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樣一所學校,成績不是第一位的,更重要的是,滋養(yǎng)生命的根基,給他們情感的陪伴,讓他們健康、安全、有尊嚴地生活?!?/p> 新老師 小順是村里最難搞的那類孩子。 他中等個頭,皮膚被高原的日照曬得黝黑,眼里有股誰也管不住的野勁兒。小順脾氣很急,遇事就掄著拳頭往前沖,游戲打輸了,直接把手機摔地上。在學校,他喜歡和高年級男生混,抽煙、喝酒、光著膀子飆摩托,同學見了都避著走。父親茶劍說,能治他的辦法只有打。 小順的家,位于云南大理巍山的一個小村莊。八個月大時,父母去廣東打工,把他托付給爺爺奶奶。三歲,他被送到十幾公里外的寄宿幼兒園,周末才能回一趟家。幾年后,小順進入幼兒園旁邊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他不愛學習,考試總拿二三十分,成績全班倒數。 小順獨自在家里玩球 小順的同學,大多有著跟他相同的成長路徑:出身鄉(xiāng)村,從小留守。小學畢業(yè)后,他們會升入縣里一所普通的初中,命運開始分叉:有的繼續(xù)升學,而更多的人,會重復他們父母的路徑,早早投入打工的浪潮中。 在離巍山古城三公里外的這個小鄉(xiāng)村,土壤貧瘠,降水稀少,再加上退耕還林政策的推行,種植業(yè)并不發(fā)達。而為了維護稀少的水源,也很少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打工是年輕人最常選擇的出路。 小順所在的鄉(xiāng)村 小順的父親原本以為,兒子的人生也就這樣了。沒想到在2017年,小順的生活迎來了轉折。 這一年,秋季學期剛開學,原來的老師幾乎都離開了,取而代之的是十幾個新老師。他們都很年輕,講標準的普通話,大學畢業(yè),都有過山區(qū)支教經驗。村小也有了新的名字,“嗶哩嗶哩美麗小學”。 和新老師一起到來的,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校園生活。除了上課以外,老師還會教低年級的孩子洗手洗頭,給高年級的孩子講“性教育”。學校里有了專門的社團,可以學編程、拼樂高;放假了,老師帶他們去山林里徒步,彈琴、唱歌,認識每一朵花、每一棵樹的名字。 孩子們還有機會去上海、北京游學,此前,他們中的很多人去過最遠的地方是縣城的公園,喜歡玩里面的大象滑滑梯。而在大城市的動物園,他們第一次見到了真的大象。 小順的父親發(fā)現,兒子開始有了改變,變懂事了。每周五回來,小順會主動去幫家里洗豬圈。他戒掉了煙酒,不再和那幫小混混待在一起。有時候看見同學被欺負,還會主動制止。現在,同學們會親切地叫他“阿順”。 去鄉(xiāng)村,栽一棵樹 “嗶哩嗶哩美麗小學”的創(chuàng)立,是B站和“美麗中國支教項目”共同進行的一次教育探索。 支援鄉(xiāng)村教育的公益項目很多,美麗小學試圖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具體來說,就是不再以幫孩子提高成績、走出大山為唯一目的,而是給他們足夠的情感陪伴,培養(yǎng)他們好好生活的能力。項目發(fā)起人之一康健和同事把這套理念濃縮成了一句話,“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p> 康健今年72歲,在北京長大,大學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去過美國留學?;貒?,他在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擔任教授,在北大附中當過八年校長。 在北大附中這樣全國頂尖的中學,有最優(yōu)秀的老師和學生,和最先進的教育理念,什么都是最好的。康健做校長時,為了食堂消毒,在校內配備了進口的洗碗機;修新的宿舍樓,標準是四人間,每間都有獨立的衛(wèi)生間。 但康健的心里很不踏實。他的理想是實現教育公平,卻一直待在好的地方,為本就擁有良好教育資源的孩子服務,很少往最邊緣、最草根的地方走。漸漸地,他心里對鄉(xiāng)村孩子產生了一種愧疚。隨著年紀漸長,這種愧疚更加沉重。 2012年,康健從北大退休,學院給他開了一場歡送會。會上,時任院長文東茅在會上問他,你退休以后準備干什么?康健脫口而出:去鄉(xiāng)村辦一所學校。 他記得,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遠山正瑛到內蒙古恩格貝沙漠治沙時,曾經說過:“我七老八十了,要想治沙已經不行了,但在我這個年歲,還來得及栽一棵樹,那我就先栽一棵樹吧”。