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列寧批判亞里士多德的折中主義: '亞里士多德如此可憐地抬出神來反對唯物主義者留基伯和唯心主義者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在這里有折中主義。黑格爾卻為了神秘主義把這個弱點掩蓋起來!'列寧批判亞里士多德的折中主義,而我認為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不是完全分裂開來不可調(diào)和。沒有唯物主義,就沒有自然科學,然而社會科學則沒那么客觀,有許多人是信仰宗教的。亞里士多德的調(diào)和折中,我認為從態(tài)度和方法上是正確的,這一點,我難以認同列寧的說法。然而黑格爾的神秘主義則更加難以令人贊同。 2 亞里士多德在感覺與認知的區(qū)分中提到:感覺不取決于思維的人,要感覺就必須有被感覺的東西。列寧注釋:這里的關鍵是“外在”,在人之外,不以人為轉移,即唯物主義的根基、基礎、實質,亞里士多德緊緊接近唯物主義。我認為,人本身也是客觀的存在,信神的人也是客觀存在的。 3 “形而上學'一詞往往被用為辯證法的對立詞匯,包括百度百科和我在上學期間的哲學課,都是這樣講的:形而上學靜止單一的看問題,與辯證法相反。但是今天讀了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一書的原文,和列寧《哲學筆記》中對該書的摘要札記,終于明白形而上學如上面所說是完全解釋和使用錯誤!我同意列寧筆記上所說:“《形而上學》這本書最典型的特色就是處處、到處都是辯證法活的胚芽和探索。” 4 在《形而上學》這本書亞里士多德提及智慧。 研究最初原因和本原才可稱為智慧。 一個感到疑難和好奇的人,便覺得自己無知,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一個愛智慧的人也就是愛奧秘的人,奧秘由驚奇組成。 因此,哲學的英文Philosophy意思就是愛智慧,愛思考事物本原,而不是愛思考經(jīng)驗和應用。 5 亞里士多德批判畢達哥拉斯關于脫離感性事物的數(shù)。 6 《形而上學》一書中“質的意思是實體的差異”,與黑格爾《邏輯學》類似:“質,作為存在物這樣被區(qū)別出來,就是實在?!眮喞锸慷嗟略凇缎味蠈W》一書中定義“量”:“量的意思是可以分解成一些組成部分,其中各個或每一個在其本性上是個一或這個?!倍诟駹枴哆壿媽W》對量的解釋則非常費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