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一課讀經(jīng)典,這里是爾雅書苑。今天是《道德經(jīng)日課》第41講。歡迎你留言交流。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四十一章) 上士,有志者,聞道即行,而且是勤行,持續(xù)不輟。中士,普通的人,聞道之后,時信時疑,時行時輟,信念不堅定,三分鐘熱血。下士,俗陋愚昧之人,聽聞道,不僅不信,反而加以嘲笑。若是愚昧之人聽聞之后不笑不足以算是真正的道。河上公注曰: 上士聞道,自勤苦竭力而行之。中士聞道,治身以長存,治國以太平,欣然而存之。退見財色榮譽(yù),或于情欲而復(fù)亡之也。下士貪狠多欲,見道柔弱謂之恐懼,見道質(zhì)樸謂之鄙陋,故大笑之。不為下士所笑,不足以名為道。 大道至簡,無時無處不在,也在我們的日常行用之中。真正聰明的人,篤定信念之后,都能持之以恒,日日精進(jìn)不已。起初,大家的差距都不會太大,然而隨著時間的積累,勤而行之者,則在不經(jīng)意間,一騎絕塵,超越絕大數(shù)。先天不足,何妨,后天資足。 所以自古有言: 明道若昧,明白的大道反而顯得含糊不清。大道深幽,很難以單一的形態(tài)呈現(xiàn),常顯得似是而非,若有若無,難以捉摸。 進(jìn)道若退,催人前進(jìn)的大道,反而顯得像是畏縮后退。有時退一步是為了進(jìn)兩步,慢就是快。 夷道若纇,平坦的大道,反而像顯得曲折坎坷。夷,平坦。纇(lèi),絲之結(jié)節(jié),引申為不平之意。前進(jìn)的道路總是曲折的,成功沒有捷徑。 上德若谷,上德之高,反而像如谷之低下。真正的得道者,虛懷若谷,無所不容,平易近人。 大白若辱,純白卻似乎有污垢。和光同塵之意。大白,純白。辱,污垢。 廣德若不足,廣德之人,謙下卑弱,像是不足。廣,大也。 建德若偷,剛健之德,反而像是怠惰。真正勤奮的人有條不紊,似乎無事可做。不要忙成看起來很努力卻勞而無功的人。 質(zhì)真若渝,其質(zhì)性真常卻好像隨時而變。 大方無隅,最方正的反而沒有棱角。 大器晚成,大器所成就的最大,不期于早成。 大音希聲,大音,天籟之音聽不見。 大象無形,大象看不到行跡。 道隱無名。大道幽隱而不能言說。 道總是藏而不露,不為人知,但只有道,才善于輔助萬物。貸,施與。王弼注曰: 貸之非唯供其乏而已,一貸之則足以永終其德,故曰“善貸”也。成之不如機(jī)匠之裁,無物而不濟(jì)其形,故曰“善成”。 道善于成物。無論是大方、大器,還是大音、大象,都是道之所成。要成事,就要遵循大道,按規(guī)律辦。 加入爾雅書苑,讀懂中國經(jīng)典,涵泳儒雅人生。 溫故知新 道德經(jīng)日課040丨當(dāng)一個問題真的到了無法可想的時候,那就承認(rèn)自己兩個字 道德經(jīng)日課038丨真正令人感動的人,不會自己感動自己 道德經(jīng)日課037丨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順其自然才是人生最高階的覺悟 道德經(jīng)日課036丨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自家寶貝不要炫耀于人 日課溫故 論語溫故(全)20篇500講 涵泳誦讀 家風(fēng)傳承 家訓(xùn)《聰訓(xùn)齋語》全文丨父子雙宰相、六代翰林,曾國藩倍加推崇的家訓(xùn) 家訓(xùn)《澄懷園語》全文丨父子雙宰相、六代翰林,曾國藩倍加推崇的家訓(xùn)
|
|
|
來自: 新用戶7922tYMY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