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余坊 位于彈子巷北面,東出人民路,西至慶元坊,與金太史巷相直,長180米,原寬11.2米,1992年后拓寬至17米,原彈石路面同時改為瀝青路面。 坊系宋前古坊,《吳地記》作嘉魚坊,《平江圖》中,石坊正在今嘉余坊(巷)東口,東與富仁坊牌坊隔街(今人民路)相對。巷偏南至樂橋之間自西而東則為絲行橋、鴨舍橋、魚行橋,魚行橋南則有鵝欄橋、利市橋等,正是古城大市口。坊因魚市成名,范成大《吳郡志》也作嘉魚坊,乾隆《蘇州府志》、同治《蘇州府志》既錄嘉魚坊巷,又錄孫織紗巷,是因一巷兩名。民國《吳縣志》作嘉魚坊巷。《姑蘇圖》標集福庵前,巷北側并有集福庵標記?!短K州城廂圖》等均標作嘉余坊。惟魚行橋在《蘇州城廂圖》中已改名魚郎橋,在《吳縣圖》中已消失。 集福庵,又名興福庵,民國《吳縣志》卷三十六下:“興福庵,舊名集福庵,在西北隅嘉魚坊,前《志》作麋都兵巷(宜都賓巷)。宋嘉定間僧智明建,明宣德間重修,后廢為葉氏別業(yè),清順治戊戌僧證研買地復興,金文通之俊建藏經閣,改今名。”《吳門表隱》卷十一:“娑羅樹在集福庵內,宋人手植。一在馬醫(yī)科申文定公祠內。葉如榆,七葉并生。又曹堂巷口毛氏宅內一樹。棗花、榆葉、椒實,味甘而香,盛于秋初?!?/p> 24號為原蘇州國畫院院長張辛稼(1909-1991)住宅(故居在砂皮巷開甲巷)。 來源:《姑蘇行》微信公眾號 2017年11月18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