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一年來帶著學(xué)生閱讀、寫作,可以說是在研究語文,目的是,當(dāng)孩子們離開這個課堂,離開這個學(xué)校,離開這個年齡,他還能為這段語文生活而感到有價值。為此,我樂此不疲地設(shè)專題、寫示例、閱文稿,力主把學(xué)生從簡單的做題思維中拉到更廣闊的語文世界里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學(xué)生是感覺不清晰的,但當(dāng)他們經(jīng)過了這段歲月再回顧、梳理、總結(jié)的時候,他們發(fā)現(xiàn)了我的用心,這就夠了! 我讓學(xué)生利用假期編寫高二一年來的寫作成果。最高的寫作量達二萬七千字,少一點的在一萬二千字,大部分在一萬五到兩萬之間。當(dāng)他們回顧這些文稿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他們竟然能寫出這么多的文字。尤其可貴的是,正像母親對著自己的寶寶,具象化的作品擺在眼前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竟是如此神妙的造物主,于是更加愛這些文字,這是我所渴望的效果。也因此,我愈加愛著這些孩子! 請看看一些同學(xué)的給自己的文集寫的序言和后記吧,我們應(yīng)該能感受到這一點。 楊蕾 后記: 其實上面整理出來的文章,都是高二時期創(chuàng)作出來的,很遺憾沒有高一的文章都保存在另一臺電腦上,可惜那臺電腦現(xiàn)在報廢了,我也沒能把那些文章救出來。因為其實我還是更喜歡看高一時期的作品,我一直記得很清楚,那時候的我并不是很會寫什么書評、議論文,每次看到這幾項任務(wù)都頭大。但是看著別人都能完成得很出色,我又不甘心落下。孫老師也一直在鼓勵我、指導(dǎo)我,所以盡管一頭霧水,我始終沒肯放棄琢磨那些書中的文字。記得有一次寫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中的摘錄評價,那是我寫的最賣力的時候,因為我一開始寫不出來就哭了,為自己的能力感到悲傷。當(dāng)時有一個朋友在安慰我,我最后也是在哭完之后收拾了心情,先在網(wǎng)上看一下人家是如何寫的,我再去自己試著寫一下另外一個片段的評價,結(jié)果效果出奇的好,似乎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難寫,那篇評論我到現(xiàn)在看了都還會笑著夸自己一下:“寫的真好。”甚至覺得自己目前再也寫不出比這還要深刻的理解了。孫老師也為我的進步大為震撼。自那之后,我愛上了《我與地壇》,也再也沒怕過這樣的任務(wù)了。我深刻地體會到了“瞬間進步”的過程,說起來還是很奇妙的,有時候成長就是一瞬間的事,我也很慶幸我能擁有這樣一個成長的過程。如果可以,我還希望能有一次那么痛快的寫作。 金菁 序言: 時間是很奇妙的,它見證了我這一年中文筆由稚嫩逐漸走向成熟,雖然達不到極佳的水平,卻也算是在慢慢進步了。 文字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永恒的,它可以世世代代的流傳,透過這一篇篇文章,我們窺探了前人的的生活,也能夠讓后人對我們有一定的了解。這或許就是文字的魅力了吧。我通過閱讀先人的佳作,留下了屬于自己的感慨。我就這樣慢慢的讀,努力地思考,從原先的抓破腦袋也寫不出什么評價,到現(xiàn)在洋洋灑灑也能寫個小一千字,這就是閱讀給我?guī)淼母淖?。于是,我的寫作漸漸地被大家賞識。 這一路走來確實是不容易的,但結(jié)果讓我很滿意,這就夠了。而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有更遠的目標(biāo)等待著我去奮斗。人生不能只僅僅滿足于現(xiàn)狀,要奮力向前沖。無論我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白發(fā)老人,我仍要以18歲時的心態(tài)向前走去,絕不停留在原地。 回頭望望走過的路,曲折泥濘,卻綻放了漫地的梔子花。我走后的每一塊泥土都盛開了美麗的梔子花,它們永不凋落,永遠散發(fā)著幽幽的清香陪伴著我往前走。 這篇作品集希望讓大家看到的是一個高二的學(xué)生在努力的思考,用稚嫩的筆法寫下她珍貴的思想。我不怕大家指正我的觀點有誤,我只怕有一天我不思考了。 其中,我收錄了四篇對歷史人物或文章的評論,我將其命名為“對話”。七篇時事評論以及一些普遍現(xiàn)象的觀點,我取名“頓感”以此激勵自己能夠?qū)⑽恼聦懙脑絹碓郊怃J,一陣見血直擊要害。三篇關(guān)于自己的一些內(nèi)容,就叫“碎碎念”了。最后兩篇是對小說的分析,我命名為“品”。 后記 哪有人能做到絕對完美,起碼我不能。換個角度想,不完美也是一種完美。