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疫和麻風病是中世紀各種苦難之最,黑死病作為世界上爆發(fā)過的最具毀壞性的大流行病,足以反映出在災難性疾病到來時,對人類和社會的沖擊。 可惜的是,歷史上對于毀滅性流行病的記述模糊又混亂,文獻中的詞匯常常過于簡潔。14世紀對于黑死病的記述包括如下可怕的癥狀:疼痛性的淋巴結腫大,壞死的器官,鼻孔流血,血性痰,血管出血,這些癥狀導致皮膚出現斑點及變色。 艾滋病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受到關注,當時的歷史學家和醫(yī)生經常把黑死病和麻風病作為破壞性流行病的最重要歷史模板。 鼠疫 鼠疫這種病,這種病主要表現為腹股溝腺鼠疫和肺型鼠疫,偶爾也表現為敗血癥鼠疫。 在缺乏合適抗生素的情況下,腺鼠疫的死亡率超過50%;肺型鼠疫和敗血癥鼠疫的死亡率接近100%。 生活中,如果一只跳蚤感染了耶爾森氏鼠疫桿菌后再叮咬人體,引起的疾病就是腺鼠疫。 潛伏期2~6天,這段時間里細菌在淋巴結內繁殖,潛伏期過后,患者會突然出現高燒、頭痛、胸痛、咳嗽、呼吸困難、嘔血皮膚黑斑等癥狀。 即使是在擁有鏈霉素、四環(huán)素、氯霉素的今天,還是有很多病人死于這種病。 腺鼠疫的最典型癥狀是在腹股溝,腋窩,脖子等部位出現“腹股溝淋巴結炎”的癥狀,淋巴結腫大且疼痛。其他癥狀還有:不安寧、焦慮、精神混亂、幻覺、昏迷。一些特定的細菌蛋白抑制了能夠阻止其繁殖或擴散的免疫反應,鼠疫桿菌還會釋放一種毒素,導致休克、器官衰竭,最終死亡。 占星家把腺鼠疫歸咎于土星,木星以及火星的一次惡毒的聯接。 而流行病學家發(fā)現,鼠疫流行的原因在于耶爾森氏桿菌、跳蚤和老鼠的災難性聯合。 要理解流行性疾病,不如先簡單了解一下微生物、跳蚤、嚙齒動物以及人類之間的生態(tài)關系。 2001年,研究者成功破譯了耶爾森氏桿菌的基因和質粒,它取自一位在1992年感染肺型鼠疫死亡的科羅拉多州獸醫(yī),獸醫(yī)的感染是因為一只貓的噴嚏。在DNA序列的研究基礎上,微生物學家認為,耶爾森氏桿菌很可能是從兩萬年前的偽結核耶爾森氏桿菌進化而來,這是一種很小的人類腸道病原體。 分子生物學家認為,耶爾森氏桿菌變成致命的病原體是因為獲得了新的基因,丟失或者不表達偽結核病基因,并且建立一種奇異的染色體重組模式,使它的基因組有異乎尋常的活力。 依靠來自于其他細菌的基因,耶爾森氏桿菌能夠克隆新的環(huán)境。這些基因中有一組編碼了允許細菌在跳蚤的內臟里生存的酶,跳蚤變成了疾病的攜帶者。 19世紀90年代,大面積流行的鼠疫連續(xù)性地在廣州、香港、孟買、爪哇、日本、小亞細亞、南非、美國的北部和南部、葡萄牙、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的部分地區(qū)爆發(fā)。 歷史流行病學家估計19世紀90年代流行的鼠疫殺死了超過1200萬人,有人認為這個數據不可靠,他們提出在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早期,僅印度死于鼠疫的就有1000萬人。 亞歷山大.耶爾森在1894年香港鼠疫爆發(fā)期間從患者尸體的腹股溝處分離出了引起鼠疫的細圈。耶爾森把細困祥本送到了巴黎的巴斯德學院,利用那個樣本,愛密爾·魯研制出了第一份抗鼠疫血清。 為了紀念導師路易·巴斯德,耶爾森把自己發(fā)現的鼠疫細菌叫做巴斯德菌。1971年,為了紀念亞歷山大·耶爾森,引起腺鼠疫的細菌被重新命名為耶爾森氏桿菌。 耶爾森氏桿菌能夠在嚙齒動物繁殖地的同樣小氣候里存活好幾個月。 在快要腐化的尸體上它的壽命只有幾天,但是它可以在冰凍的尸體上生存好幾年。 因此,鼠疫的局部爆發(fā)取決于嚙齒動物群落的生存狀態(tài)和處理鼠疫受害者尸體的方式。 在今天,我們至少已經知道了三個耶爾森氏桿菌的自然變種,這三個變種都能引起人類和大多數哺乳動物致命性的感染。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之間,世界衛(wèi)生組織記錄了24個國家18000個鼠疫病例,其中超過一半發(fā)生在非洲。在美國有13個州報道過鼠疫發(fā)生。 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抗生素對鼠疫桿菌才普遍起了反應。 用抗生素治療鼠疫的死亡率大約在15%,對比沒有治療的鼠疫死亡率估計是50%-90%。