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 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 賞析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 團團烏云涌出白帝城門,白帝城下立刻暴雨傾盆。 ?白帝:即白帝城。這里的白帝城,是實指夔州東五里白帝山上的白帝城,并不是指夔州府城。?翻盆:即傾盆。形容雨極大。 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 高漲的江水和陡峭的峽口似雷霆般相斗,古木蒼藤遮蔽群山,天昏地暗。 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出征的馬不如歸田的馬走得輕逸,戰(zhàn)火后的城邑千家只有百家尚存。 ?戎馬:指戰(zhàn)馬,比喻戰(zhàn)爭。?歸馬:從事耕種的馬。出自《尚書·武成》“歸馬放?!?,比喻戰(zhàn)爭結(jié)束。 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 家中余下的寡婦被橫征暴斂得一貧如洗,那哀哀的哭聲來自秋原何處的荒村? ?誅求:強制征收、剝奪。?慟哭:失聲痛哭。?秋原:秋天原野。 解讀 《白帝》是唐代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前兩聯(lián)先以云雨寄興,描寫雨中白帝內(nèi)外、高山江水的景象,暗寫時代的動亂,實際是為展現(xiàn)后面那個腥風血雨中的社會面貌作鋪墊。后兩聯(lián)抒寫雨后感受,借蕭條的原野和遭到洗劫的荒村,反映了在橫征暴斂、兵連禍結(jié)的戰(zhàn)亂時代人民的那種悲傷苦痛的生活情緒,充滿著郁憤不平之氣。這是一首拗體詩,詩中融入了古調(diào)或民歌的風格,意境變化參差錯落,大開大闔。 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期間。當時西川軍閥混戰(zhàn),烽煙不斷,吐蕃也不斷入侵蜀地。詩人親眼目睹連年混戰(zhàn)給人民帶來的極端痛苦,內(nèi)心充滿了憂愁。于是,站在白帝城上,望著到處流浪的百姓,詩人感慨萬千,寫下此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