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寫孩子玩雪的詩句1、夜雪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原文】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wù)壑衤暋?/p> 【譯文】 夜臥枕被如冰,不由讓我很驚訝,又看見窗戶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時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 2、雪望 【作者】洪升 【朝代】清 【原文】 寒色孤村幕,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并是白紛紛。 【解析】 這首冬雪,前四句首先交代時間:冬日的黃昏,地點:孤村;接著,從聽覺方面寫處處風聲急;繼而,采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凍”,緊扣一個“雪”字。 后四句具體描繪雪景,以沙鷗與鷺鷥難以辨認,“汀”與“洲”不能區(qū)分來映襯大雪覆蓋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點?!耙皹颉眱删鋵憥字昝窐渲︻^上都是白梅與積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 3、雪梅·其一 【作者】盧梅坡 【朝代】宋 【原文】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 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4、詠雪 【作者】劉義慶 【朝代】南北朝 【原文】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 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 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他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p> 他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風吹柳絮滿天飛舞?!碧荡笮ζ饋硭褪侵x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5、夜雪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原文】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wù)壑衤暋?/p> 【譯文】 夜臥枕被如冰,不由讓我很驚訝,又看見窗戶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時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 2. 描寫兒童玩雪的古詩句像雪花一樣開放 越冷開得越歡 雪下得越大 玩雪的孩子們越多 像一個個動詞一樣活躍 從東到西 從北到南 從天上到人間 踩雪的棉鞋濕透了,不冷 攥雪的小手凍紅了,不寒 雪地里釋放的頑皮 化開大人們的笑臉 母親呼喚回家的聲音 在雪地里回旋著溫暖 雪地是孩子們?nèi)鰵g的樂園 雪地是童心停泊的港灣 3. 有關(guān)小孩玩雪的詩句有關(guān)小孩玩雪的古詩有《稚子弄冰》稚子弄冰【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描寫雪景的詩句舉例如下:1、《春雪》作者:韓愈(唐)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譯文:新年都已來到,但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到二月,才驚喜地發(fā)現(xiàn)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2、《江雪》作者:柳宗元(唐)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譯文: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4. 形容小孩子在雪地里玩雪的古詩詞有哪些形容小孩子在雪地里玩雪的古詩詞有: 《夜雪》、《雪望》、《雪梅》、《詠雪》、《觀獵》、《蒹葭》、《龍門鎮(zhèn)》、《鐵量峽》、《次硤石》、《塞下曲》、《北風行》、《送人從軍》、《問劉十九》等。 擴展資料: 1、夜深知雪重,時聞?wù)壑衤??!兑寡?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夜雪》。 原文: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wù)壑衤暋?/p> 譯文:實在驚訝今夜的寒冷,被子枕頭竟然冰涼,又見窗外一片通明。夜深了,知道這是外邊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時聽到厚厚積雪壓斷樹枝的聲音。 2、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詠雪》 出自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吳均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詠雪》。 原文: 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 縈空如霧轉(zhuǎn),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 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譯文: 微微的風輕搖著庭院中的樹木,細細的雪落入竹簾的縫隙。她像霧一般在空中飄轉(zhuǎn)著,而臺階上凝積著如花美麗。 我無法看到院中楊柳發(fā)芽迎春,只見桂枝上發(fā)白,但那只是空蕩的樹枝而已。傷心淚下,此情卻無人可以傾訴,故而,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 3、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 《雪梅》 出自南宋詩人盧梅坡創(chuàng)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雪梅》。 原文: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并作十分春。 譯文:只有梅花沒有雪花的話,看起來沒有什么精神氣質(zhì)。 如果下雪了卻沒有詩文相合,也會非常的俗氣。當在冬天傍晚夕陽西下寫好了詩,剛好天空又下起了雪。 