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建安: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共八卷,稱得上一項重大工程,而且印了很多次,后又再版。我自己是陸陸續(xù)續(xù)將這套書買全的,最后買到的是2005年再版的第一卷。一個文化人的全集,能在逝世后一再印刷,在出版界非常少見。您知道一共印了多少套嗎? 梁培寬:具體的數(shù)目我也記不清楚了??傊@套書出版后很合讀者的需要,前后多次加印,出了約數(shù)萬套之多。 張建安:這套書于1989年出版第一卷,至1993年才將八卷出齊。而您不僅是第一版的主要編者,而且再版時仍做了大量的校訂工作,可以說為這套全集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先請您談談編這套全集的經過。 梁培寬:編全集這個建議,首先是王宗昱跟中國文化書院的院長湯一介提的,湯一介覺得挺好。因為這也可以作為書院的一項重要工作,很有意義,對我父親本人也有好處。我父親是書院的導師,另外,他當時也是中國文化書院的院務主席。 張建安:中國文化書院做了一些工作,做了推動。 梁培寬:王宗昱的倡議。另外,龐樸那時候是學術委員會的主任,因為他是山東的,就跟山東人民出版社提了,山東人民出版社也答應了,簽了出版合同。那時很少出書,也不叫什么出版合同,叫作出版契約。 張建安:編一個人的全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很多問題解決吧? 梁培寬:那是我第一次編“全集”,過去從沒有這樣的經歷。當然也請了些人幫忙。但是怎么編?很多主意,竟然是我一個人說了算。每一卷都由我來負責。某一卷的前半部,或者整個這一卷,我推薦一個人,讓他來編。比如說,第五卷,主要是關于鄉(xiāng)村建設的,當時廣西師大政治系有位副教授一直從事這方面的文字收集整理研究,他跟我聯(lián)系過,這樣就熟悉了。后來我就推薦他,由他負責編輯,把文字收齊。那么,他就帶著他的研究生去收集、抄寫。因為這些文字都是解放前的,都是繁體字,都是豎排,都要把它變成橫排,這就很費事了。這個工作,他的研究生,或者他們再找人一起做。等編好之后,就交給我看,我看了以后,再交給龐樸最后看一遍。一般情況,他沒有什么意見,但是每一卷前面有一個提要,說明這卷里有什么內容,或者需要說明的。我要起草一篇文章,龐樸修改,當然他可以不改,有的時候他要修改。等他看完后,這才送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就此照排。流程大致就是這樣。 張建安:第一次就是八卷,是怎樣整體規(guī)劃的? 梁培寬:那個時候,山東人民出版社也從未有出“全集”的經驗,沒有這方面的意見主張,結果呢,就聽我的。我只能摸索著干,想了一個最簡單的辦法。什么呢?前幾卷都是專著,一本一本的專著,先后序列,按實際的時間順序走。比如《東西文化與哲學》出版最早,就算第一本,放在第一卷里頭。但是不一定一本就是一卷,因為每一卷都需要有一定的量,可能包括幾本專著。第一卷裝不下了,就第二卷,也是專著,專著之后,就是短篇文章。短篇文章按年代排列,有的厚,有的薄,但是大體上有一定數(shù)量。文章排完后,就是讀書筆記、日記、書信,都按寫作的時間順序排列。這樣比較好處理。 張建安:這個過程挺費工夫吧? 梁培寬:三年的努力,全靠實干硬干。我常常早起看匯集的文稿,有時晚間也干,就是為了早發(fā)稿給濟南的“山東人民”。 張建安:聽說您現(xiàn)在已開始第二次編《梁漱溟全集》了,這次在哪個出版社出版? 梁培寬:增訂版《梁漱溟全集》由中華書局出版。中華書局接受之前曾生波折。高教出版社先搶此工作,開始約半年后,由于高教出版社領導換人,指示應放棄全集工作,叫停。這時才開始與中華書局聯(lián)系,最終正式簽約。目前正進行增訂新版全集工作。已進行了約三年,從目前情況看,大概還須三年。那時我就九十五六歲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