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歷史最美作者團隊-槍君 關(guān)于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歷來爭議紛紜。明粉中的極端人士甚至認為《紅樓夢》并非曹雪芹所作,而是某個大明遺老。但事實上《紅樓夢》當(dāng)中卻又體現(xiàn)出一些清代旗人生活方式的痕跡。因此頗有些神秘人士聲稱——《紅樓夢》是滿族文化的代表。 譬如賈寶玉出場時,“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按《天工開物》,倭緞是以日本人的方法織造的絲綢。這個玩意在明朝后期,用宋應(yīng)星的話說是“華夷皆賤”,漢人蒙古人都瞧不上,只有東虜(夷)貴之。由此可見女真和日本的互相交流。 《紅樓夢》當(dāng)中也若隱若現(xiàn)地出現(xiàn)過辮子,如寶玉的描寫“在家不戴冠,并不總角,只將四圍短發(fā)編成小辮,往頂心發(fā)上歸了總,編一根大辮,紅絳結(jié)住。自發(fā)頂至辮梢,一路四顆珍珠,下面有金墜腳”。但這辮子并不常見,往往又給寫丟了,作者似乎在回避辮子。且即是上述寶玉的辮子,也和清代辮子不同。 又如七十五回【賈母笑問道“這兩日你寶兄弟的箭如何了?”賈珍忙起身笑道:“大長進了,不但樣式好,而且弓也長了一個力氣。”賈母道:“這也夠了,且別貪力,仔細努傷”賈珍忙答應(yīng)幾個“是”】,這一節(jié)就寫了賈寶玉修習(xí)射術(shù),似與滿洲崇騎射的習(xí)俗相符。 但這一切,終歸是些蛛絲馬跡,更像是作者在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下,潛移默化地自然寫出的,而且實際上還在回避。 富察·明義《綠煙瑣窗集》有《題紅樓夢》。題下小注云:“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fēng)月繁華之盛。蓋其先人為江寧織府,其所謂大觀園者,即今隨園故址。惜其書未傳,世鮮知者,余見其鈔本焉?!?/p> 后世一般以此考證紅樓夢作者是江寧曹家后裔曹雪芹,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基本公允的。曹雪芹應(yīng)當(dāng)是受當(dāng)時旗人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紅樓夢中透出不少相關(guān)痕跡。 然而,《紅樓夢》當(dāng)中,卻又有強烈的反清復(fù)明思想。作者不設(shè)定背景在清朝,一是避清朝文網(wǎng),二也是顯然不喜清朝之故。曹氏被清朝抄家,曹雪芹落到"滿徑蓬蒿,舉家食粥″的境地,其憎惡清朝也是非常之合理的,并不能以此說作者是大明遺老。 然而《紅樓夢》與大明遺老會不會有關(guān)系呢?筆者認為實有之。 如紅樓夢中《嘲頑石幻相》一詩——“女媧煉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靈真境界,幻來親就臭皮囊。好知運敗金無彩,堪嘆時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p> “白骨如山忘姓氏”一句極為慘烈,似不僅是說佛理中的無常,而顯然影射明清易代之事。以曹雪芹的敗落世家公子身份,不至于憑空想出如此慘烈一句。原著中更寫,有一面鏡子,名叫風(fēng)月寶鑒(紅樓夢原名),用正面照,可看見公子紅妝,反面照出白骨森森。照鏡子的人(賈瑞)被警告,千萬別看前面。看背面才是會看。 實際上,《紅樓夢》一書是很可能有不止一本前置著作的。曹家被抄家時,曹雪芹年方15歲,此前曹家已經(jīng)敗落嚴重了,賈寶玉原型一般被認為實是曹雪芹的叔父曹頫。曹雪芹寫《紅樓夢》時,就參考了其叔父所作的自傳,所以才能將世家鼎盛時的情狀寫得恁般真實,而書中許多旗人文化的痕跡也源自于此,曹雪芹雖多番增刪,但終難以完全清理干凈。 