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歷史上,宋分南北。 北宋一代,歷史的終結點在宋徽宗趙佶時期。這位悲慘的皇帝,卻又被廣泛的認為是最具藝術氣息的皇帝,他的瘦金體泛發(fā)出極致之美,映照出對于命運的無奈和絕然。 因其名所掩,接班人的藝術盛名就相對失色了。 宋徽宗的第九子,宋高宗趙構,既是宋朝第十位皇帝,又是南宋一代的開國皇帝。這一段歷史咱們按下不表,但述他的書畫藝術方面。
“從個人的氣質來講,趙構實際上是一位藝術家。他精通詩詞與音樂,擅長書法、繪畫,志趣一直在筆墨方面,是一位相當勤于學習書法的皇帝?!卑俣劝倏剖沁@樣介紹他的藝術生活的?!八畛跏菍W黃庭堅,中年學米芾,紹興七年(1137年)書的《賜岳飛手敕》是典型的米芾筆法。后來又學‘二王’,他的《賜岳飛批劄卷》是書法風格轉向‘二王’的重要標志。他尤其喜愛《蘭亭序》,‘自晉魏以來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他還把大量臨摹的作品分送給朝廷中的大臣。由于他身份的關系,他的喜好也影響到南宋的書風?!?/span> 宋高宗自己也在《翰墨志》中說:“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筆墨,故晚年得趣,橫斜平直,隨意所適?!?/span> 一個“得”字,可見其心悟筆法之獲。 近日討論書法,有人說“趙構的行書在歷代帝王中可以前三”,但見貓局 老師則認為:
所謂“思陵”是因為趙構逝后葬于永思陵,因而以此名之。他的《養(yǎng)生論》如下: @懷帖過江 老師則對趙構的草書作品《跋李公麟<會昌九老圖>》表示贊賞:
宋李公麟《會昌九老圖》,現(xiàn)收藏于中國遼寧省博物館。橫215厘米,縱30.7厘米,是用墨筆畫在紙上的作品。我們放大來看宋高宗的跋字。 其一是行書: 其二是草書: 放大看草書單字: 有識者可知此種旋鋒筆法為書法古傳之法。 明代陶宗儀《書史會要》稱:“高宗善真、行、草書,天縱其能,無不造妙。”所謂天縱其能大概是言其天賦極高,自然直入二王門徑了。當然,這也與其修習勤奮是分不開的。南宋詩人陸游就曾說過:“思陵妙悟八法,留心古雅,訪求法書名畫,不遺余力,清閑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 再來看一幅《行書白居易詩全卷》上的局部幾個字: 還有趙構比較有名的一幅作品《草書后赤壁賦卷》局部: 宋徽宗趙佶與宋高宗趙構,是北宋與南宋之交的兩位皇帝。他們都是卓有成就的藝術家,其繪畫、書法、詞作,在中國藝術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宋徽宗的書藝與命運相關,超然個性令人唏噓;宋高宗的字則返入魏晉,頤養(yǎng)天年,活了八十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