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城的前身只有現(xiàn)渝中半島的面積 嘉陵江與長江將整個半島包圍 十七座城門,依山而建,綿延曲折 有首民謠叫作《重慶歌》 短短百余字,道盡重慶十七座老城門昔日的風(fēng)采 重慶城門為何修建十七座?明初時期,戴鼎擴建重慶舊城,按當(dāng)時重慶的地位和重慶城的規(guī)模,建了十七座城門,是為了順應(yīng)風(fēng)水,講求生克,應(yīng)“九宮”、“八卦”之像而構(gòu)筑的,以示“金城湯地”的含意。 城門為何“九開八閉”?在最初興建時,重慶這十七座城門并沒有閉門的說法。這十七座城門中,有八門是專供力夫挑兩江河水入城的水門。后來,城內(nèi)火災(zāi)頻生,官府認(rèn)為是水門洞開不能制克火星之故,便將八道水門統(tǒng)統(tǒng)封閉,這才最終有了“九開八閉”十七門的說法。 走進老城門朝天門(開) 朝天門,大碼頭,迎觀接圣 朝天門位于長江與嘉陵江兩江匯合處,是十七座城門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城門,南宋時期欽差常自長江經(jīng)該城門傳來圣旨,遂名朝天門。 朝天門現(xiàn)在是個超大廣場及碼頭。三峽游輪、觀光游船和去洋人街的渡輪都從這出發(fā),放眼望去能夠看到大劇院,天氣好在廣場還能看到兩江交匯的場景。 翠微門(閉) 翠微門,掛彩緞,五色鮮明 我國最早的語言學(xué)專著《爾雅釋山》注解分明:“未及上翠微?!敝赋觯何醇吧巾敚辉谂在橥又?,似這樣的小山崗,名之曰“翠微”。從朝天門舍舟登岸,一路向上,到了翠微門算是登上了一座小山崗。不過,翠微門并非絕頂?shù)桥R處,沿其往上繼續(xù)行走才能登頂,因而這座在旁陂陀處的青綠色小山崗筑起的城門,便因形取義,名曰:翠微門。 得名于公元1371年的翠微門,清代為重慶城區(qū)二十九坊之一,名叫翠微坊。翠微門內(nèi)的陜西街,明清至民國初年向為陜西籍商人匯聚地,這條街上商號林立,沿街接鋪,蜀錦、蘇緞、絲綢、花布、洋布……五顏六色,高挑迎客,隨風(fēng)飄蕩,好一派斑斕色彩,煞是好看。 東水門(開) 東水門,真武山,四方古井 東水門位于東水門大橋腳下,湖廣會館的旁邊,是十七座城門中保存相對較為完整的城門之一。建于明代的“東水門”是重慶老城正東的大門,東水門的名字與西水門相對應(yīng),民俗有面南背北左東右西之習(xí),西水對東水,恰好龍鳳之儔,天成一對。 在過去,東水門一直是城內(nèi)人們乘輪渡至南岸的主要口岸,清朝時外來商客們也大都從這個碼頭到達重慶城,因此古時東水門一直是城內(nèi)商業(yè)繁華的地段。 太安門(閉) 太安門,太平倉,積谷利民 舊時,重慶城的城門從東水門蜿蜒過來,山勢向城里彎了一個彎,形成一個凹形。那凹形處也設(shè)有一個城門,就是太安門。現(xiàn)在,太安門基本被高樓大廈所覆蓋。 ![]() 太安門是當(dāng)時重慶城糧倉所在地,從外面運來的糧食及要運出去的谷米都是囤積在太安門,于是形成了浩大的糧食交易市場。 太平門(開) 太平門,老鼓樓,時辰報準(zhǔn) ![]() 根據(jù)史料記載,太平門是重慶修建最早的城門。城門上書“擁衛(wèi)蜀東”四個大字。由于地理位置處于古城下半城中心地帶,成為全城政治中心,車水馬龍,市面繁華。重慶開埠成為通商口岸后,外商、洋行集中在城門內(nèi)白象街,繼而成為金融中心。 ![]() 時至今日還被大家津津樂道的太平門最讓人感興趣的是老鼓樓里安放的銅壺滴漏報時裝置。銅壺滴漏每到正點,就有人用敲鼓擊鐘的方式向全城報時。太平門由于年代的久遠,已被鋼筋粗管架起等待修復(fù)。 ![]() 儲奇門(開) 儲奇門,藥材行,醫(yī)治百病 ![]() 儲奇門是重慶城的正南門,與臨江門遙相呼應(yīng)。