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細胞癌是目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惡性程度高,預后很差。但隨著近10年外科技術的逐步精湛、圍術期管理的進步,肝癌根治性切除術后5年生存率為40%~70%[1]。肝癌患者也因此收獲了更大的生存機遇,可以說肝癌治療正處于充滿曙光的時代。 但肝癌切除術后腫瘤易復發(fā),患者3年腫瘤復發(fā)率>50%,5年腫瘤復發(fā)率>70%[2]。腫瘤復發(fā)已經嚴重影響肝癌患者的長期生存,所以,篩查影響肝癌預后的相關因素應當受到重視,并積極處理,一方面可以控制肝癌的快速進展,提高生存期,另一方面還能減少肝癌復發(fā)率,改善肝癌的預后。 圖片來源:攝圖網 那么,對于患者來說,有哪些因素是能夠直接影響肝癌預后且自己能夠留心注意的呢?為幫助大家了解一些簡單易懂的肝癌預后知識,科普君為各位覓友簡單總結了以下三個方面的高危因素。 腫瘤直徑與肝癌的侵襲、轉移能力相關,也是多種肝癌分期系統(tǒng)的主要依據。腫瘤直徑越大,術后腫瘤更易復發(fā),研究發(fā)現[3],以腫瘤直徑5 cm為界,肝癌最大直徑<5 cm組的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別為82.0%、72.1%、58.6%、34.4%。 而肝癌直徑>5 cm組的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別為52.7%、38.5%、28.6%、17.8%。腫瘤直徑>10 cm的患者行肝切除術后5年生存率低于腫瘤直徑為5~10 cm的患者。 圖片來源:攝圖網 除了腫瘤大小外,腫瘤數量的差異也會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已有研究結果顯示[3],腫瘤數量≥3個組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別為36.1%、15.2%、9.4%,而腫瘤數量<3個組分別為78.4%、67.9%、54.3%,表明隨著腫瘤數量的增加,患者的生存時間越小。 肝癌屬于富血供腫瘤,其主要轉移方式為血行轉移,因此微血管侵犯的出現可能是導致肝癌發(fā)生、發(fā)展、轉移及復發(fā)的重要因素。 研究發(fā)現[4],在符合米蘭標準的肝移植患者中,當不伴有微血管侵犯時,其3年累積復發(fā)率僅為3.3%,但當其伴有微血管侵犯時復發(fā)率增加至12.8%,這表明微血管侵犯嚴重影響肝癌的預后。肝癌轉移常提示預后不佳,有報道[5]晚期肝癌伴不同部位轉移的患者平均生存時間僅為(13.1±1.28)個月,預后不佳。 肝癌有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混合型肝癌三種組織病理學類型。知名肝癌研究專家黃振河在觀察105例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術后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發(fā)現,不同的肝癌病理類型其預后有差異,肝細胞癌中位生存期為34個月,預后最好,而肝內膽管細胞癌、混合型肝癌的中位生存期分別為10個月、22個月。 有研究指出,乙肝病毒所產生的非結構蛋白X能促進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從而導致肝細胞處于一種炎癥刺激的狀態(tài),久而久之,就很容易產生癌變。 圖片來源:攝圖網 而病毒感染相關性肝癌,如果在行根治性切除術后肝臟仍持續(xù)處于病毒感染的環(huán)境中,易導致肝炎復發(fā),使肝細胞壞死、肝功能繼續(xù)受損,且會使肝細胞自我修復能力下降,導致肝切除術后肝臟恢復能力下降,影響患者肝功能的恢復及疾病預后。 肝纖維化或肝硬化在肝癌的形成的過程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指出,肝纖維化或肝硬化這一微環(huán)境相當于是肝癌細胞的保護屏障,能減少癌細胞遭受自身的免疫,形成免疫抑制作用,從而快速增殖或轉移至其他部位。 國外研究學者Kamarajah SK[6]指出,肝纖維化評分能影響肝細胞癌手術切除患者的長期預后,其研究發(fā)現F0-4纖維化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88%、69%和19%,而F5-6纖維化患者分別為80%、57%和36%,表明肝纖維化評分越高肝癌患者預后越差。而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術后易發(fā)生肝功能衰竭且病死率增高,預后差。因此盡早篩查出肝硬化并治療具有重要價值。 抽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是肝癌最常見的危險因素。可靠的證據指出[7],抽煙、酗酒與肝癌有著明顯的死亡關系,呈正相關性,并且酒精的使用會降低肝臟中煙草致癌物的代謝效率,兩者獨立或共同作用促進了肝癌的產生、進展,肝癌病死率也隨抽煙、喝酒時長及數量的增長而升高。 這也能說明老年患者較年輕患者病情重的原因,除了自身抵抗力較低或合并有基礎疾病多外,也與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的積累有很大關系。 圖片來源:攝圖網 除了自身不良生活行為會加重患者肝癌病情外,患者的情緒、心理活動對疾病也產生影響。