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要講一個很特殊的話題,那就是關于魏晉時期士人的生活,他們是如何吃藥的? 為什么要說這個問題呢?因為中國古代文化當中,一直以來都有神仙崇拜的傳統(tǒng)。 很多術士都相信能夠煉出長生不死的丹藥,并且不少皇帝也比較迷信這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漢武帝,曾經(jīng)派人到尋找靈丹妙藥,為此大費周章,秦始皇曾經(jīng)派徐福帶領五百童男童女出海。 所以,術士迷戀長生之藥,歷史非常悠久,先秦時期就一直存在,并且它跟房中術也有關系。這種藥從效果來說,不僅可以成仙,而且對房中也有幫助,能夠起到壯陽的作用,能夠讓男女雙方享受更極致的情欲。 并且吃丹藥,再加上正確的房中技巧,能夠延年益壽,甚至返老還童,成仙得道。 到了東漢初期,著名的術士魏伯陽開始創(chuàng)立一套完整的煉丹方法,以丹砂、鉛、汞為原料,根據(jù)天地運行周期,從而煉出丹藥。 在古代,丹砂是一種藥物,主要物質(zhì)是硫化汞,紅色的粉末,外燥內(nèi)寒,具有催情壯陽的作用。 但是這種煉丹吃藥的傳統(tǒng),只在小范圍內(nèi)流行,并不普及。這主要是因為這種丹藥本來就是術士之間秘密相傳,而且煉法困難,一般人很難知道。 可是,到了魏晉時期,吃藥的風氣開始普及起來,但是當時士人所吃的藥是一種叫“五石散”。所謂的“五石散”是指由五種石質(zhì)原料構(gòu)成,分別是: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 五石散原料 這個方子雖然流行于魏晉,但是當時的記錄丟失了,最早的記錄是在唐朝的大醫(y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翼方》里面。 從這個原料上就能看出來,這五種原料,含有化學物質(zhì)硫磺、碳酸鈣、二氧化硅等,從中醫(yī)藥性來說,硫磺是燥性,碳酸鈣、硅化物之類是偏向涼性的。 所以,這種藥物,吃上去剛開始會全身燥熱,但是里面涼性物質(zhì)又有安神的作用,整個“五石散”既能夠驅(qū)除體內(nèi)寒邪,又能夠心曠神怡、神清氣爽,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相傳“五石散”的發(fā)明者是東漢末期的醫(yī)生張仲景,本來是為了治療傷寒病癥,只是目前已經(jīng)很難考證出來,但是最早將“五石散”推廣開來的是曹操的女婿何晏。 何晏這個人,是當時的名士,是東漢末期大將軍何進的孫子,何氏被宦官滅族之時,他還非常幼小,幸免于難。 而他的母親因為貌美被曹操收納為妾,他也就成了曹操的養(yǎng)子。何晏這個人非常聰明,文采飛揚,能言善辯,容貌俊美,曹操非常疼愛他,就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但是何晏這個人非常好色,身邊姬妾非常多,沉溺于房中無法自拔,偶然的機會嘗試了“五石散”這個東西,試過之后,藥性大發(fā),能夠讓自己性能力大增,從此之后,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何晏用此藥,最初可能是為了治病,但是后來顯然是為了壯陽。 但是五石散含有的紫石英、硫磺,有一定的副作用,吃完之后會全身燥熱,精神亢奮,血液循環(huán)加速,皮膚容易碰破,不能穿很厚的衣服,只能穿很寬松的舊衣服,不能穿鞋襪,防止把腳磨破了,只能光腳穿著木屐。 還有只能吃涼性的食物,還要喝酒并且需要不斷地走著,促進藥性散發(fā),這種情況叫“行散”。并且因為吃完藥,必須吃涼的食物,所以,這種藥又被稱為“寒食散”。 在這種情況下,你會看到洛陽城中的何晏經(jīng)常在城中不停地奔走,身邊眾多仆人美妾簇擁著,梳著發(fā)髻,穿著寬大輕薄的衣服,穿著木屐,走起路來飄飄然感覺,他皮膚本來就很白,再加上藥性作用下,臉色白中透紅,容貌異??∶溃f起話來又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自然是如同仙人一般。 何晏以他的出身、容貌、才華、風姿,很快成為了眾士人效仿的對象。 