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我去水果攤買水果,一個男顧客問一位懷孕的水果攤主:懷的是女兒還是兒子?那個男的聽了之后,一臉意味深長地笑著說:還是生女兒好啊。這段話其實只說了前半句,后半句應該是:生兒子還要給他買房,生女兒就不用辛辛苦苦給她買房了。相信在很多傳統(tǒng)觀念里,生男孩兒就一定得給他備一套房,就跟看電影一定要買爆米花一樣。因為不買房是娶不到老婆的,但如果是女孩子,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因為女孩子遲早要嫁人的,到時候男方也會有房的。在我老家,觀察父母那一輩的叔叔阿姨,一般那些面色紅潤,很早開啟了退休生活,沒有什么負擔壓力的,基本上都是生了女兒的。而那些到了退休年齡還不敢退休,累死累活,每個月還要還房貸的,幾乎都是家里面有兒子的。我覺得這里面細思極恐的地方在于,幾乎所有人都默認了一件事,女孩子是不需要買房的。而這種觀念,開啟了女性被壓迫、被剝削的家庭生活的基礎(chǔ)。沒有房子的女性,跟古代的雇農(nóng)、長工有什么差別。你想想,古代的地主,因為占有生產(chǎn)資料:例如土地、耕牛、農(nóng)具等等,可以雇長工來為自家耕種土地,長工每天辛辛苦苦,風吹日曬,等到了秋天,土地豐收了,豐收的絕大部分勞動成果都歸地主所有,而長工呢,拿到手的只是一點點血汗錢。地主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待在屋里,翹著二郎腿,看著家里的長工累死累活,坐享其成就可以了。所以古代的雇農(nóng)只能靠出賣勞力來換取微薄的收入,由于沒有多余的積蓄來拓荒,注定成為被地主長期盤剝的對象。 現(xiàn)在中國女性和古代雇農(nóng)遭遇的困境是一模一樣的。因為沒有房子,女性在婚姻中,只能擁有暫時的居住權(quán),但由于女性缺乏對房子的占有權(quán),導致她們在婚姻中處于弱勢地位,成為家庭里的“長工”,承擔著大部分繁重的家務(wù)勞動,以及養(yǎng)育勞動。在家里相當于同時擔任了保潔阿姨、住家保姆和家庭教師,一個人打三份工,這些勞動在市場上都是能拿來換取實實在在的費用的,但因為進入婚姻,這些勞動變成了無償?shù)?,受益者是誰?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了。你以為結(jié)婚,是找了個遮風擋雨的地方,等真正進入婚姻之后,才發(fā)現(xiàn)只是被別人忽悠當了一輩子的廉價長工。我們父母那一輩由于時代和教育的限制,所以對于很多社會既定的規(guī)則和習俗是原封不動、不加思考地接受的。這種給兒子買房,女兒就不用的思想觀念,本質(zhì)上就是一場資源分配不平等的游戲,男性借助游戲規(guī)則的傾斜,很快積累了原始資本和優(yōu)勢地位。為了確保男性在家庭中的主體地位不受侵犯,房子就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保障手段。就跟地主把土地傳給他的孩子,這樣他的孩子也可以翹著二郎腿,繼續(xù)剝削長工的勞動成果是一樣的道理。而女性由于天生的物質(zhì)資源的匱乏,所以和男性相比,長期處在一種劣勢地位。恩格斯說過,現(xiàn)代的獨立家庭是建立在對妻子公開或隱蔽的奴役基礎(chǔ)之上的,婚姻本質(zhì)是保障每一個男人都有屬于他的奴隸。 男性晃著手里的房產(chǎn)證和車鑰匙,誘騙女性進入婚姻中,就跟以前地主對長工說的一樣:反正我這有地有農(nóng)具,這樣,你跟我簽個賣身契,我包吃包住,以后就在這里種一輩子地吧。背后的真正意思是:您愿意給我免費掃地洗衣服帶孩子嗎?你愿意為這個家庭犧牲自己的前途事業(yè)和收入嗎?與此同時,我能提供給你的是,包吃包住,一套和你無關(guān)的房子,以及隨時可能動搖的真心。那現(xiàn)在女性不愿意走入婚姻,不愿意接受這種不平等條約,也就非常能夠理解了。現(xiàn)在的《婚姻法》保護的是誰?是有產(chǎn)者。誰是有產(chǎn)者?就是男性。所以沒有房子的女性不是中產(chǎn)階級,而是無產(chǎn)階級,是在地主家耕地的長工。1.女性在婚姻中的劣勢地位是由于整個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公平和游戲規(guī)則的傾向性導致的。2.沒有原始積累和賺錢能力的女性在婚姻中,就是被剝削和壓榨的命。所以,我們的戰(zhàn)場不在婚姻之中,而在婚姻之外。進入社會搶資源、提升自己的社會價值和賺錢能力,爭取經(jīng)濟獨立、精神獨立,才能逃離被剝削被壓榨的命運,擺脫婚姻中的從屬地位和依附地位。這需要女性在天然對自己不利的游戲中付出更多的努力。 既然房子老娘可以自己買,錢也可以自己掙,那么婚姻就不再是必選項,生孩子也不是一種義務(wù)。女性的奮斗和男性的奮斗不一樣,男性的奮斗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占有更多的資源。而女性的奮斗的最終目的是活得不再需要依附任何人,擁有孑然一身和不被世俗綁架的自由。女人有房了,松了一口氣,終于不用急著結(jié)婚了。??小紅書賬號:@朱諾的書房 大家來小紅書找我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