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井岡山隊伍組成 從1927年10月毛主席率秋收起義部隊開展革命根據地建設,到1928年初,在毛主席領導下,以秋收起義部隊和袁王部隊為主,經過與國民黨軍隊數(shù)次交戰(zhàn)后,以寧岡為核心,包括遂川、永新、酃縣、茶陵等縣部分地區(qū)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步建成。 井岡山根據地先后有幾支革命力量,第一支是袁文才、王佐的當?shù)剞r民武裝,經過毛主席的改造,基本上都變成了革命力量(主要編為紅4軍32團),但由于1930年2月袁文才、王佐被錯殺,余部投靠了發(fā)動勢力,令人非常惋惜。 ![]() 袁文才、王佐 第二支是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1927年10月來到井岡山,主要編為紅四軍31團,張子清、朱云卿、伍中豪等先后任團長。 第三支是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1928年4月來到井岡山,主要編為紅四軍28團,王爾琢、林彪等先后任團長。 28團與31團之前均為國民革命軍正規(guī)部隊,武器裝備較好、戰(zhàn)斗力較強,為井岡山根據地兩支主力部隊。 第四支是湘南起義部隊,包括宜章、郴縣、耒陽、永興、資興等地方武裝,部隊以梭鏢為主,隨朱德陳毅部一起來到井岡山,由于部隊有思鄉(xiāng)情緒,再加上井岡山無法養(yǎng)活太多部隊,這支部隊在朱毛會師后不久大部分回到湘南進行革命斗爭,在井岡山時間不長。由于湘南反革命力量還是比較強大,回到湘南后被敵人打散了。 ![]() 紅四軍29團團長胡少海 第五支是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的平江起義部隊,1928年十二月來到井岡山,編為紅四軍30團。 ![]() 滕代遠 二、歷次反進剿、反會剿 1、第一次反進剿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起來后,引起了江西省主席朱培德(滇軍軍閥)的不安,1928年2月命令27師師長楊如軒出兵首次“進剿”。楊如軒出動了81團的全團,以及79團的兩個營,總兵力大約兩三千人。毛澤東指揮秋收起義部隊和袁王部隊,采取奇襲戰(zhàn)術,很快全殲一個營,斃傷300多人,俘虜100多人,擊斃營長。楊如軒一看損兵五分之一,趕緊縮回去了,第一次反進剿得勝。 ![]() 朱培德 2、第二次反進剿 朱毛會師后,蔣介石對江西國民黨軍下令發(fā)動第二次進剿。四月底,楊如軒率領27師全部,即師部和79、80、81三個團,總兵力大約是六七千人,猛撲過來。毛澤東以32團(袁王部)留守根據地,自率31團(秋收起義部)截擊敵79團,朱德率28團(南昌起義部為)、29團(宜章農軍),先在五斗江伏擊81團,將其擊潰,然后趁勢追趕,沖破80團的阻擊,嚇得楊如軒帶27師師部狼狽而逃。79團也不戰(zhàn)自潰。第二次進剿被打破,紅軍擊潰敵人一個團,繳槍300多支,攻占永新縣城。朱毛會師后取得首勝,根據地進一步擴大。 ![]() 27師師長楊如軒 3、第三次反進剿 第二次進剿失敗后,蔣介石急令江西軍閥加緊進攻紅軍根據地。朱培德遂于5月中旬再發(fā)動第三次進剿。主要兵力為27師全部(3個團),第7、第9師各1個團。其部署是:以一部留守永新,主力集中在永新西南部禾水以南地區(qū),企圖由龍源口等地進入寧岡。第28團和第31團第1營這時正位于永新城以西35千米處的小江區(qū)。為襲擊國民黨軍設在永新的指揮中心,打亂其進攻計劃,工農革命軍由小江區(qū)進到距永新約15千米的澧田宿營。次日晨,工農革命軍在草市坳全殲由永新西進的國民黨軍第79團。隨后,乘勝向永新城發(fā)起攻擊,迅速殲滅守軍第27師師部和第9師第27團1個營。國民黨“進剿”軍各部失去統(tǒng)一指揮,再戰(zhàn)不利,紛紛撤回吉安,江西國民黨軍第三次“進剿”遂被打破。 4、第四次反進剿 江西國民黨軍第三次“進剿”失敗后,朱培德不甘失敗,于6月又發(fā)動了第四次進剿。其第9師全部和第27師余部5個團不久重新占領永新城;6月22日,駐永新城的江西國民黨軍以3個團進至龍源口和白口,企圖進入寧岡,毛澤東讓29團和第31團1個營在新七溪嶺正面阻擊;第28團經老七溪嶺迂回敵后。翌日上午,第29團和第31團1個營先敵到達新七溪嶺,將國民黨軍阻于嶺下;第28團則遭到先到達老七溪嶺的國民黨軍2個團阻擊。經過多次猛烈沖擊,第28團突破老七溪嶺守軍防御,并一舉搗毀了國民黨軍設在白口村的指揮所,轉而向龍源口迂回。 ![]() 9師師長楊池生 與此同時,扼守新七溪嶺的紅軍也乘勢對被壓制在嶺下的國民黨軍發(fā)起反擊,將其驅至龍源口。隨后,又會同第28團,將逃至龍源口之國民黨軍一舉殲滅。龍源口戰(zhàn)斗后,永新國民黨守軍倉皇退往吉安。紅4軍乘勝第三次占領永新城,打破江西國民黨軍的第四次“進剿”。第四次反進剿,殲敵一個團,繳獲800支槍,此后,邊區(qū)擁有寧岡 、永新 、蓮花三個全縣,吉安 、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 ,酃縣東南部,面積7000多平方千米,人口50萬,為邊界全盛時期。 5、第一次反會剿 國民黨方面立刻在7月發(fā)動湖南、江西兩省的“會剿”。第一次會剿規(guī)模很大,有湖南來的吳尚第八軍,江西的王均、金漢鼎、胡文斗所部,總兵力十多個團,差不多兩萬人上下。當時28、29團在湘南。井岡山地區(qū)只有31團、32團。毛澤東讓袁文才帶32團守寧岡,自己帶31團兵分數(shù)十路,采用游擊戰(zhàn)晝夜騷擾,把十幾個團的敵軍困在永新一帶。后來國軍發(fā)生內訌,王均和胡文斗自己打了起來,金漢鼎也只能龜縮永新城中。第一次會剿又被擊敗,但根據地也丟失了永新等地盤。 6、第二次反會剿 8月下旬,湖南國民黨軍第8軍第1師2個團進至酃縣,江西國民黨軍第3軍2個團進入寧岡,企圖再次“會剿”井岡山。紅軍決定,由31團團長朱云卿帶31團一營和部分赤衛(wèi)隊守黃洋界。袁文才帶32團一營騷擾敵軍后路,王佐帶32團二營守其余四個哨口。8月31日,吳尚部第一師的3個團先發(fā)動了進攻。黃洋界地勢險要,大隊不能展開,紅軍又修筑了工事,布置了陷阱,因此用一個主力營竟然擋住國軍一個師的多次沖擊,大半天不能得手。下午,紅軍搬來一門迫擊炮,命中國軍指揮部。國軍以為紅軍主力回來了,嚇得連夜撤退。江西的一個團國軍聞訊也趕緊溜之大吉。第二次反會剿取得勝利。之后紅軍通過游擊戰(zhàn)術又消滅了不少敵軍部隊,扭轉了“八月失敗”后的被動局面。 7、第三次反會剿 1928年11月上旬,湖南、江西兩省國民黨軍開始策劃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會剿”。這次會剿兵力強大,湖南省主席魯滌平派出6個團,江西省主席朱培德派出4個旅12個團,總兵力18個團約3萬余人,國軍總兵力是紅軍的五六倍。1929年1月,兩省國民黨軍準備兵分五路進攻井岡山。 這時,井岡山根據地軍民面臨著嚴重的敵情和經濟困難。1月上旬,中共紅4軍前委、湘贛邊特委、紅4軍軍委在寧岡縣柏露村舉行聯(lián)席會議,決定采取“攻勢的防御”方針,由彭德懷、滕代遠指揮紅4軍第30團(平江起義部)、第32團堅守井岡山;由毛澤東、朱德率紅4軍主力出擊贛南,解決經濟困難,在國民黨軍“會剿”開始后,則在外線作戰(zhàn),以“圍魏救趙”戰(zhàn)法迫使“會剿”軍回援,配合內線部隊打破“會剿”。1月下旬,國軍“會剿”部隊以何鍵為前線總指揮,調集10多個團,向黃洋界、八面山、桐木嶺三大隘口猛攻。彭德懷等以兩個不滿編的團,與十倍之地浴血奮戰(zhàn)幾晝夜,最終到30日,三大隘口先后淪陷,彭德懷率數(shù)百人突圍而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至此被敵人攻占,第三次反會剿失敗。 ![]() 何鍵 到2月底,蔣介石和桂系之間的軍閥戰(zhàn)爭即將爆發(fā),進占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國民黨軍大部撤走。在井岡山堅持斗爭的紅軍和赤衛(wèi)隊乘機恢復了根據地的部分區(qū)域。 三、艱難斗爭 任何活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設過程也是如此,當時中國共產黨還處于革命初期,對很多情況尚在摸索過程,對革命形勢的判斷、指導還有不合理不合適的地方,甚至還產生過負面作用。 1、三月失敗 1927年11月,在上海的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對毛澤東指導湖南秋收暴動的所謂“失敗”作出結論,開除毛澤東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由于湖南省委幾度遭到破壞,加之交通不便,直到1928年春,湖南省委和湘南特委決定派湘南特委軍事部長、省軍委特派員周魯上井岡山傳達中央會議精神。 周魯?shù)骄畬胶髠鬟_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精神。