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喪”? 我們說,想當咸魚的想法和行為是喪,有目標沒動力是喪,每天上班只想回家躺尸是喪,愛說一些聽起來就很消極的話是喪。 “喪文化”是指年輕人們,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習、事業(yè)、情感等不順,表達或表現(xiàn)出自己的沮喪、頹廢、悲觀的情緒指向。 很多人日常都表現(xiàn)得很“喪”,但是不代表他們不努力不奮斗。其實這只是他們用來調劑現(xiàn)實生活中所面對的壓力和苦悶而已。 “喪文化”的盛行,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宣泄途徑和平臺,讓大家不用再和以前一樣把所有的情緒和不滿都留在自己的肚子里。有了一個合理的宣泄環(huán)境,讓你可以不用時刻都保持緊繃。 但是,“喪”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在心理學上我們有兩個這樣的詞語:習得性無助、防御性悲觀。 “習得性無助” 是指個體經(jīng)歷某種學習后,在面臨不可控情境時形成了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改變事情結果的不可控認知,繼而導致放棄努力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作了一項經(jīng)典實驗: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狗就會被電擊。多次實驗后,只要蜂音器一響,狗就會開始呻吟和顫抖,就算門已經(jīng)被打開,籠子沒有通電,狗也不會逃跑。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996”的工作制度,加不完的班,居高不下的房價,學業(yè)上的壓力,考不過的證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內卷,這些撲面而來的壓力總是讓人措不及防,痛苦疲倦。年輕人們只能靠偶爾的喪一喪,來宣泄不滿,偶爾逃避一會兒。 “喪”看似是希望渺茫,但是也許“防御性悲觀”可以讓我們窺視到現(xiàn)代人“喪”的積極意義。 “防御性悲觀”是指在過去的成就情境中取得過成功,但在面臨新的相似的成就情境時,仍然設置不現(xiàn)實的低的期望水平并反復思考事情的各種可能結果。 防御性悲觀者會預測消極后果,從而降低對事情結果的期望,也會提前準備對策。這不僅僅可以降低內心的焦慮,也因為對糟糕的結果未雨綢繆,從而可能讓事情的走向變得更有利,甚至取得成功。 喪,正是因為大家都明白現(xiàn)實的殘酷,才更加明確自己與夢想的距離,懂得努力的重要性。一邊說想當咸魚,但是也一邊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努力賺錢。 李誕所說的“人間不值得”,原話是“看開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他也多次在節(jié)目和公眾場合強調,其實是想安慰粉絲朋友們,對一些事情看開一點,沒有必要把事情看得那么絕望。 但愿我們都能認清生活的真相,仍然有勇氣熱愛它。因為世界和我,愛著你。 - The End -
為你推薦 “經(jīng)常很喪”未必是抑郁,但如果長期處于低落情緒當中,就不得不警惕抑郁的可能性。 時不時的頹喪,有沒有辦法“自我療愈”? 通過學習心理學知識、掌握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可以對抗生活的喪。 壹心理推出的“鯨選·學習會員”,就是很適合想要改善心理現(xiàn)狀的你的學習和自助方式。 推薦你學習“鯨選”的以下學習計劃: 01 「脆弱休息室」學習計劃 部分學習目錄: 文章:為何“喪”情緒難以擺脫?揭秘“日常喪”背后的根源 文章:你的脆弱需要讓人知道! 文章:生活陷入無助無力模式,該怎么辦? 文章:“接納自我”其實是一種毒雞湯 | 反脆弱 文章:多少人的不成熟,只因不懂如何跟情緒相處
脆弱并不可恥,關鍵是找到讓自己被療愈和成長的方式。 02 「抗抑郁力」自助練習 部分學習目錄: 課程:如何避免抑郁型人格,降低易感性? 課程:學會自我釋放,不再壓抑自己 文章:與自我和解 | 負面情緒的存在和轉化 文章:什么是「厭世」,有了這種心理之后該怎么調節(jié)? 文章:5000字干貨,幫你和自己的抑郁情緒和解
高濃度的知識和方法論,幫你提高抵抗抑郁的心理能量。 成為鯨選會員,即可解鎖以上學習計劃,并可在會員有效期內不限次數(shù)和時間進行學習! ↓ 點擊下圖,了解更多&訂閱鯨選會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