再看梅花雪花爭相綻放,像春天一樣艷麗多姿,生氣蓬勃。 4、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觀獵》 出自唐代詩人王維創(chuàng)作的五律《觀獵》。 原文: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譯文: 風勢猛烈聽到角弓作響聲徹天地,眼前只見將軍英勇正在渭城打獵。 青草枯黃使得老鷹目光更為銳利;冰雪融化發(fā)覺戰(zhàn)馬奔馳格外輕快。轉(zhuǎn)眼之間已經(jīng)路過了那新豐酒市,不久之后又騎著馬兒回歸細柳營。 回頭遠眺將軍曾射下雕鳥的地方,傍晚時分那千里的白云連接平地。 5、煙蓑春釣靜,雪屋夜棋深。 《北風行》 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借樂府古題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詩《北風行》。 原文: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jié)網(wǎng)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zhàn)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譯文: 傳說在北國寒門這個地方,住著一條燭龍,它以目光為日月,張目就是白晝而閉目就是黑夜。 這里連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風怒號而來。 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飄落在軒轅臺上。 在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個思婦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緊鎖。 她倚著大門凝望著來往的行人,盼望她到長城打仗的丈夫回來,長城可是一個苦寒要命的地方啊。 丈夫臨別時手提寶劍,救邊而去,在家中僅留下了一個虎皮金柄的箭袋。里面裝著一雙白羽箭,一直掛在堵上。 上面結(jié)滿了蜘蛛網(wǎng),沾滿了塵埃。 如今其箭雖在,可是人卻永遠回不來了他已戰(zhàn)死在邊城了啊!人之不存,我何忍見此舊物乎?于是將其焚之為灰矣。 黃河雖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離死別之恨,如同這漫漫的北風雨雪一樣鋪天蓋地,無邊無垠。 5. 有關(guān)小孩玩雪的詩句有關(guān)小孩玩雪的古詩有《稚子弄冰》稚子弄冰 【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全詩攝取瞬間快景避開直接描寫,用生動形象的“穿林”響聲和貼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開掘稚子的情趣。 詩中孩子弄冰的場景,充滿了樂趣:心態(tài)上,寒天“弄冰”,童心熾熱;色澤上,“金”盤“彩”絲串“銀”冰;形態(tài)上,是用“金盤”脫出的''銀錚”,圓形;聲音上,有 “玉罄穿林響”的高亢,忽又轉(zhuǎn) 作“玻璃碎地聲”的清脆。全詩形色兼具以感目,聲意俱美以悅耳賞心,繪聲繪色地表現(xiàn)出兒童以冰為鉦、自得其樂的盎然意趣。 全詩突出一個“稚”字。稚氣和樂趣能使兒童忘卻嚴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樂。 孩童與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諸多的相通之處,唯其如此,孩童的“脫冰作戲”的場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正是以這種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為審美基點,楊萬里通過“以稚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為詩趣,一方面從稚子的心理出發(fā),描寫“脫冰”的動作細節(jié);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賞其行為細節(jié),這樣孩童的稚氣與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為形之于筆端的盎然詩意。 詩人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兒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繪得如此真切酣暢。擴展資料 傳統(tǒng)冰上體育活動-冰嬉 冰嬉作為我國北方人民一項傳統(tǒng)的體育活動,其由來已早,但具體起源于何時,現(xiàn)無確切考證,但至遲在宋代就有了“冰嬉”的明確記載。 據(jù)《宋史·禮志》記載,當時的皇帝就喜歡冰上的娛樂活動,在后苑里“觀花,作冰嬉”。明朝時,冰嬉就被列為宮廷體育活動。 明末,努爾哈赤已有擅長滑冰的軍隊。努爾哈赤于天命間(1616-1626) 征服了巴爾虎特部落,率大兵離去后,巴爾虎特部落又叛變,圍攻墨根部甚急。 此時,努軍已遠行數(shù)百里之外,據(jù)《清語摘鈔》中“烏拉滑子”記載:“時有費古烈者,所有皆著烏拉滑子,善冰行,以炮駕爬犁,沿腦溫江冰層馳往救,一日夜行七百里……滿兵至,巴爾虎特尚弗知?!边@里所說的在冰層上馳行的“烏拉滑子”,實際上就如同現(xiàn)代的冰鞋。 清朝是中國古代冰嬉發(fā)展的黃金時代,這與統(tǒng)治清朝的滿族人的風俗習慣有直接的關(guān)系。冰嬉是清代宮中流行的眾多冰上活動的統(tǒng)稱。 它既是娛樂活動,也是軍事操練。清代,由東北到關(guān)內(nèi),從宮廷到民間,冰嬉大為盛行,故有“國俗”之稱。 于敏中在《日下舊聞考》卷二十一《國朝宮室》中曰:“(西苑太液池)冬月則陳冰嬉,習勞行賞,以簡武事而修國俗?!碑敃r冰嬉規(guī)模之大,參加人員之多,前無類例。 據(jù)《清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五《樂考二十一》記載:“每歲十月咨取八旗及前鋒統(tǒng)領(lǐng)、護軍統(tǒng)領(lǐng)等處,每旗照定數(shù)各挑選善走冰者二百名。內(nèi)務(wù)府預備冰鞋、行頭、弓箭、球架等項。 至冬至后,駕幸瀛臺等處,陳設(shè)冰嬉及較射天球等伎。分兵丁二翼,每翼頭目二十名,服紅黃馬褂,余俱服紅黃齊肩褂。 射球兵丁一百六十名,幼童四十名俱服馬褂,背小旗,按八旗各色以次走冰較射?!庇纱丝梢酝扑愠觯瑓⒓颖业娜藛T至少在1600人以上。 當時的冰嬉活動主要在西苑太液池(今北京北海) 舉行,有時也在中海舉行。到時候,“圣駕御冰床臨觀焉”。 今北京北海漪漾堂,就是乾隆皇帝和后來的慈禧太后觀賞冰戲的地方。當時進行冰嬉活動所穿的冰鞋是由鞋和冰刀兩部分組成。 形制一般有兩種:一種是“以一鐵直條嵌鞋底中,作勢一奔,迅如飛羽”(《養(yǎng)吉齋叢錄》卷十四),這種冰鞋與現(xiàn)代滑冰所用的冰鞋很相似;另一種是“底合雙齒,使嚙凌而人不踣焉”(《日下舊聞考》卷二十一引乾隆“冰嬉賦序”),這是一種雙刀的鞋,因冰刀安裝在鞋底木條兩旁,故不易傾跌倒下。