所謂的魏晉風度,也就是一群無所事事的俊美公子,吃著藥、喝著酒、聊著玄學,成為魏晉時期獨特的一道風景線,并且這種情況一直延續(xù)到了東晉。 有著何晏作為“代言人”的五石散很快成為洛陽城中顯貴士人的必備藥品,而“吃藥”就成為當時的時尚。并且,吃完藥之后,又在酒的助興之下,全身燥熱,言行放蕩不羈。 五石散還有一系列負面作用,比如會上癮,而且出現(xiàn)種種幻覺。最典型的就是嵇康,喜歡吃五石散,吃完之后有次飲酒,碰到蒼蠅飛過來,他以為是敵人,拔劍就砍,結(jié)果亂舞了一頓也沒有砍刀。 可見,在藥和酒的作用下,人會變得癲狂,甚至神志不清醒。 這個雖然是非常不好的習慣,但是也為這些名士的荒誕行為提供了一些借口。當時的“竹林七賢”之一王戎,也非常喜歡吃藥,他在晚年因為聲望很高,被西晉造反的齊王司馬冏抓了過去當幕僚。 當時,司馬冏戰(zhàn)敗,正猶豫如何辦。 這時候王戎建議步入退兵,這下子引來了司馬冏大怒,他們早就對整天行為顛三倒四,什么也不管的王戎不滿了。 于是,勸說司馬冏大怒,這時候王戎立馬心生一計,假裝藥性發(fā)作,手舞足蹈了起來,希望如廁。 無奈之下,司馬冏就等他入完廁之后再殺,可是等來等去等了好半天,王戎仍然不見回來,就派人去查看。 這時候才發(fā)現(xiàn),王戎掉進糞坑里去了,司馬冏將他撈上來之后,王戎全身屎尿,一身惡臭,朝堂之上眾人哄笑,司馬冏也就赦免了王戎。王戎也就由此得以保全。 從這件事情上來看,魏晉當時的吃藥,已經(jīng)被上層視作尋常,見怪不怪,并且對吃藥之后種種言行也就不大在意。 所以,對于不少名士來說,吃藥、飲酒,反而在當時混亂的時局是明哲保身的一種方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五石散和道教所煉的丹藥其實有著很大的不同,五石散的主要成分是硫磺、二氧化硅等物質(zhì),但是后來道士所煉的丹藥主要成分是硫化汞。 道教的丹藥又被稱為外丹,目的是為了成仙,而五石散顯然是為了驅(qū)除寒邪,并且有促進情欲的作用,似乎也沒人相信吃了五石散會成仙。 而道教的丹藥則有很復雜的方法煉制,是道士們之間秘密相傳的技術,跟普遍流行的五石散是完全不一樣。 但是魏晉時期,上層喜歡吃藥的風氣卻影響了后世,從北魏一直到唐朝,宗室都有吃藥的傳統(tǒng),但是他們所吃的則主要是道士所煉的丹藥,關于這個話題,到唐朝時候還會繼續(xù)講到。 但是無論如何,魏晉士人吃五石散的傳統(tǒng)則是影響了整個上層社會的風氣。 魏晉的名士行為舉止跟傳統(tǒng)士族完全不一致。不論是從思想上,還是言行、生活方式上,何晏為首的名士和東漢以來的傳經(jīng)的世族都有著巨大的沖突。 這兩種格格不入的生活習慣,構(gòu)成了獨特的魏晉文化。但是魏晉的士人這種生活方式成為富貴子弟的標志。 不過,首先要明白,吃五石散這種藥,也不是尋常百姓的生活方式,尋常百姓確實往往因為戰(zhàn)亂流離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整個西晉統(tǒng)一的時候,全國人口不到一千萬,而東漢末期人口已經(jīng)接近六千萬,從這個數(shù)據(jù)來看,在這一百年中,人口大量銳減。所以,上層是在喝酒、吃藥、炫富,下層卻是“白骨亂于野”。 還有,就是何晏因為吃藥導致皮膚更加艷嫩,使得士人以嬌嫵為美,所以,男性以擦胭抹粉成為當時的流行特征,古代相傳著名的美男子衛(wèi)玠、潘安等都是生活在這個時期,魏晉的審美之風也頗為陰柔。 吃藥、喝酒的風氣大盛,使得整個晉朝更加奢靡,而相反則是大多數(shù)人華而不實,沒有能力的人身居高位,何晏在曹芳在位時期,當著吏部尚書這么重要職務,生活卻如此放縱,曹氏政權敗于司馬懿之手也是必然的了。 而整個上層社會奢靡放縱,不干正事,自然導致晉朝風氣更加混亂。在這種情況下,晉朝僅僅持續(xù)五十來年,就被少數(shù)民族入侵所滅,也就不難理解了。 面對上層士人的這種混亂生活狀態(tài),司馬家族一方面無可奈何,他們并無特別強大的力量完全扭轉(zhuǎn)這種風氣,另外一方面,也樂得士人生活放蕩不堪,這樣才不會對他本來就不穩(wěn)固的皇位產(chǎn)生威脅。 所以,上層士人的這種放逸的生活方式,一直延續(xù)到了東晉,皇帝和士族結(jié)成了松散的聯(lián)盟,直到他們共同沒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