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本教學設計根據(jù)李竹平老師的文章《創(chuàng)設學習境遇,落實語文要素——<富饒的西沙群島>課堂實錄》(文章鏈接)整理而成,感謝李老師的智慧奉獻。 一、聚焦人文主題,創(chuàng)設學習境遇。 1.師生對話:通過中國地圖找出老師和學生所在的城市。 教師明確:讀語文書時腦海里也應該有一幅這樣的地圖, 這樣讀課文,語文書就變得有意思起來。 2.出示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目錄,說出這個單元所寫的這些地方都在我們國家的哪里,并在地圖書指出來。 3.同樣的方法,出示第六單元。 【評析】 關鍵詞:關聯(lián) 去外地上課,或者借班上課,如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或者進行怎樣的課前調(diào)整,能讓孩子放松自己,投入課堂呢?諸多名師各有其妙招,經(jīng)典案例也是層出不窮。李竹平老師的“妙招”有點“另類”,他居然將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到了教學之中,而且還那么恰到好處。他由師生的居住地引出地圖,然后將地圖與本冊教材中的兩個單元產(chǎn)生關聯(lián),既融洽了師生關系,又闡明了語文學習方法,還自然而然地導入了新課的學習,可謂一舉三得。 二、聚焦單元導語,明確內(nèi)容目標。 1.生讀第六單元的導語頁,看看有哪些重要內(nèi)容。 (1)這個單元的文章是關于祖國美景的。 (2)告訴了我們這個單元的學習任務: ①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 ②習作的時候,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 教師追問:讀和寫這兩個任務目標有什么聯(lián)系? 教師明確:讀能夠幫助寫,學習這個單元時可以思考如何從課文中學到方法,寫好文章。 【評析】 關鍵詞:切入 切入文本的方式有很多,通過“導讀頁”,或者其他類似的資料切入,我認為是最合理的。因為編者設計這一版塊的目的,就是給我們點明學習內(nèi)容、重點和學習方法。李老師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將“讀”和“寫”兩個任務聯(lián)系了起來,而且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后邊的教學過程中,他圍繞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做了巧妙的設計。 三、聚焦內(nèi)容結構,整體領會“富饒”。 1.閱讀這個單元課文的題目,有何共同之處?“富饒的西沙群島”與“美麗的小興安嶺”兩個題目有何共同之處?(點名特點:富饒、美麗)。 2.延伸: (1)如果讓你來寫連云港,你的題目會是什么樣的? (2) “花果山”前面可以加什么形容詞? 3.提示: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讀讀《富饒的西沙群島》,看看這篇文章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然后我們要寫一篇什么樣的連云港,或者什么樣的的花果山,就知道可以怎么寫了。 4.猜猜“富饒”什么意思?文章中有一句話包含了這個意思,找出來讀一讀。寫一寫這個詞。 5.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看看開頭和結尾有什么關系? 教師明確:這種開頭和結尾寫的意思一致,叫做首尾呼應或照應。這種寫法的文章在整體思路上有一個特點,開頭叫“總起”,結尾又把重要的意思概括了一下,叫“總結”,這種文章結構思路中間部分可以用一個字來表達,叫做——分。這種文章的結構叫做——總-分-總結構。 6.閱讀課文,二、三、四、五自然段都寫了西沙群島的哪些景物和物產(chǎn),把景物和物產(chǎn)圈出來后,按照表格的形式寫在自己的本子上。 生閱讀后展示,師生交流。 7.練習:在括號里填上課文中的詞語: (1)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 (2)海底有(各種各樣)的珊瑚,(懶洋洋)的海參和(樣子挺威武)的大龍蝦,還有(成群結隊)的魚。 (3)島上(茂密)的森林里棲息著(各種)海鳥,鳥蛋(遍地)都是,樹下堆積著(厚厚)的鳥糞。 教師明確:把最關鍵的詞很快都找了出來,我們就能夠知道這些事物到底有什么特點,也明白了作者在寫某一種風景或者物產(chǎn)時一定是想把它最突出的特點告訴讀者。 【評析】 關鍵詞:聚焦 李老師的設計,猶如攝像鏡頭一樣由遠及近,逐漸聚焦。 上一環(huán)節(jié),李老師聚焦的是“單元導讀頁”;這一環(huán)節(jié),先是李老師將鏡頭繼續(xù)拉近,“對準”本單元課文的題目,接著繼續(xù)“聚焦”到本課的標題,聚焦到“富饒”兩個字上,再由“富饒”拓展到本課的內(nèi)容和結構,與上一環(huán)節(jié)中提到的“寫”緊密聯(lián)系了起來,最后進行針對性練習,整個過程自然流暢,又直指重點,不可謂不妙! 四、聚焦閱讀要素,豐富學習體驗。 1.找第五自然段關鍵語句。(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 2.圍繞“鳥的天下”寫了哪些內(nèi)容?朗讀。 3.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中三個小朋友的對話。 (1)請同學來讀。 (2)師生交流。 4.練習:讀這兩段話,找出這段話的關鍵語句。 (1)校園的東墻邊,有一張乒乓球臺,球臺的四周圍滿了同學,不時傳來喝彩聲和歡笑聲。乒乓小將們打得多認真啊!他們你推我擋,你來我往,一個球常常打了幾十個回合還不分勝負。 (2)中央有許多碧綠的荷葉,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荷花都開了,一朵朵含苞欲放,像一個個美麗的仙女。池塘里游著許多可愛的小魚,這些小魚就像一群調(diào)皮的小朋友,有的不時躍出水面,有的在水中竄來竄去,有的好像正在睡懶覺呢!多么美麗的池塘! 5.挑戰(zhàn):翻到《海濱小城》,快速地讀一讀這篇文章的四、五、六自然段,看看這些自然段的關鍵語句是什么。 學生閱讀后展示。 教師明確:抓住關鍵語句后,我們對于《海濱小城》這篇文章作者想要講的事物就有了初步的印象。 五、聚焦讀寫聯(lián)系,嘗試遷移運用。 1.“交流平臺”中一個小男孩還說了一句話:我們習作的時候也可以學著這樣寫。試著用下面的開頭練習說一段話: (1)花果山的景色真迷人。 (2)車站的人可真多。 (3)我喜歡夏天的夜晚。 要求:每個人選一個開頭,想一想,怎么說才能將意思說具體。 教師小結。下課。 【評析】 關鍵詞:達標 其實,李老師的每一個設計都是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的,都設計了不同形式的“練習” 內(nèi)容,但對“閱讀要素”和“讀寫聯(lián)系”的設計,這個特點尤其突出。 在第二部分,李老師根據(jù)“導讀頁”引出了本課的學習重點:①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②習作的時候,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在第四、第五部分,李老師便重點落實這兩個目標,不但運用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訓練,還擴展到本單元其他課文之中,這種構思,巧妙、扎實,而且非常有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