批評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委沒有執(zhí)行“使小資產變成無產,然后強迫他們革命”的政策;批評毛澤東和他率領的工農革命軍不執(zhí)行進攻長沙城市的指示,而是擅自率兵上井岡山,犯了單純的軍事投機的嚴重錯誤。為了嚴肅黨的政治紀律,中央決定給毛澤東以“開除黨籍”的處分。(由于當時環(huán)境惡劣,文件不能隨身攜帶,只能靠背誦記憶,結果周魯在傳達中央給毛澤東紀律處分的時候,把“開除毛澤東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的處分誤傳為“開除黨籍”。)二是省委決定解散前委,另組師委,由何挺穎同志任師委書記,毛澤東的前委書記一職被解除。三是下一步要立即開赴湘南策應湘南年關暴動的大好形勢。 ![]() 周魯 3月16日,毛澤東(此時為第一師師長)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全體指戰(zhàn)員分三路開赴湘南。后得知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在湘南暴動后,正在向井岡山方向撤退,毛澤東立即派出部隊接應。在周魯指令工農紅軍第一師開往湘南的一個多月里,國民黨反動派乘虛而入,井岡山失守,很多黨員和農運干部被殺,黨和群眾組織被破壞,史稱“三月失敗”。 后來,在湘南特委會議中,大部分人同意湘南起義部隊與朱德陳毅部隊一起上井岡山,周魯及湘南特委書記楊福濤等人反對,周魯?shù)热艘姼淖儾涣藭h決定,就在當天夜里帶著特委機關幾十個人離開了,往衡陽方向去打游擊。結果,他們在路上遭遇了地方民團的襲擊,周魯率隊與敵人苦戰(zhàn),最后身中數(shù)彈,不幸犧牲。 2、八月失敗 1928年6月,湖南省委巡視員杜修經和省委代表袁德生到達永新,兩人傳達了湖南省委要求紅四軍主力集中力量向湘南發(fā)展的指示。毛澤東對湖南省委這種不切實際的指示和決定,堅決不贊成,6月30日當晚,毛澤東在永新商會主持召開了中共湘贛邊界特委、紅四軍軍委和永新縣委聯(lián)席會議,討論湖南省委關于紅四軍開赴湘南的指示和決定。多數(shù)人反對紅四軍開赴湘南。隨后毛澤東根據會上大家討論的意見,代表湘贛邊界特委、紅四軍軍委向湖南省委寫了報告,陳述紅四軍不去湘南的六條具體理由。 ![]() 杜修經 不久,湘軍2個師向井岡山發(fā)起進攻,朱德、陳毅率28團和29團下山主動出擊。戰(zhàn)斗倒是很順利,可要回師時出岔子了。29團官兵大都由宜章農民組成,本土觀念很重,對井岡山的困苦生活早就心懷不滿,又經杜修經和團黨代表龔楚做工作,此時強烈要求回湘南。無奈之下,朱德等只好表示服從,帶領28團隨29團改道向湘南進軍。 杜修經將紅四軍大部隊拉去攻打湘南郴州,先有小勝后遭失敗,二十九團被打散,最后只剩下肖克的200余人,二十八團也籠罩著失敗的氣氛,思想一片混亂,撤退到桂東,在沙田一帶徘徊不前。紅四軍參謀長王爾琢在此期間不幸犧牲。在紅軍主力遠離井岡山根據地之際,國民黨軍隊乘虛而入,占領井岡山各縣城及平原地區(qū),焚燒房屋,屠殺干部群眾,無惡不作。湘贛邊界遭到嚴重破壞,史稱“八月失敗”。 1928年8月中旬,毛澤東在永新得知紅四軍主力在湘南失敗,心急如焚,立即率第三十一團第三營日夜兼程,直奔湘南迎接受挫部隊。8月23日,毛澤東在湖南桂東縣城與朱德、陳毅會合,召開前委擴大會議,決定紅四軍主力重回井岡山。杜修經、龔楚轉入湘南特委工作。 ![]() 龔楚 3、根據地丟失 1929年1月,面對敵人第三次大規(guī)模會剿,紅四軍主力部隊主動退出井岡山地區(qū),進行外線作戰(zhàn),僅留下彭德懷部和袁王部守山,但由于敵人太強大,井岡山失守,彭德懷率部突圍尋找紅四軍主力。3月,蔣桂戰(zhàn)爭爆發(fā),彭德懷率部與當?shù)卦醪筷犞貖Z井岡山。 由于當時特委和袁王部有土客籍矛盾,再加上當時中央左傾錯誤,袁文才、王佐在1930年2月被特委錯誤殺害。3月下旬,袁文才部以其妻叔謝角銘為首,王佐部以其胞兄王云龍為首,聯(lián)名給湘贛省政府打電報,“電告反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徹底丟失,淪為敵人之手達19年之久。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1927年10月毛主席開始創(chuàng)建,到1930年3月丟失,歷時近2年半,探索出了一條工農武裝割據的中國革命正確道路,建立了最早的一支革命隊伍,走出了55位開國將帥,為最終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