那么,我們完全可以推測,曹雪芹既然由于家門破落,生活疾苦,產(chǎn)生反清思想,必然和許多反清復(fù)明人士暗中交游,并得到了一些大明遺老的著作,作為參考。其書中的“白骨如山忘姓氏”這些句子,就是從這些著作當(dāng)中受到的啟發(fā),或直接借鑒而來。 關(guān)于曹雪芹的反滿情緒,頗有研究者論及,包括吳恩裕、余英時、周思源、張俊、沈治鈞等人,絕非只是當(dāng)代民間觀點。 余英時更指出,清朝前期旗人知識分子,許多也有明顯的反清情緒。曹雪芹的交際圈中,敦氏兄弟、張宜泉都是寫過「反詩」的旗人,他們甚至把明朝稱為「故國」。在清朝前期憶明反清的知識分子中,有和邦額這類正宗滿洲旗人,更有二敦兄弟這樣的宗室子弟??梢酝茰y,把明朝視為精神上的原鄉(xiāng)故國是他們那一代被壓抑的知識份子共同的心理特征,無論滿漢,所以明亡之痛應(yīng)該是他們最熟知的一段歷史。 顯然,即便是旗人知識分子,也普遍對于愛新覺羅氏統(tǒng)治下打壓漢文化,拒絕全盤漢化的政策不滿。這自然是因為華夏文化之博大精深有著淵海般的吸引力。乾隆朝時名臣鄂爾泰之侄鄂昌作《塞上吟》稱蒙古人為胡兒,而被乾隆皇帝所誅殺,足見乾隆朝“國語騎射”的政策下,高度漢化的滿洲知識分子傾慕漢文化,希望全盤漢化而以漢族士紳名族的身份享受特權(quán),與野蠻的滿洲文化的矛盾達到一個極為激烈的程度。 因此《紅樓夢》的誕生,是從明末至乾隆朝一系列反清文人的文稿和思想精華的匯精集萃,為曹雪芹博積約取,批閱五載,增刪十次,成為紅樓之定稿版,才有這一曠世著作。 有人又會說,即便曹雪芹有反滿情緒,但曹家是八旗包衣,曹雪芹就是旗人,《紅樓夢》還是滿族的文化成就。 這樣說的人,必然不知道愛新覺羅氏一直并不將漢軍視作滿人,更不知道乾隆朝的“漢軍出旗”。雍正曾對臣下說:「惟望爾等習(xí)為善人,如宗室內(nèi)亦有一善人,朕必先用宗室;滿洲內(nèi)有一善人,漢軍中亦有一善人,朕必先用滿洲;推之漢軍、漢人皆然?!?/p> 雍正皇帝,整天拿“漢軍習(xí)氣”掛在嘴上、寫在筆下,用來罵人,大概意思包括“不忠不孝,酒囊飯袋,下流無恥,反復(fù)無常”等等,哪位滿蒙旗人被雍正罵一句“你這漢軍習(xí)氣、莫要漢軍習(xí)氣”的話,非得嚇得半死不可。 乾隆即位初期便以整頓旗務(wù)為名,屢屢表露出將漢軍和漢包衣視同漢人的傾向。在乾隆七年(1742年)四月,正式發(fā)布了令漢軍旗人出旗自行謀生的諭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皇帝又諭令五旗王公將生計困難之旗鼓包衣大量放出,并且每幾年放出一次,下五旗漢姓包衣的數(shù)量也因此大幅減少,僅為包衣滿洲佐領(lǐng)數(shù)量的五分之一多一些。雍正元年(1723年),漢軍與漢人家奴壯丁共計44萬余人,約占當(dāng)時八旗人丁總額的72%。至出旗后嘉慶元年(1796年)的再度統(tǒng)計,已降至總?cè)丝诘?3%,可窺見規(guī)模之巨。而到了清朝滅亡之后,又有很大一批漢包衣和漢軍旗人并不將自己視作滿族,回歸漢人身份。 曹氏被抄家后,并未完全敗落。雍正念及舊情,給曹氏保留了少量財產(chǎn),曹氏旁支仍維持著一定政治影響力。則曹氏似未應(yīng)視作出旗歸漢。然而曹氏家譜并無曹雪芹此人,按照后世推測,是因為曹雪芹蔑視八股,不務(wù)正業(yè),遂被家族除名(賈寶玉的生活方式可能大幅度參考其叔父自傳,但無心仕途輕蔑禮法名利的性格特點則應(yīng)來自曹雪芹本人)。由于清代旗人是個特權(quán)階層,以旗地旗餉旗缺為其主要判定標(biāo)志,則被家族除名的曹雪芹,并非旗人,而是漢人。 因此,曹雪芹既然是漢人,又有明確反滿反清思想。要將《紅樓夢》說成滿族的文化成就,就實在太過牽強了。 本文系歷史最美原創(chuàng)稿件。作者槍君。部分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版權(quán)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