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下班坐地鐵回家,偶然看到一個戴著口罩的女同學,坐在車廂角落的位置,翻閱著一本書。她表現地非常投入,讓我忍不住多看了她幾眼。直到車廂里響起了到站的播報聲,我的思緒才被拉回了現實。突然感覺,好像有很長時間沒有看到有人在公共場合看書了。于是乎,我的思緒又開始飄遠,為什么會這樣呢?又或者,現如今看書這件事意味著什么?這個時代有人看書嗎?這是個愚蠢的問題,譬如我如果在街頭隨機采訪,這一行為一定程度上會被認為是神經病。那么這個時代有那么多的人看書嗎,亦或是,在一堆娛樂活動面前,我會堅定地選擇看書嗎?于是問題的答案就出現了。在這里我姑且將看書稱為閱讀,因為隨意的翻閱也是看書,但它不足以被稱為閱讀。這是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在這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中更新換代飛快,這是毋庸置疑的,而身處快節(jié)奏社會中的我們呢?“從前的日子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边@在當今顯然是行不通的,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方式,遠遠比不上微博、短視頻帶給我們的沖擊力之大。而一種刺激消退必須要另一種更大的刺激填補。在這種模式下,有時候手機和人的主體關系好像也變得模糊了。常跟朋友開玩笑,現在都分不清是人玩手機還是手機玩人了。是不是我們的閱讀能力,也在手指一次一次劃過屏幕的過程中,消亡了呢?我算是個挺愛看書的人,但是我的朋友們,和我身邊的人,好像很少有看書的習慣,甚至于,他們從不看書。我不知道是現如今的年輕人讀書的人少了,還是只是我身邊是這樣??磿娜松倭?,地鐵上看書的人當然少了,一個簡單的邏輯。以前的信息技術沒有這么發(fā)達,我們可以選擇的娛樂沒有那么多,看書算一個。而現如今我們有那么多的娛樂方式,警惕娛樂的陷阱不是說起來那么容易的。人是種向上的動物,而爬得高了,往下看難免恐高。物質生活中有句話,叫“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承認這不是個好例子。但回歸紙質閱讀這個“返璞歸真”的行為實施起來,怕是比想象中的要難上許多啊。正如上面提到,我是個比較愛看書的人,但我這個愛看書的人確從來不會在公共場合看書?!安桓摇绷T了。“當污濁遍地,清流反而成了一種罪過。”雖然在這里有過分解讀的嫌疑,但真的放到現實生活中,我確實沒法子在所有人都在看手機的情況下,全然不顧他人的眼光,只是沉浸在閱讀中。所以說,那位姑娘吸引了我的注意,也是因為她的身上有我所沒有的那份淡然和自信吧。我的思考,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我對自己的一種自省。說實話擁擠的地鐵車廂確實不是一個閱讀的好地方,而它確是我們這群出來流浪的95后、00后每天生活中必須經歷的大部分。聽過一個小故事,“有一種鳥,它們出生就沒有腳,一生都在天上飛,它們一生只有兩次機會接觸地面,出生和死亡。”故事的真假沒有意義深究。而我們這一代95后,00后,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世界,流浪的成份更多一點,我們匆匆地來,匆匆地離開,閱讀某種程度成了一種奢侈品,因為看書這個動作,或許顯得復雜了。漂泊的人是沒有腳的,不過,還是希望我們都能有閱讀的能力,和熱愛生活的勇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