這證明了我還有進步的空間,還有上升的余地。日子還這么長,我總能在悠長的歲月中提升自我。這里面的每一篇都是我的心血,我深愛著它們,也會永遠記得它們。每一個觀點都是經(jīng)過思索才慎重寫下的。過程很艱辛,但更重要的是我收獲到了很多。我愛上了寫作,愛上了閱讀,愛上了思考。 梔子花開,那是我走過的路。抬頭看看,太陽依舊發(fā)光,我的寫作也不會停止。它們將是我未來時光最好的懷念。 感謝寫作讓我沉淀了自我,讓我見到了更加廣闊的世界,也讓我能走的更遠,走的更堅定。希望大家看完能感受到我的蛻變。 朱越 序言 我沒有很好的文筆,故寫不出來能讓人眼前一亮的華麗。全書偏議論,來探究我對于“讀”的過程與收獲。全書分為三部分,正如目錄所示。讀作品,是因為作品是人物的精華。作品不僅僅是文字在龍飛鳳舞,而是作者情感細膩的體現(xiàn)。第一章節(jié)就是單從文章的手法,描寫等寫作藝術(shù)來進行探究。而第二部分,讀人物,本質(zhì)上仍是讀作品,但是在這一章節(jié)中更加凸顯作品與人物的關(guān)系。也就是說,這一章是借作品為橋梁直擊作者內(nèi)心的探索。在最后一章“讀自然”中,或許你會覺得這一章有些許突兀,但“讀自然”確實是不可忽略的一項工程。是自然孕育了作者的靈感,同時孕育了這些作品。所以我們必須學(xué)會讀自然。 后記 實際上我以上的許多觀點還是很具有個人見解的,所以也有很多的不足和漏洞。整個高二實際上幫助我最大的是我的眼睛,腦子和內(nèi)心。我借著觀察與思考,徹悟了許多許多,不僅僅是知識,而且還是很重要的人生哲理。比如說,史鐵生。他重新定義了我內(nèi)心中死亡的重量。所以,去讀,去觀察,去做一個有心人,這真的能在你黑暗的時候重新給你掛上色彩,給予你人生與靈魂的重量。 張金諾 序言: 在高二這一年,我們從課本出發(fā),更多的著眼于觀點思考。 我們對熱點事件發(fā)表評論,學(xué)會了不是簡單地將問題一分為二,而要發(fā)散思維,結(jié)合多方因素。任何熱點新聞的誕生是現(xiàn)實、理想與既有社會規(guī)則之間的多方矛盾,我們切不可被題目所給條件束縛住了。 我們讀史鑒今,學(xué)會了讀古文不是將文意疏通,還要從中提取觀點,讀出感情?!妒酚洝吠瑫r是部文學(xué)巨著,字字句句都藏有深意。 我們細品散文,讓思維暢游在文字之間。隨著眼界的增長,讀散文時也有了不一樣的感受,任憑靈魂跟隨著作者一起升華。幾篇高質(zhì)量散文讀下來,仿佛看世界都多了幾個角度,是從頭到腳的舒暢。 在這個年紀,閱讀和寫作不僅僅是為了高考場上的一篇文章,更是能記錄下些什么。靈感火花也好,有感而發(fā)也好,無感不能成文也罷,都是我的青春,我的成長的痕跡。語文不是立竿見影的事,每一次積累都是為自己升級。 祝我打贏高考這只大boss?。?! 后記: 整理作文的時候,我甚至能清晰的回想起每一次寫作時的感受。哪篇是一氣呵成自信滿滿,哪篇是大腦短路文思堵塞,哪篇與爸爸激烈辯論,哪篇學(xué)到了不一樣的觀點。 我是個很喜歡回憶的人,也很喜歡記錄回憶。語文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個由內(nèi)而外書寫個人感受的學(xué)科??粗@一年的思維軌跡,我由衷的感到幸福,因為這是從我的心里通過我的手流出來的真心?;蛟S語言還不夠流暢,邏輯不夠嚴密,但我相信,它們都在成長的路上,和我一樣。 回憶歸回憶說,可努力的地方也有很多。希望等我高考完整理高三一年文集的時候,不再是“慢慢收獲”,而是開出了令我滿意的花。 2021年7月30日寫于蘇州 陸競擇 后記 其實整理完會發(fā)現(xiàn),很多作文的問題在于邏輯和語言,前者常有漏洞,后者啰嗦冗雜,這是我需要提高的地方。很榮幸能遇到孫老師,因為他讓我有了判斷自己作文的意識和標(biāo)準,能夠有意識往好的表達邏輯、表達方式上靠攏;如果接下來還有機會在孫老師門下學(xué)習(xí),我相信目前的問題有一天不再是問題。希望明年這個時候,我的作品精選集會有截然不同的樣貌! 2021年7月30日完稿于家中 王昊宇 后記 編寫作品集的時候,我才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這一年里發(fā)生了這么多。一篇篇文章就像一個個老朋友??粗麄儯湍芨惺艿綒q月的流淌,時間的變遷。人是遺忘性動物,這是一種良好的保護機制,但這也讓人失去了大部分的記憶。或許這些記憶非常相似,無非就是三點一線般的生活,但我認為,它們也同樣重要。 一個人的文章可以勾起他的記憶。就像日記,勝過日記??粗约旱奈恼?,就如同透過重重的時間迷霧,望著過去的自己。每到這時,我都忍不住微笑。 編寫個人作品集這種事我原本有些忐忑,畢竟只聽說大作家才會干這樣的事。但現(xiàn)在我才明白,作品集的第一受眾,是自己。 希望幾十年后,再次閱讀它,我還能感受到當(dāng)時的活力與澎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