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彩的空間混合原理 人們在觀察物體時,當與觀察對象距離較遠,它們在視網(wǎng)膜上的投影尺寸如直徑、長、寬等大于感色細胞的直徑,則視覺器官能將這些色區(qū)分開來。否則,人們的視力將無法將其分清而產(chǎn)生視覺混合。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色的空間視覺混合現(xiàn)象,或色的空間混合。比如:近看是一組紅底藍色細條紋的色面積,遠看則是一塊紫紅色;原本是藍色塊和黃色塊,遠看則成了綠色。 據(jù)測定,一個直徑約1.5毫米的色點,在距人眼5米時,它在視網(wǎng)膜上的投影直徑約為4.9微米,大致等于一個能感受色彩的感色細胞的直徑。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色點距人眼一定的距離內(nèi),它們在視網(wǎng)膜上的投影落到同一個感色細胞上時,視覺將不能將兩個色點的色分別判斷出來,而產(chǎn)生視覺混合的效果??梢姰a(chǎn)生色彩空間混合的條件是:第一,混合色必須是呈密集狀并列的細點、細線,點、線愈細、愈密,混合效果愈明顯;第二,為了保證空間混合的產(chǎn)生,人必須在一定的距離之外,距離愈遠,混合效果愈明顯。 后期印象派畫家利用色彩的空間混合原理,創(chuàng)立了“點彩派”。畫家們使用原色的點子繪畫,讓觀者用眼睛去混合顏色。這種方法使顏色保持較高的純度,光感強烈。點彩派代表人物修拉(Georges Seurat)和西涅克(Paul Signac)更是在作畫中把色調(diào)的冷暖對比、色度的明暗對比、線條的曲直類比,以及色彩所象征的愉悅、安定、悲哀等意義加以完善。由此可見,點彩派是直接依據(jù)光學和色彩學的原理來建構其理論體系并指導其創(chuàng)作的。(如下圖) 翁弗勒爾的“瑪利亞號”船 喬治·修拉 大碗島·灰色的天空 喬治·修拉 色的空間混合基本服從色光的加法混合規(guī)律。但由于顏料的純度與明度均不及色光,因此,顏料空間混合后的明度和純度都不能達到加法混合的效果。加法混合色的明度是被混合色的明度之和,它比被混合色的任一個都明亮。而空間混合色的明度僅為被混合色的明度的平均值,因而空間混合也稱中間混合。除此以外,色的空間混合具有如下規(guī)律。 (1)互補色按不同比例空間混合可得無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即帶有不同色味的灰色)。 (2)非互補色空間混合,可得被混二色的中間色。 (3)有彩色系同無彩色系空間混合可得被混色的中間色:與白色空間混合,得高明度的淺色;與灰色空間混合,得不同純度的色;與黑色空間混合,得低明度的深色或暗色。 色的空間混合具有色彩直接混合遠不能及的某些特點,具體如下所述。 (1)近看色彩豐富,遠看則色調(diào)統(tǒng)一,不同的視覺距離具有不同的混色效果。 (2)色彩有顫動感,適于表現(xiàn)光感。 (3)可用少套色而獲得多套色的效果。如彩色印刷,多色織造,僅用品紅、黃、青、黑、白即可通過印刷網(wǎng)點和紗線組織點的疏密變化的分布而獲得色彩極其豐富的圖案畫面。 色彩空間混合的方法 先應搜集一些富有色彩特性及層次的圖片素材,可以是人物、動物、植物、風景。仔細觀察它們的色彩及構造,然后蒙上透明坐標,分解測定各種色包含有多大比例。通過同一色所占據(jù)方格的數(shù)目,可以算出各個色的組合比例。然后按照其比例,在500px×500px的紙面上按一定尺寸繪制坐標方格,把對象描繪于其上,找到與坐標單位所對應的色彩在方格內(nèi)進行填色,最后所完成的就是對色彩完整的采集及經(jīng)過空間混合后的色彩。 色彩空間混合 靜物空間混合(1) 靜物空間混合(2) 蝴蝶空間混合 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