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編我們說說“壯懷”。這里的“壯懷”,既有雄渾剛健、自命不凡的豪情,也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期許。 先看陸維釗(1899-1980)先生一副: 沖霄漢,起宏圖。 這一副“沖霄漢,起宏圖”,為主席詩詞集聯(lián),上聯(lián)講意氣風發(fā),下聯(lián)說建功立業(yè),對仗工整,氣勢磅礴。 此副筆畫蒼勁,字如其文,堪稱難得之佳構。 接著看李叔同(1880-1942)先生一副; 入一切智藏,度無量眾生。 這一副“入一切智藏,度無量眾生”,上聯(lián)為修己,下聯(lián)為度人,上聯(lián)為內(nèi)圣,下聯(lián)為外王。既言“一切”,又求“無量”,如此壯懷,世間能得有幾人? 先生書法,早年自魏碑入手,寫得劍拔弩張、氣象崢嶸。后來塵心去盡道心生,絢爛至極歸于平淡,信筆而為,渾如閑花野草,親切可人。 下面看陳潮(1801-1835)先生一副: 百年人恥尋常老,一卷書爭分寸功。 這一聯(lián)“百年人恥尋常老,一卷書爭分寸功”,上聯(lián)寫知恥,下聯(lián)寫后勇。這個“后勇”是要干什么呢?那就是爭分奪秒、刻苦用功,寫成一卷書藏之名山、傳之后人,給自己的一生有個交代。 著成一卷,不枉百年,這不知是多少文人的夢想。杜甫嘗言“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一個“佳句”,也不知道消磨了多少人的一生。 要想超越有限生命,就得做出點有價值的成果——比如真有一個見解觀點、一個發(fā)現(xiàn)發(fā)明能有益于后世,能給人類的知識遺產(chǎn)大廈添得一磚半瓦。 接著看徐世昌(1855-1939)先生一副: 胸蟠子美千間廈,氣壓元龍百尺樓。 上聯(lián)“胸蟠子美千間廈”,說的是唐朝詩人杜甫杜子美的憂國憂民: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下聯(lián)“氣壓元龍百尺樓”,說的則是三國名士陳登陳元龍的懷才傲物。我們且看《三國志·魏書·陳登傳》中的一段: 后許汜sì與劉備并在荊州牧劉表坐,表與備共論天下人,汜曰:“陳元龍(即陳登,字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眰渲^表曰:“許君論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為善士,不宜虛言;欲言是,元龍名重天下?!眰鋯栥幔骸熬院?,寧有事邪?”汜曰:“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眰湓唬骸熬袊恐?,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 整體看這一副“胸蟠子美千間廈,氣壓元龍百尺樓”,用一句現(xiàn)代流行歌詞來講就是——“胸中一股英雄氣在縱橫馳騁”。 下面看章炳麟(1869-1936)先生一副: 肩頭伊尹誰能任,腳底鴟夷未了心。 這是明代大儒陳白沙(1428-1500)的兩句詩。原詩題為《次韻王叔毅弘行人見寄其一》: 駐屐花邊聽鳥音,青山何處想登臨。 陳先生系明代大儒,是心學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先生屢次會試不第,經(jīng)高人數(shù)次舉薦,也未被朝廷重用。1483年以后,專心在廣東老家做學問。此詩作于1495年前后,贈詩的對象“王叔毅弘”,姓王名弘字叔毅,大約比先生小30歲,剛中進士不久,正是”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之時。 這里“肩頭伊尹方能任”,是在稱贊或者勉勵王弘——像商代名臣伊尹那樣、做國家棟梁;“腳板鴟夷未了心”則是在說自己——快70歲的人了,雖然看起來像不問世事的范蠡一樣、自由自在,但自己并不愿意享什么清福,而是要鉆研學問、授徒講學,繼續(xù)為社會做貢獻。 這里的“鴟夷”,指的是功成身退的范蠡,《史記·貨殖列傳》中這樣講: 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 。 大家看,范蠡在幫助越王勾踐成就霸業(yè)之后,帶著美女西施退隱江湖,為了隱蔽光環(huán),曾改名為“鴟夷”。