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失孤》原型郭新振養(yǎng)父母家庭:父母和兩個姐姐為他置辦新房汽車極目新聞
2021/07/14 20:23
極目新聞記者 余淵 從山東聊城到河南林州不過229公里,這段尋子之路,郭剛堂足足走了24年。 騎行50多萬公里的心酸往事,報廢10輛摩托車的艱苦過往,都在與兒子郭新振的一個擁抱之后,隨風而逝。 郭新振接受采訪時曾說,養(yǎng)父母年紀比較大,對他有養(yǎng)育之恩,也需要人照顧。他的工作還在河南,因此他以后還是想留在河南,但是自己假期多,會經(jīng)?;厣綎|看看。 聊起孩子未來的打算時,郭剛堂夫妻倆這樣說道,一切按孩子的意愿,孩子愿在哪邊就在哪邊,不讓他受第二次傷害。 7月14日下午,極目新聞記者前往郭新振養(yǎng)父母位于林州市的老家,這是一棟幾層樓的民房,院墻外爬滿了南瓜、絲瓜等綠植,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民房大門兩側(cè),貼有一副“家興人興萬事興,福旺財旺運氣旺”,橫批為“富貴平安”的對聯(lián)。房門前還擺放有一個白色的垃圾桶,房門周邊被打掃得干凈整潔。而在房門一側(cè)的墻壁上,還裝有一個訂鮮牛奶的投遞箱。 此時,郭新振的養(yǎng)父母并不在家。鄰居楊宏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前些年郭新振的養(yǎng)父母在城里買了新房子,每到周末才會回老房子里住。 “村里大都知道孩子是抱來的?!睏詈旮嬖V極目新聞記者,這么多年,大家并不清楚也不去打聽孩子是怎么來的,但郭新振養(yǎng)父母對孩子的關(guān)愛大家都看在眼里,農(nóng)村人訂奶的不多,“就是當親生的養(yǎng)?!?/p> 在楊宏的印象中,郭新振小時候是一個內(nèi)向聽話的孩子,他成績雖然說不上頂尖,但也十分優(yōu)秀。平日里在學習之余,郭新振也會下到地里,幫父母種玉米干農(nóng)活。 至今,郭新振的大伯父還不知道孩子去山東認親的事,記者找出認親現(xiàn)場畫面,盡管背對著鏡頭,孩子的大伯父還是一眼就認出了郭新振,“孩子耳朵后面有個小肉球,錯不了。” 孩子的大伯父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郭新振的養(yǎng)父母育有兩個親生女兒,但他們一直想要一個男孩,當年郭新振被抱回家時,大女兒已經(jīng)快成年,小女兒也比郭新振大了不少。 對于這個最小的兒子,郭新振的養(yǎng)父母可謂是倍加疼愛,他從沒見兩人動手打過孩子,這些年來,兩人一直視郭新振為己出。 不僅是養(yǎng)父母,兩個姐姐也給了郭新振很大的呵護,兩人也拿出了一些積蓄,幫郭新振置辦了房子和汽車,“目前孩子還沒結(jié)婚,但聽說已經(jīng)有了心儀的對象。” 村民黃軍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郭新振的養(yǎng)父是一名勤勞的工人,養(yǎng)母則是持家好手,有時干完了農(nóng)活,還會去村莊附近工廠打零工。夫妻倆含辛茹苦將三個孩子拉扯大。 郭新振兩個姐姐長大后,經(jīng)濟條件相對不錯,從慈母手中接下了照顧郭新振的接力棒,他們資助郭新振置辦了一套新房,汽車則是一輛二手車。 前些年,郭新振考上了南方一所大學。畢業(yè)后,他先是在林州一所私立學校當老師,后來通過招考成為了公辦教師。 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小家庭原本的寧靜。一名和郭新振養(yǎng)父母家相熟的人士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們一家人想要靜一靜,計劃一下未來,不想生活被外界打擾。 在此之前,郭剛堂也曾說過,不想兒子的生活受到打擾。 一邊是血肉至親,一邊是多年的養(yǎng)育之恩,對于郭新振來說,兩邊都是毫無保留的愛與關(guān)懷。 郭新振大伯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希望兩家人能當作是親屬常來常往,如果郭剛堂夫妻到林州,他們會報以最大的熱情接待他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