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時候,我們并不在當下。 比如,我覺得自己有壓力。壓力來源于內外的分離,我覺得在被動地承受。但如果看到自身的潛能,看到整體的運動,那么壓力也是一種動力,在將我推向某個更好的方向。 比如,我們常會回憶過去。過去可能有我們引以為傲的事物,可能有難以忘懷的傷心,會有懊悔、怨恨、自憐的情緒。比如,我們還會焦慮未來,思維會投射未來的模樣,創(chuàng)造出讓自己擔憂的情境。 通過練習讓自己專注在當下,我們可以守住未顯化的本體,從本體來覺知當下的一切。如此,我們不再是去到過去或未來。在本體之中,是沒有焦慮、懊悔等等負面的情緒。也許,我們仍然會覺察到過去或未來的事物,但我們不再是沉迷其中,而是專注在當下,做好當下能夠做好的事情。 全然地安住在當下,我們無需從過去獲得認同,也無需等待未來的滿足感,而是發(fā)現(xiàn)當下本身是美好的,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事物。 安住在當下,我們本來就是富足的。我們已經擁有一些美好的事物,只是執(zhí)著妄想會讓我們忽略當下,會覺得自己是匱乏的,而難以享受在當下。 在當下,沒有任何事物不在變化之中。安住在當下,我們會回歸清靜,感受源于整體的動力,內心會有無為自然的力量,帶著我們前行。享受當下,做好當下所能夠做的事情,美好的結果也會在當下不斷地打開。順道而行,人生會是一段和諧的過程。 在當下,我們是從未顯化的本體,來覺察顯化的事物。我們的思維,我們的情緒,可以幫助我們形象生動地感知現(xiàn)實。但只有守住本體,我們才可以真正地在當下,更加準確地認知現(xiàn)實。否則,丟失本體,我們會陷入思維的自我認同,陷入情緒的漩渦之中。 保持在臨在狀態(tài),從本體來覺知,沒有任何不在當下的存在,沒有過去與未來,沒有散亂,沒有束縛,沒有動搖,沒有痛苦,沒有匱乏。所以,從當下開始,可以嘗試練習,安住在當下。如果有偏離,那就再拉回來,繼續(xù)保持。 文章為個人隨筆,喜歡歡迎持續(xù)關注。我們可以在當下自本體覺知,找到專注、平靜、自在、愉悅、圓滿的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