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脈飲是由古方“生脈散”衍生而來,源自金代醫(yī)家張元素的《醫(yī)學啟源》,原方由人參、麥冬、五味子3味藥物組成,是常用的“補氣神藥”,但是市面上常見的生脈飲有人參方和黨參方兩種,購買時到底該咋選呢?使用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選“參”不同 藥性各異 河南省中醫(yī)院藥學部中藥師杜蕾介紹,生脈飲常被用于治療熱病后期的氣陰兩虛、心悸氣短、神倦眩暈、咽干口渴、久咳傷肺、短氣自汗、脈虛數(shù)等癥狀,現(xiàn)在被廣泛地用于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心衰、緩慢型心律失常、失眠等多種疾病的治療。 生脈飲方中,人參大補元氣、益氣生津,麥冬養(yǎng)陰清熱、潤肺生津,五味子斂陰止汗、生津止渴,三藥合用,一補,一清,一斂,共同發(fā)揮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的作用,使氣復津生、汗止存陰、氣充脈復,故名“生脈”。 杜蕾介紹,現(xiàn)在市面上常見的生脈飲制劑有兩種,一種是人參方,是傳統(tǒng)的生脈飲配方,由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另一種是黨參方,有傳統(tǒng)人參方衍生而來,由黨參、麥冬、五味子組成。兩種生脈飲功效大體相似,人參性溫,如果使用不當易“上火”;與人參相比,黨參性平,藥力較為溫和。因此,黨參方一般多在癥狀較輕時使用,人參方在病情較重時使用。此外,因為人參對血壓有一定的影響,高血壓患者最好選擇黨參方。 使用生脈飲 注意這幾點 杜蕾提醒到,生脈飲雖然是一劑良方,但并不適合所有人使用。如感冒發(fā)熱患者不宜服用,有脾胃虛弱、嘔吐泄瀉、腹脹腹瀉、咳嗽痰多等癥狀的患者也要慎用。 在服用人參方的時候要避免跟含有五靈脂、藜蘆的中成藥合用。因為人參和五靈脂、藜蘆同時使用屬于中藥的配伍禁忌。在服用黨參方的時候要避免和含有藜蘆的中成藥合用。 如果使用前體征表現(xiàn)是熱象明顯,如舌質(zhì)偏紅、舌體偏瘦等,可以用西洋參代替人參或者黨參,同麥冬、五味子各10克煎煮或泡水服用即可。 此外,生脈飲最好在飯前服用,同時盡量飲食清淡,忌油膩食物。 周秣/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