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們養(yǎng)貓很隨意,主要你喜歡,可以隨意養(yǎng)自己喜歡的貓。 但時間退回個七百年,貓這種寵物可不是一般人能養(yǎng)的。 古時,將野貓稱作“貍”,家貓因捕鼠為用,稱作“貍奴”。 你想要養(yǎng)個貓,對不起,就得先“納” 你沒看錯,是“納“ 稱為“納貓” 既然用了"納”,就需要一系列的準備 又胡說! 養(yǎng)個貓還要納聘,又不是嫁女兒娶媳婦。 筆者還真沒胡說的意思。 按照規(guī)矩,在納貓之時,主人要隆重的找養(yǎng)一本叫做《象吉備要通書》的書,從薄薄的書卷之中,挑出一個納貓的黃道吉日,然后將可愛的小貓咪,聘請回家。 日子挑好后,你還得麻煩一下,去找個人寫一張聘書,這樣才是名正言順。 是不是有點嫁娶的意思。 的確是。 你以為事情到這兒就完了,那就大錯特錯了,既然有了納,怎么會少了聘呢? 納聘從來是不分家的。 如果你是聘家貓生的小貓,可以么?可以,只不過從我家到你家,你知道規(guī)矩的。 下聘禮。 聘禮從鹽、糖、茶葉到芝麻大棗、豆芽等不一而足,這些在古代可是一等一的硬貨,妥妥的花錢的。 這家貓我納不起,聘不起,我養(yǎng)個野貓總沒這么麻煩吧? 對不起,家貓野貓都是貓,該走的程序,該需要的禮儀,那是一點都不能少。(原則上,還是有些區(qū)別的) 需要聘貓的人給貓的媽媽或者日后需要養(yǎng)的貓咪送上送上一串小魚。 黃庭堅《乞貓》: 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盆攪夜眠。 聞道貍奴將數(shù)子,買魚穿柳聘銜蟬。 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黃庭堅就聘過野貓。 黃詩人家里的老貓死后,老鼠橫行無忌,黃詩人常常被老鼠鬧得睡不著覺,聽說別人家的貓要產(chǎn)仔兒,向人家討要一只,并備好貓愛吃的魚,等待貓仔兒的降臨的情形。 此詩之前兩句寫鼠之猖狂,窺甕翻盆,寫出了黃大詩人的一臉無奈,最后不得不去聘貓。 宋代聘貓,除了買小魚送過去,聘回來之后,也必須花錢好吃好喝的伺候貓咪。 所以,沒點財力,根本聘不起貓咪。 這點大詩人陸游就深有感觸。 陸游出生于名門望族、江南藏書世家。陸游的高祖陸軫是大中祥符年間進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陸佃,師從王安石,精通經(jīng)學,官至尚書右丞,其父親陸宰,通詩文、有節(jié)操,北宋末年出仕,曾任京西路轉(zhuǎn)運副使,其母親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孫女,亦出身名門。 陸游本人也不錯,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趙昚即位,任命陸游為樞密院編修官,賜進士出身,此后陸游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 可以說,陸游的家境還算不錯。 這樣的一個小資,依舊養(yǎng)不起貓。 陸游在《贈貓》中寫道: 裹鹽迎得小貍奴,盡護山房萬卷書。 慚愧家貧策勛薄,寒無氈坐食無魚。 詩里說,陸游的貓是從別人家聘來的,可是聘來了后,陸游慚愧于自家囊中羞澀,給小貓吃不起日日想念的小魚。 相比陸游郎中羞澀的無奈,明朝嘉靖皇帝就豪氣得多。 嘉靖皇帝也喜歡貓,在修仙之余,也讓人給弄了一只貓咪。 那貓咪渾身毛色雪白,是外國進貢的,跟了嘉靖后,好吃好喝的伺候不說,據(jù)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還能聽得懂嘉靖的心思,因此備受寵愛。 只是好景不長,這種深得圣心的貓兒命不長,沒幾年就死了。 嘉靖皇帝痛心疾首,為它賜名“虬龍”。覺得這樣還不夠,又用純金打造了一頂棺木,厚葬萬壽山。 墳冢上,嘉靖親自題下“虬龍?!比齻€大字,旁邊栽種了一棵柏樹,命名“虬龍柏”。 一個皇帝愛貓愛到如此地步,終究不是什么好事,嘉靖一朝的局面可想而知了。 除了這位老人家,他孫子的孫子也十分喜歡養(yǎng)貓。 根據(jù)記載,明熹宗朱由校除了喜愛做木工之外,最大的愛好就是養(yǎng)貓,比起高祖父嘉靖,他養(yǎng)的貓更獨具一格,他專門在皇宮里設了貓兒房,養(yǎng)了不少寵物貓。 光養(yǎng)著還不夠,他還利用皇帝的特權(quán),給這些貓都起了”小廝“,”丫頭“的名字,給的待遇就更離譜了,凡是他喜歡的貓咪都給加官進爵稱為”某老爺“,給予賞賜,每月從國庫領(lǐng)取工資。 這待遇,前古未有過,而明朝局勢也壞得一發(fā)不可收了。 細細想來,這貓不是能養(yǎng),但堂堂一國之君,將貓放之朝堂之上,公然發(fā)放工資,授于官職,將一國之政當做兒戲,這貓不養(yǎng)也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