國外研究專家Hansen L等[8]報道,在臨床診療過程中,患者在疾病折磨下,易產生焦慮等多種心理問題,導致出現身心疲憊、依從性低等后果,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 因此,“癌癥患者大多是嚇死的”也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 有研究證明癌癥患者在缺乏社會支持或長期處于慢性壓力狀態(tài)下體內激素分泌水平會升高,而這可能會減少抗炎反應并促進炎癥發(fā)生。 且缺乏社會支持患者的血液中自然殺傷細胞計數和存活時間均減少,這會使得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 此外,缺乏社會支持也會導致患者出現抑郁和焦慮等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刺激會使患者機體產生某些應激介質,可能通過激活某些特異性信號通路或改變腫瘤微環(huán)境從而導致腫瘤轉移而影響肝癌的預后。 綜上所述,影響肝癌預后的因素多種多樣,但這一切的“紅色警報”都是為了提醒患者,讓患者對自己的自身情況有一個較為清晰的了解。 假如說的確觸碰到以上某根紅線,比如肝臟腫瘤大于5cm或已經出現了微血管侵犯,但這并不是就意味著被判了死刑,而是在告訴你,你需要比沒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加注意了,需要更加關心自己的身體,需要去醫(yī)院尋找更為專業(yè)的幫助,這也是科普君長期堅持的意義。 雖然科普君的建議并不能代替臨床醫(yī)生的醫(yī)囑,但科普君希望可以宣傳更多的基礎健康知識,讓覓友們重視體檢,重視復查,重視身上可能存在的一些隱患,從而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 責任編輯:覓健科普君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參考文獻: [1] Bruix J, Reig M, Sherman M. Evidence-based diagnosis, staging,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Gastroenterology , 2016, 150 (4):835-853. DOI: 10. 1053/j. gastro.2015.12.041. [2] Wang HQ, Liu AX, Bo WT, et al. Fibrosis-4 model influences results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ndergoing hepatectomy[J]. Biomed Res Int, 2018, 2018:4305408. DOI: 10. 1155/2018/4305408. [3] 王春燕.1553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預后因素分析——單中心11年隨訪資料[D].石家莊: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 [4] Rodriguez-Perálvarez PM, Luong TV, Andreana L,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Microvascular Invas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Variability[J]. Ann Surg Oncol, 2013,20(1) : 325-339. [5] 康成慧,黃元龍.168例晚期肝癌伴不同部位腫瘤轉移患者生存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7,25(11):862-866. [6] Kamarajah SK. Fibrosis score impacts survival following resec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 Surveillance, End Results and Epidemiology (SEER) database analysis[J]. Asian J Surg, 2018,41(6):551-561. [7] Liu X. Baecker A, Wu M, et al. Interaction between Tobacco Smoking and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on the Risk of Liver Cancer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 Int J Cancer, 2018, 142(8):1560-1567. [8] Hansen L, Dieckmann NF, Kolbeck KJ, et al. Symptom Distres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o ward the End of Life[J]. Oncol Nurs Forum, 2017, 44(6) :665-673. 2021-08-23 2021-08-22 2021-08-2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