陳先生這里以“鴟夷”自喻,是說自己閑居鄉(xiāng)野,在別人眼中和退隱的范蠡也差不多,但自己并不像范蠡那樣,散發(fā)弄扁舟,萬事不關心;自己其實并“未了心”,還有追求、還在奮斗。 這一聯(lián)中,太炎先生將“肩頭伊尹方能任。”改為“肩頭伊尹誰能任?”陳述句改成了疑問句,為什么呢?因為對象不同了、背景不同了,要表達的意思不一樣了。 對聯(lián)墨跡上款的“梓琴同志”,系同盟會的老會員田桐(字梓琴,1879-1930),曾任孫中山先生的秘書,也是革命元老。墨跡下款寫明是己巳年,也就是1929年。我們看看當時雙方的境況: 章太炎先生當年61歲,正被國民黨當局追捕、避難上海。田桐先生1928年曾與居正等人成立反蔣同盟,也正受國民黨當局打壓。兩個革命的理想主義者,看到當時軍閥混戰(zhàn)的亂局,看到數(shù)十年為之奮斗的中華民國竟然成了這個樣子,唯有在垂暮之年互相勉勵、有幾分力再盡幾分力;同時也期盼有“伊尹”那樣的大德大才,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拋開上面背景,直接從字面上來看,“肩頭伊尹誰能任?腳底鴟夷未了心。”說的也正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接著看葉公綽(1881-1968)先生一副: 登高獨攬千山小,治歲能教百谷成。 上聯(lián)“登高獨攬千山小”,講的是豪情,下聯(lián)“治歲能教百谷成”,講的是本領。蓋本領可滋生豪情,豪情可激勵本領,兩者常能推波助瀾、相輔相成。 下面看徐三庚(1826-1890)先生一副: 英華氣壯能經(jīng)世,涵養(yǎng)功深在讀書。 上聯(lián)“英華氣壯能經(jīng)世”,言經(jīng)世濟民,為輸出;下聯(lián)“涵養(yǎng)功深在讀書”,講讀書學習,為輸入。兩者也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接著看陳含光(1879-1957)先生一副: 得志當為天下雨,論交真有古人風。 上聯(lián)“得志當為天下雨”,即孟子所言“達則兼濟天下”,得志了,就要大顯身手,讓大德流播天下,讓眾生澤被受益。 下聯(lián)“論交真有古人風”,說的是品德風范?!?/span>古人風”就是古君子之風,就是有愛心、有理想、有智慧、有擔當,就是不矜不伐、有為有守,就是“士不可不弘毅”,就是“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面看徐悲鴻(1895-1953)先生一副: 直上中天摘星斗,欲傾東海洗乾坤。 上聯(lián)“直上中天摘星斗”,寫豪情干云、氣沖斗牛,下聯(lián)“欲傾東海洗乾坤”寫大顯身手,匡世濟民。 悲鴻先生在款識中寫道:“下聯(lián)乃東坡句,腹儉,故以鄙語對之。曼士二哥雅教。己卯歲始,悲鴻客星洲。” “腹儉”即“腹淺”,也就是才疏學淺,乃先生自謙?!?/span>直上中天摘星斗”當為悲鴻先生所撰,語亦不凡,與東坡先生的“欲傾東海洗乾坤”,在音律、字詞,尤其是意境上,都對得極佳。 “己卯”為1939年,先生作此聯(lián)時客居“星洲”,也就是新加坡。此時抗日戰(zhàn)爭已進入異常艱苦的相持階段。先生此次出游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是為了舉辦畫展、義賣籌款捐贈抗日。1941年回國后,先生捐贈近10萬美元。此聯(lián)所言,正合先生此行之“壯懷”。 最后看康有為(1858-1927)先生一副: 曠觀天人放懷今古,系心民物嘯傲云霞。 上聯(lián)“曠觀天人放懷今古”,意思是要參透宇宙間恒常不變的大道,“天人”指空間(四方上下謂之宇),“今古”指時間(往古來今謂之宙)。司馬遷嘗言:“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大家看,不管東方哲學,還是西方哲學,最根本的出發(fā)點,都是時間與空間背后這個最本原的東西。這個東西是什么,誰也不知道,所以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強名之曰道。” 下聯(lián)“系心民物嘯傲云霞”,意思是既要服務社會,也要享受人生。一張一弛,嚴肅活潑,兩者都恰到好處,這才是為己為人的高妙智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