正南門從來都應(yīng)是一座城池的要塞,這儲奇門也是重慶交通的重要連接點,上半城和下半城正是在此處交連。 ![]() 自古這儲奇門就是重慶城藥材集散之地,以前,西南各地進貢給皇帝的奇珍異寶都要在這里停留后再轉(zhuǎn)運進京。古有“儲奇門,藥材行,醫(yī)治百病”的民謠。 ![]() 金紫門(開) 金紫門,恰對著,鎮(zhèn)臺衙門 ![]() 金紫門緊靠儲奇門,方位也在城的正南方,城門對著江面。這里曾有古廟金紫寺,因而得名。此門是因重慶官府衙門集中此地,而專門興建的。金紫門城門對面,就是重慶鎮(zhèn)署衙門,衙門四周有轎鋪、飯館、茶館、酒肆,繁華熱鬧。 ![]() 金紫門這個城門已經(jīng)消失了,但是它的名字還一直被世人所沿用。現(xiàn)金紫門大廈的位置大概就是舊時的金紫門了。這個大廈就在重慶日報報業(yè)集團老地址的斜對面。 鳳凰門(閉) 鳳凰門,川道拐,牛羊成群 ![]()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重慶衛(wèi)指揮使戴鼎壘石筑城,依襲舊俗,因臺設(shè)門,便在金紫門與南紀(jì)門之間建了一道閉門,起名叫“鳳凰門”。 相傳古時候,重慶珊瑚壩河灘上棲息著兩只鳳凰,古人為鳳凰賦予美好意義,認(rèn)為鳳凰是神物,是神鳥,可以避邪,象征吉祥。重慶人富于想象,也理想化地把珊瑚壩的鳳凰與長江上的九龍灘相結(jié)合,“龍鳳呈祥”,遂成佳景譽傳巴渝。 鳳凰門最為出名的要數(shù)“川道拐”,川道拐是重慶著名的專業(yè)屠宰場。一直以來,重慶的牛羊肉,均是從川道拐經(jīng)由鳳凰臺送入城來的,成群的牛羊,不絕于途,經(jīng)年累月,構(gòu)成一景。 南紀(jì)門(開) 南紀(jì)門,菜籃子,涌出涌進 ![]() 南紀(jì)門在重慶市城的西南角,有甕城面向西,城門上號“南屏擁翠”四個大字,歷來是下半城的重要城門之一。南紀(jì),出自《詩經(jīng)·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jì)?!奔o(jì)者,理律也,總匯也,是謂該門是水陸兩通的重要交通總匯。 南紀(jì)門外,一箭之地,長江河岸一帶早年是農(nóng)田沙壩,居住于此的是種菜為生的菜農(nóng),是地得名菜園壩。菜園壩的蔬菜是專供城內(nèi)百姓的,批發(fā)市場設(shè)在南紀(jì)門,每天來此賣菜買菜的人流如潮。 金湯門(閉) 金湯門,木棺材,大小齊整 ![]() 金湯門在南紀(jì)門與通遠門之間,位于雷家坡上面臨打槍壩這片山峰山脊間,城外是懸崖高谷,城門恰對著長江邊上的珊瑚壩上首。通遠門為重慶軍事要塞,因此,在建立通遠門后,又在其左右修建金湯門與定遠門,寓意“金湯堅城,揮戈定遠”。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起,重慶城區(qū)先后創(chuàng)辦起了一些慈善機構(gòu),金湯門內(nèi)的體心堂應(yīng)運而生,體心堂的宗旨職責(zé)是給養(yǎng)孤老、收養(yǎng)遺棄嬰孩和無力自養(yǎng)的殘疾男女,兼辦濟米、施藥、施棺木以及臨時賑災(zāi)。一時成為佳話廣為流傳。
通遠門,鑼鼓響 ![]() 歷600年滄桑變遷,重慶古城門如今只剩下通遠門和東水門兩座。東水門空余城門,只有通遠門還殘留著一段城墻,但你可知道,那兩個通車的隧道其實并不是真正的通遠門,旁邊那座需要拾階而上的小門洞,才是正宗的通遠門洞子。 ![]() 在當(dāng)時的重慶,通遠門那座小門洞是重慶城通往外界唯一的陸路通道,通遠,寓意的是通向遠方的坦途光明之路。又為顯示軍事要塞的堅實與重要性,筑城人特地在通遠門左右兩邊設(shè)置了金湯門與定遠門。寓意“金湯堅城,揮戈定遠”。 ![]() 明末清初,張獻忠率起義軍大舉進攻重慶,激戰(zhàn)六天攻入重慶后,張獻忠令手下兵士大肆殺戮以解心中之恨。