20世紀90年代末的流行病學家提出警告,說全世界范圍的鼠疫病例事實增加了,應該被列為再次出現的疾病之一。 可倒霉的是,馬達加斯加島巴斯德學院的研究人員發(fā)現了一株鼠疫菌株對鏈霉素、氯霉素、四環(huán)素和磺胺藥物產生了耐藥性。 如果耐藥性基因在其他菌屬廣泛傳播,腺鼠疫作為對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將再次出現。 跳蚤理論 雖然耶爾森氏桿菌能夠很容易地穿透黏膜,但是它不能通過健康的沒有破損的皮膚進入人體, 因此通常依靠跳蚤到達新的宿主。 19世紀90年代,科學家報告說在跳蚤的胃里發(fā)現了鼠疫菌,那個跳蚤來自于一只被感染了的老鼠。但是“跳蚤理論”遭到了懷疑。 孟買的英國鼠疫委員會成員作了試驗證明跳蚤并沒有傳播鼠疫,他們假定“一個跳蚤就是一個跳蚤”。關于跳蚤理論方面的進一步研究,揭示的是不是所有的跳蚤,都會傳播鼠疫。 實驗中有2000種不同的跳蚤,其中黑鼠的跳蚤(又名印鼠跳蚤)是最有效的鼠疫攜帶者,排名第一,除此之外至少有八個品種的跳蚤能夠把鼠疫菌傳給人類。跳蚤的生存依賴于宿主、熱量、濕度的不同,幾天至一年之久均有可能。 一個被感染的跳蚤會成為快速繁殖鼠疫菌的犧牲品,跳蚤的胃最終會被細菌塞堵住。當饑餓的跳蚤咬了一個新的受害者時,咽下的血液和細菌接觸并被細菌混合,一部分會帶著大量的細菌返流到被咬者的傷口,導致鼠疫菌在離咬傷處最近的淋巴結里大量繁殖。 一般來說,跳蚤對自己的宿主很忠誠。不幸的是,印鼠跳蚤發(fā)現人類是一個可接受的老鼠的替代品,人類跳蚤雖然不能達到老鼠跳蚤的感染能力,但是在適當的情況下數量可以補償質量。 盡管跳蚤是普遍存在的公害和疾病的攜帶者,相比于虱子、蜱蟲,有跳蚤可能也沒那么可怕。 當腺鼠疫患者的大量病菌擴散到肺內時,肺膿腫就出現了,同時伴有劇烈的咳嗽和噴嚏,并通過痰釋放出大量病菌。病菌進人新的宿主的呼吸系統(tǒng)時迅速繁殖,導致了高傳染狀態(tài),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主要的肺型鼠疫。 直接通過唾液進行人與人之間傳播的肺型鼠疫具有高傳染性和致死率。 肺型鼠疫的潛伏期只有一到三天,爆發(fā)非常突然。癥狀表現為胸痛伴有劇烈咳嗽,引發(fā)咳血痰,繼而發(fā)展為神經紊亂加重,患者能力喪失,出血導致皮膚出現黑紫色的斑點。咳嗽伴隨著窒息,病人最終窒息而死。 這種高致命性鼠疫的患者會經歷發(fā)熱,寒戰(zhàn)和致命性肺炎。 在敗血癥鼠疫中,細菌通過血液迅速傳播破壞內部器官和血管,導致壞疽、內出血、鼻和耳朵出血甚至昏迷?;颊邥谝坏饺靸人劳觯粫霈F腹股溝淋巴結炎的癥狀。 一旦闡明了老鼠和鼠疫之間的關系,許多權威人士就認為黑鼠是鼠疫流行的唯一來源。 可幾乎有近兩百種嚙齒動物可以被確定為鼠疫可能的宿主,這個時候的“野生嚙齒動物鼠疫”的概念才得到認可。 雖然在非常遙遠的古代流行性腺鼠疫就已經出現了,但是早期關于“鼠疫州溫疫”的描述太模糊,不能提供明確的診斷, 因此在540年的查士丁尼鼠疫通常被看作歐洲鼠疫的第一次流行。 “在中世紀的某個時間,黑鼠一路前行來到歐洲,幸福地居住在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成為永久的居民。 在思鄉(xiāng)人朦朧的雙眼里,中世紀的城鎮(zhèn)看起來也許很獨特,但是那是一個充滿污穢的不衛(wèi)生的地方,就像嚙齒動物擁擠的養(yǎng)殖場,狹窄的、彎彎曲曲的小巷周圍隨意分布著小塊的花園、豬圈、糞堆、商店屋舍,還有人畜共用的雜物間。” 在古代的史學作者的筆下,害蟲和奇怪的行為都被看作災難的預兆,但是他們沒有區(qū)分是田鼠還是家鼠。 當通常生活在地下的田鼠、家鼠、鼴鼠和其他動物逃到地面上來,像喝醉酒一樣東倒西歪甚至大批死掉的時候,中世紀的醫(yī)生甚至普通人都會很害怕:這意味著引起瘟疫的疾病很快就要來臨了。 這個奇怪的征兆很容易與另一個觀點達成一致,那就是形成于地下的有害氣體擴散到空氣中,產生了致命的有毒氣體。 而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鼠疫世一步的波動甚至能制成圖表,到最后,這一疾病看起來在西方滅絕了,卻在地中海的港口開始周期性的重演。 根據歷史學家普羅可比的記載,540年,鼠疫開始于埃及,不久擴散到整個地球,每個國家都死了無數的男人、女人和孩子。 參考文獻:《醫(yī)學史》第二版 點開原文鏈接,收聽太子爺的節(jié)目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