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修經(jīng)(1907—2007)湖南慈利縣國太橋人,1925年冬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兩次脫黨,三次入黨,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因機械執(zhí)行命令,造成中央紅軍“八月失敗”,使紅軍損失過半,被毛澤東點名批評,也因此成為黨史知名人物。 杜修經(jīng)(1907-2007) 1927年,杜修經(jīng)被任命為中共醴陵縣縣委書記。是年冬,中共湖南省委遭到破壞,醴陵剛建立起來的工農(nóng)兵政權也失敗了。1928年5月底,杜修經(jīng)到達安源后,才知道省委已轉移到此,他見到了省委書記廖保庭、中央代表林仲丹和賀呂。不久,他參加湘東特委(書記是滕代遠),特委委任他為安源市委秘書,安源市委沒有設書記,由杜修經(jīng)負責。 1928年4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與朱德領導的南昌起義、湘南暴動的軍隊會師井岡山,組建了中國工農(nóng)革命軍第四軍。中央和湖南省委非常關心這支革命部隊的發(fā)展,想盡快取得聯(lián)系,以便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揮。恰在此時,黨中央從上海派來了一位懂爆破技術的同志也要上井岡山。于是省委決定派杜修經(jīng)作為湖南省委全權代表上井岡山與毛澤東等人會晤,同行的還有一位曾經(jīng)與杜在銅官工作的同志。三人喬扮成做山貨生意的商販結伴而行。可是只到南坑,就遇到國民黨的團防隊,被迫折回安源待令。4月底,湖南省委第二次派杜修經(jīng)去井岡山。這時通往井岡山的“交通線”雖然已經(jīng)建立,但是敵軍把守嚴格,杜修經(jīng)與交通員“沖散”,被敵人抓獲,后乘敵不備逃回安源。5 月下旬,湖南省委第三次派杜修經(jīng)去井岡山。出發(fā)前,中央代表林仲丹和賀呂召見了杜修經(jīng),并將省委給紅軍寫的一封信交給他,要他務必送到毛澤東手里。這次比較順利,在交通員一站一站地護送下,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杜修經(jīng)便到了井岡山,先后見到了毛澤東、朱德,轉達了湖南省委的指示。 6月上旬,杜修經(jīng)離開井岡山回到安源后,向省委作了詳細匯報。他側重匯報了井岡山的軍事,尤其是關于敵我力量的對比講得比較多。杜修經(jīng)說:“現(xiàn)在邊界特委工作日益擴大,一切工作與指導都集中在毛澤東同志身上。而毛又負黨代表責任,個人的精力有限,怎顧得這么多,實際上也就有很多地方顧及不到了。目前,需派得力的人去參加特委和縣委工作是最重要的?!倍鴮畬降膽?zhàn)略地位以及創(chuàng)立根據(jù)地以來的經(jīng)驗等問題,因他的認識不深,談得很膚淺。 湖南省委關心井岡山紅軍的安危,認為湘南的群眾基礎好,適宜于紅軍的生存和發(fā)展,很快便作出了紅軍轉移湘南的錯誤決定。1928年6月底,杜修經(jīng)帶著省委的最新決定,同省委派的書記楊開明一道,第四次上井岡山。由于他機械地傳達了省委不切實際的錯誤命令,導致紅四軍“八月失敗”,紅軍損失過半,毛澤東在其文選中先后4次點名批評杜修經(jīng)。 “八月失敗”后,杜修經(jīng)留在湘南組建了以他為書記的湘南特委開展地下工作,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軍主力重上井岡山,直到解放后才他見到毛澤東。 1962年以后,杜修經(jīng)回常德任慈利縣副縣長和常德師專副校長。1985年8月重新入黨,任湖南省政協(xié)常委,參加了黨史資料的征集工作。離休后享受廳局級待遇。2007年11月13日在湖南文理學院因病去世,享年100歲。 中紀委委員蹇先任(左二)與杜修經(jīng)(左一)合影 2007年11月13日,杜修經(jīng)走完人生最后的歷程,在湖南文理學院辭世,享年100歲。 |
|
|
來自: 蘭博2000 > 《中國近代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