又因殺人太多怕扔入江中污染水源,便將尸首拖出城外埋葬,通遠門外七星崗一帶由此成為“亂葬崗”。 定遠門(閉) 定遠門,較場壩,舞槍弄棍 ![]() 定遠門,坐南朝北,面對嘉陵江,地處通遠門與臨江門之間。 定遠門名字的由來與金湯門相同,為顯示通遠門軍事要塞的重要地位,表達建城人美好的祈盼,其左右修建金湯門與定遠門,寓意“金湯堅城,揮戈定遠”。 定遠門與較場壩,兩者相距少說也有一二里之遙,怎么會扯在一起的呢?重慶的較場,是考武科的場所,武生操練武藝,為的是保家衛(wèi)國,守城護土。有騷客好事,強拉配景,附會詠句:“定遠門,較場壩,舞槍弄棍。”一句歌謠,便風(fēng)行濫觴開來。 臨江門(開) 臨江門,糞碼頭,肥田有本 ![]() 從重慶解放碑穿地下人行道,右拐直走,出了地下人行道,就是這臨江門了??扇缃竦呐R江門只留下了個名字而已,城門早已湮沒。具體位置在今天的魁星樓處。 ![]() 從重慶城的地形來看,臨江門乃重慶城的正北門,門外轄嘉陵江段水域,因臨江而取名為“臨江”。臨江門往下,自古是懸崖。這是重慶城易守難攻的要塞之一。 臨江門是當(dāng)時全市最大的糞碼頭,用于農(nóng)業(yè)種植的肥料都是在這一碼頭上岸,或者從此地轉(zhuǎn)運到嘉陵江、長江其他支流地區(qū)。 洪崖門(閉) 洪崖門,廣開船,殺雞敬神 ![]() 屹立在嘉陵江畔的洪崖門,處于臨江門與千廝門之間,城門筑在一片高崖石壁之上?!缎略贰ね羰里@傳》有記載:汪惟正于至元八年(1271年)與兩川行樞密院合兵圍重慶,奪洪崖門,獲宋將何世賢。這段文字表明,洪崖門建造年代較早,并發(fā)生過一場慘烈戰(zhàn)事。 ![]() 洪,其本意是大,亦指洪水?!稉P子方言》云:“石阻河流為洪”;《水經(jīng)注》說:“洪井飛流懸注無底”。這“洪”字,又與“鴻”字相通。崖,與厓、崕相通,既指石巖高地陡立的側(cè)面,也言臨江的水邊,多指高峻的山邊或岸邊。雄踞于嘉陵江邊山崖之上的這道城門,取地利形勝,依山傍水之義,因而得名。 當(dāng)時洪崖洞下臨鎮(zhèn)江寺和紙鹽河街,都是碼頭,船來人往,相當(dāng)熱鬧。 千廝門(開) 千廝門,花包子,白雪如銀 ![]() 千廝門有甕城,甕門西向,城門隔江面對江北老城保定門。 千廝門名取自《詩經(jīng)·小雅·甫田》:“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黍稷稻梁,農(nóng)夫之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鄙w以當(dāng)年城門內(nèi)有貯存糧棉的千倉萬倉而得名,是祈禱風(fēng)調(diào)雨順,豐收滿倉之意,預(yù)祝農(nóng)事豐收。 當(dāng)時,嘉陵江流域的糧棉都在千廝門卸貨入倉,所以說棉花打包的“花包子,雪白如銀”。 西水門(閉) 西水門,遛快馬,快如騰云 ![]() 西水門在千廝門與朝天門之間,距千廝門較近,城門面朝嘉陵江,有城門的形制卻是常年不開的閉門。 西水門之得名,是因此門正處于東水門的右面,民俗有面南背北左東右西之習(xí),西水對東水,恰好龍鳳之儔,天成一對。 明清時期,能夠騎馬是一件及其威風(fēng)之事,老百姓心生羨慕,有人便弄了些馬兒來租賃,但騎馬玩是要選擇地方的,生意人就在山崖邊、平壩處、渝水旁,特地劃出一條路線來,專供人們騎馬溜玩。嘉陵江邊的西水門,西接千廝門東抵朝天門,這一帶地勢平陽視野開闊,閉門內(nèi)外商戶人家相對較少,好一個天然溜馬場自便形成了。 重慶的老城門 隨著時光的流逝,有的已經(jīng)不見蹤影了 但有的如:通遠門、朝天門還可詭探其貌 閑時不妨去瞧瞧,通過城門回味觸碰重慶的時間記憶 關(guān)于“重慶老城門”你還有什么想說的 不妨留言,一起交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