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然明朝是中國古代最后一個由漢人統(tǒng)治的封建王朝,但有一個事實咱們必須承認,明朝的皇帝里不奇葩的還真不少,比如那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朱翊鈞,喜歡研究木工的朱由校,還有那熱衷于斗蟋蟀的朱瞻基等,不過這些都不是本文的主角,本文要聊的這位皇帝,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看來,他似乎一無是處,的確,在他在位期間基本上沒做什么談得上英明的事情,但是在他臨死前,卻做了2件好事,其中一件造福了明朝,第二件可以說是造福了后世。
(朱元璋劇照) 明太祖朱元璋還算是位明君,但他的后代卻出了不少奇葩,這次要說的這位皇帝便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了,話說他這輩子也是頗為傳奇,作為一個皇帝,他是十分失敗的,然而正是因為他的昏庸,居然創(chuàng)造了一個紀錄,他在位期間用過兩個年號,前一個叫“正統(tǒng)”,后一個叫“天順”。在很多人眼中,隋煬帝是個昏君(其實不算昏君,只是好大喜功,蠢哥已多次闡述這一觀點),他曾經(jīng)親征高句麗,雖然沒能成功,但至少也全身而退了,但明英宗卻不同,這哥們沒那金剛鉆,卻偏要攬那瓷器活,搞了個親征瓦剌,結(jié)果被抓了,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劇照) 國不可一日無君,明英宗被俘后,他弟弟朱祁鈺就登上了皇位,后來在于謙努力下,這英宗還是被放了回來,但不可能一國同時有兩位皇帝,于是英宗便被軟禁起來,這怪不得誰,完全是他自己作死。后來發(fā)生的事咱們也都知道了,在被軟禁了7年之后,英宗發(fā)起了奪門之變,重回皇位。縱觀英宗的一生,就這點破事,幾乎你很難從他身上找到任何的閃光點,但有句話說得好,那便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不止如此,他是“其行也善”,因為在臨死前他還算做了2件好事。 第一件:選了個還算不錯的接班人
(朱見深劇照) 雖說立長不立幼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古代有太多成為“太子”最終卻也沒能登上皇位的人,再說還有明太祖朱元璋這樣跳過兒子,直接讓孫子當皇帝的先例,朱見深最后能夠當上皇帝,還得益于英宗的堅持。朱見深雖然算不上明君,但比起他老爹來說,他要英明太多了。他本性善良,為人溫和,作為皇帝,他也顯得極為大度,比如他恢復了代宗的帝號,又比如他在為忠臣于謙平反,總體而言,前期的他算是一位不錯的皇帝,不過他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一雙能辨忠奸的眼,以至于后期任用的奸臣,比起英宗來說,憲宗可以說是一位造福大明的皇帝了。 第二件:為了愛妃廢了陋習
(錢皇后劇照) 英宗的皇后錢皇后是個有殘疾的女人,然而她這些毛病都是在英宗被俘之時落下的,英宗在得知這一情況之后對她也是寵愛有加,絲毫沒有嫌棄她的殘疾。眾所周知,明朝依然保留著人殉的習俗,皇帝死后,皇后、妃子都是要隨葬的,英宗卻在死前下詔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子孫勿復為。”也就是說英宗將人殉廢除,它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救贖了那些本該被隨葬的人,更在于讓中國人變得更文明,摒棄這野蠻的陋習,從這一點來看,可以說是造福了后世了。 當然,即便如此,也不能掩蓋英宗的確是位昏君,但他倒也不像一些評價說的那般一無是處,畢竟他還算是為大明、為后世做了這么兩件對的事,不是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