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代皇帝一般有七枚印璽,一般會世代相傳(也就是說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皇帝天子印章,他后面的10余皇帝包括王莽、劉玄會一直用下去,直到西漢覆滅東漢建立),其中有一枚玉印傳國不用。用來封印文書,真正使用的是六方印璽(如廣州漢代南越國王墓出土了一枚玉印,此印現(xiàn)收藏在廣州南越王博物館,印文是“帝印”(皇帝之印)二字,由此看來,皇帝的印璽印文寫“印”字,但稱謂:“璽”,這與皇帝有六璽的史料記載相符),玉質、螭龍或螭虎鈕(據東 漢蔡邕《獨斷》載:“天子璽以玉螭虎紐。古者尊卑共之…… 秦 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君臣莫敢用也?!?宋吳曾《能改齋漫錄 ·辨誤二》:“ 徐令《玉璽記》:'玉璽者,傳國寶也)。它們的功用各自不同,分別是: 皇帝行璽:用以封印一般的詔書,如拜三公以下官. 皇帝之璽:用以封印下達給諸侯王的詔書,也用來征發(fā)郡國兵。 皇帝信璽:封印征召大臣的詔書,一般的發(fā)兵詔書也使用此璽。 天子之璽:用以封印賜匈奴單于等外國首領的詔書。 天子行璽:用以封印封侯外國或者對其首領有所征召的詔書。 天子信璽:用以封印征發(fā)外國兵或者事天地鬼神所作的詔書。(注:上述印章有些只代表其稱謂,漢代皇帝天子的印章具體印文內容(以及印文篆刻的章法、篆法、字法、用字等)必須以實物為準,因為漢代只是基本沿襲秦制,但已有放寬和變化,由于朝代更替,前朝的印會銷毀不用,除戰(zhàn)爭或其他原因逃離、帶走的帝印外,新的印章的印文內容必須經過皇帝親自審定,中間會涉及到印文內容的更改以示不同,如將“璽”字改為“印”字,但還是稱璽,因為“天子之印”稱“璽”,先秦時期的官、私印章是璽、印文字不分,如王莽或其他帝王復古改制(如西漢初年古文經的興起與盛行),也有可能這樣,只是私印不能用“璽”字,稱“印”,皇帝用“印”字如“皇帝之印”稱“璽”,如上述西漢時期南越國的《帝印》,所以不能只唯書,由于時代原因或考證不詳,書上記載也經常有錯誤的地方或收集不全,如東漢時期的《漢舊儀》一書中說:“皇后之璽,金螭虎鈕”,但實際上“皇后之璽”是“玉螭虎鈕”,而諸侯王的印章也有用“璽”字的,但材料為金質,龜鈕。漢代印章印文多用繆篆, 繆篆是漢代璽印使用的文字,漢代印章文字在“摹印篆”的基礎上,筆畫加以屈曲延伸,這種文字叫做'繆篆'??娮某霈F(xiàn),與漢代隸書的興起有關系,導致原來與小篆接近的尚圓形態(tài)消退,出現(xiàn)隸書的方折筆意;并且,允許在“六書”(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的基礎上對篆文筆畫進行一定的增、損和變形,變化多端,一個字甚至有幾十種寫法,這給印章的設計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娮Y體簡化,筆畫平正,更顯得方整工穩(wěn),表現(xiàn)出一種端正莊嚴的氣象。所以稱為繆篆,“繆”字含有綢繆之意。漢印中還有一種在篆書上加鳥、魚、蟲的形象,這種文字生動靈巧,富有圖畫性,繆篆印及與它相近的鳥蟲書均是漢印中的“美術字”,前者屈曲回繞,后者則在此基礎上加上了魚形鳥頭等裝飾。西漢早期的印文轉折處圓潤,中期以后及東漢轉折處筆畫較直,西漢早期印章還多用邊欄或田字格、日字格,中期以后取消。