清代初年,冰嬉一度入于兵家。 清廷把一系列冰上活動視為軍事訓練,設(shè)冰鞋處專門管轄。久之,軍事訓練的目的逐漸淡薄,游藝性慢慢突現(xiàn)出來。 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冰嬉圖》,它是乾隆年間宮廷畫家張為邦、姚文翰所繪,該畫使我們對清代宮中冰嬉有了一個形象而直觀的了解。清代的冰嬉活動不僅在皇宮內(nèi)苑,而且在民間也較為普及。 康熙年間李聲振在《百戲竹枝詞》中寫道:“捷足行看健步紛,寒流趁凍雪花春。鐵鞋踏破奔馳甚,悔作銀河冰上人?!?/p> 注曰:“足看鐵底鞋,一步恒數(shù)丈,行冰上,兼有能格斗跳舞者,都門入冬,城河最多?!?《帝京歲時紀勝》中“滑擦”條亦稱:寒冬之時,“都人于各城外護城河上,群聚滑擦(即滑冰)”。 《帝京歲時紀勝補箋》中說:“什剎海、護城河冰上蹴鞠,則皆民人練習者。”由此可見,民間滑冰活動的內(nèi)容也十分豐富。 光緒三十二年(1906)刊印的《燕京歲時記》記載,這些民間開展的滑冰活動一直流行到清末之時,經(jīng)久不衰。甚至直到今天,這項活動依然流行,經(jīng)久不衰,《冰嬉圖》一次次地被人們演繹著。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冰嬉。 6. 描寫兒童玩雪的古詩詞1、夜深知雪重,時聞?wù)壑衤暋?/p> ——《夜雪》 2、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雪望》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雪梅》 4、縈空如霧轉(zhuǎn),凝階似花積?!对佈?5、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 ——《詠雪》 6、龍云玉葉上,鶴雪瑞花新。——《詠雪》 7、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觀獵》 8、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沈波?!遁筝纭?9、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 ——《觀獵》 10、色灑妝臺粉,花飄綺席衣?!对佈?11、石門云雪隘,古鎮(zhèn)峰巒集。 ——《龍門鎮(zhèn)》 12、修纖無垠竹,嵌空太始雪。——《鐵堂峽》 13、數(shù)日方離雪,今朝又出山。 ——《次硤石》 14、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度虑?15、煙蓑春釣靜,雪屋夜棋深。 ——《北風行》 16、馬寒防失道,雪沒錦鞍韉。——《送人從軍》 17、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問劉十九》 18、我讀此篇日,正當寒雪時。 ——《贈崔立之》 19、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圍?!缎撩暄?20、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終南望余雪》 21、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抖諝w舊山》 22、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子夜四時歌》 23、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秾W劉公干體》 24、驅(qū)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 ——《前出塞·其七》 25、雪霜貿(mào)貿(mào),薺麥之茂。——《琴曲歌辭·猗蘭操》 26、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雪梅》 27、千山猶綠憐霜葉,一夜忽白染碧葭?!对佈?28、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野望》 29、玉花飛半夜,翠浪舞明年?!逗吞飮┫惭?30、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飲馬長城窟行》 31、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堆┟贰?32、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春雪》 33、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堕w夜》 34、朝鶯雪里新,雪樹眼前春。 ——《早春雪中聞鶯》 35、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杜D日》 36、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塞下曲·其三》 37、門前六出花飛,樽前萬事休提?!短靸羯场ざ?38、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麗人行》 39、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別詩二首·其一》 40、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沁園春雪》 41、皮干剝落雜泥滓,毛暗蕭條連雪霜?!妒蓠R行》 42、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行路難》 43、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悼李花》 44、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45、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豆艔能娦小?46、草肥蕃馬健,雪重拂廬乾。 ——《送楊六判官使西蕃》 47、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n愈《春雪》 48、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李花二首》 49、瑞葉飛來麥已青,更煩膏雨發(fā)欣榮?!堆┖笥曜鳌?50、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詠雪聯(lián)句》。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短句子網(wǎng) ? 關(guān)于兒時玩雪的詩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