖屢易典型,而心所嗜者固有在矣。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筆墨”。其書法初學黃庭堅,繼學米芾,后專意王羲之、智永,又輔以六朝風骨,遂自成家。其曾云:“余自魏晉以來,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或蕭散,或枯瘦,或遒勁而不回,或秀異而特立,眾體備于筆下,意簡猶存于取舍,至若《褉帖》則測之益深,擬之益嚴,姿態(tài)橫生,莫造其源,詳觀點畫,以至成誦,不少去懷也。” 《書法課程》精品欄目《字外功》系列 書法 發(fā)現(xiàn)心靈的美好 思接千載 視通萬里 心游萬仞 精騖八極
|
|
|
來自: 昵稱40601155 >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