漢代的印章藝術登峰造極,漢印代表了古代印章藝術的最高成就,因而成為后世篆刻家學習的典范。 詔書是皇帝下發(fā)文書的統(tǒng)稱,具體包括四種: 第一、策書: 形制:長二尺的簡札和長一尺的簡札間次編聯(lián),編繩兩道。 書體多用篆書,只有策免三公才用隸書。 程式是起首為年月日,稱“皇帝曰“,所以有些三國小說詔書開頭是什么”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就不對,那是明朝以后的事情。 主要用于除封,免罷,使用對象僅僅限于諸侯王和三公。 第二、制書: 用途主要是兩個方面:下達給三公,并通過三公下達全國的赦令和贖令;對象為郡太守以上,將軍、公卿在內的職官。 程式是起首用“制詔某官“ 內容事項包括赦令、任免令,以及有關指示。 第三、詔書: 三種情況:一是“告某官某,、、、、如故事;二是群臣有所奏請,下有司曰“制”,天子簽署曰“可”三是“已奏,如書” 主要用于皇帝下達的命令文書,或者批示文書。 第四、戒敕: 又名戒書,施用對象是刺史、太守和三邊營官。 起首用“有詔敕某官”,主要用途是督責、敦促官員遵紀守法、勤于職事業(yè)。東漢中晚期蔡倫發(fā)明了真正意義上的紙,由于絲帛太貴,一般很少用,在晉以前所有文書幾乎都書寫在竹簡或木簡上,帝王也不例外,用繩子捆結后加蓋封泥盒,又稱泥封,是印章按于泥上作為實物和竹、木制牘函封緘的憑證。東漢衛(wèi)宏《舊漢儀》中有“天子信璽皆以武都紫泥封”的記載。 大約漢武帝時代,廢止了御史草詔的制度,而改由尚書官負責。詔書一般由尚書郎起草,尚書令史繕寫。然后由尚書仆射、尚書令聯(lián)合審核,然后再一起校對一遍,確保文字無誤,才遞交皇帝審核批準。批準后,重新繕寫一份,用皇帝的璽印和尚書令印共同封印下發(fā),皇帝的璽印由皇帝親自封印。總之皇帝的印章既是皇帝的憑證、憑信,又是神權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征,國家的象征。最能代表皇帝的無上權威和地位,這就非寶璽莫屬了。誠如乾隆帝所說:“蓋天子所重,以治宇宙,申經綸,莫重于國寶”。中國歷代的統(tǒng)治者都十分重視御寶的徵信作用,將其作為國家的象征物,皇帝治理天下的憑證。它是皇帝天子處理國家大事、號令天下的絕頂圣物。其歷史價值、文化藝術價值、史料研究價值等都極為深遠,涉及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文化、外交、禮儀、祭祀、封禪等方面,屬鎮(zhèn)國重器,蓋世瑰寶,價值連城?。◤氖詹貎r值和經濟價值上講:1、年代越久遠價值越高,年代越久遠,傳世極其少見,如秦漢帝王玉璽,無論年代歷史意義還是印章文化及篆刻藝術都為之顛峰,開一代之先河,所謂印宗漢、如詩宗唐也;2、皇帝治理國家所用的玉璽就比鑒賞之類的閑章價值高,如清代皇帝治理國家的25方寶璽就比《太上皇帝》、《乾隆御覽》等閑章的價值高;3、存世越稀少價值越高,物以稀為貴;屬稀缺資源外,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我國古代的傳統(tǒng)觀念中,古璽印還負有吉祥的寓意,是表明能獲得福份的符瑞;4、玉璽材料越珍貴價值越高,如玉、金就比木質價值高;5、印鈕獨特有個性、精美、立體或高浮雕、印文清晰、篆刻藝術水平高就比其他種類價值高;6、園形玉璽存世量極少(成型工藝較難)就比方形玉璽(相對多)價值高;7、其他若是古玉的沁色越多越美價值就越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