這番話很打動康健,“也許我不能改變鄉(xiāng)村教育的全部,但是我們去栽一棵樹,給那些孩子提供一些好的生活和教育,我還是可以做的。” 小順和弟弟在家喂雞 退休后,康健加入了“美麗中國”,負責培訓鄉(xiāng)村支教老師。與他們接觸時,許多年輕老師會談到自己的困惑,最常見的是:在鄉(xiāng)村的學校,支教老師只是教幾門課,很難進入學校的主流,也很難從整體去影響教育的過程。 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自己辦學校。康健的想法得到了“美麗中國“的支持,決定由康健來創(chuàng)辦一所小學。眼前的問題是:學校該怎么辦?在哪里辦? 康健去過很多村小考察。他發(fā)現,鄉(xiāng)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的精神面貌差距特別大。見到陌生人會很羞怯,習慣性地低著頭,避開走。更讓他揪心的,是孩子們的健康狀況。他們大多個頭不高,走路時佝僂著身子,做課間操都有氣無力的。更糟糕的是,有些孩子沒有培養(yǎng)衛(wèi)生意識,頭上和身上都長了虱子。 學習洗頭的小朋友 這些小孩大多數是留守兒童,長期和父母分離,缺乏家庭教育。 小順也是一樣,留守在家的大多數時刻,他都是孤獨的。晚上,小順躺在學校宿舍的小床上,想起遙遠的爸媽,常常忍不住哭。他掏出媽媽離家時壓在枕頭底下的信,上面寫著“我走了,八點的車,好好聽爺爺奶奶的話,不要調皮,不要打架。” 于是,康健提出了一個新的設想:這所學校應該是小而美的,不超過200人,一個班二三十人,確保每個孩子都能被老師關注到。老師由教育背景好、有過支教經歷的人來擔任。 帶著“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的理念在全國各地考察了一圈后,辦學地點選在了云南。因為團隊在云南有很深厚的支教基礎,當地教育部門聽說他們有辦小學的想法,非常積極地提供了幾所符合條件的村小。 大山里的嗶哩嗶哩美麗小學 于是,位于巍山古城外3公里外的這所小學被選中了。這是一所公立小學,校園依山而建,三棟教學樓、兩棟宿舍、一間食堂,再加一個水泥地面的籃球場,構成了校園的全部。學校一共194個學生,分別來自新村、和平村兩個行政村,大多數是彝族,其中128個住校,一半的孩子是留守兒童。 一直關注鄉(xiāng)村教育的B站也加入了進來,“因為我們很認可學校的辦學理念,很希望孩子們能在學習之外,也能接受生活上的教育”,B站公益團隊的曦寶說。 于是,B站和當地教育部門、“美麗中國”達成協(xié)議,提供每年200萬的資金支持,學校仍舊歸教育部門主管,生源和收費政策不變。 王云鹓老師教二年級的孩子刷牙 在教師的選拔上,康健很挑剔。他要求每個應聘的人經過兩到三輪的面試,寫一篇題為《我心中的美麗小學》的文章。 康健認為,年輕、有情懷、背景好的老師從來都不缺,他更在乎老師是否對鄉(xiāng)村教育有深切的認知。“很多支教老師都有一個理念叫陪伴,但我們要找的人,不是陪伴就完事兒了,而應該要懂得去改變,盡快結束鄉(xiāng)村落后的局面?!?/p> 最終入選的老師,大多和學生有著類似的家庭背景。他們出生在農村,在村小上學,靠自己的努力考進重點大學,懷揣著反哺鄉(xiāng)村的愿景,又回到鄉(xiāng)村。這樣的人,更知道鄉(xiāng)村的孩子缺什么,也更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會對鄉(xiāng)村孩子產生多大的影響。 ![]() 學生放學回家前,和周昌麒擊掌道別 劉泉是入選者之一。他長相斯文,說話時聲音很輕。他是江西農村人,曾經在村小上學,學校五年里換了十個老師,沒一個給他留下印象。幸運的是,劉泉成績優(yōu)異,考上了武漢大學。進入大學后,他才發(fā)現自己的見識和個人能力,都很難比得上城市的孩子。 后來,劉泉進入一所國際學校任教。那兩年,他過得很不開心。一次在課堂上,劉泉發(fā)現有學生嚼口香糖,他想制止,但學生不聽。課后學生找校領導告狀,說劉泉辱罵他。而領導的處理方式是找劉泉談話,讓他和學生和解。 劉泉覺得,國際學校里的教育更像是一門生意,教師像是服務人員。于是,當他聽說美麗小學成立時,便義無反顧地加入了?!俺抢锢蠋煂⒆拥挠绊?,絕對不可能超過父母。但是在村里,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能讓他找到更多的意義和價值。”
正在上語文課的三年級學生 劉泉當時的想法是,鄉(xiāng)村的孩子要改變命運,不一定非得走出去,但是他們必須有得選,可以選擇離開,也可以選擇留下來。而他要在村小里做的事,就是幫助孩子們去爭取選擇的權利和自由。 就這樣,創(chuàng)校之初,確定了包括劉泉在內的18個支教老師。有的老師畢業(yè)于清華中文系,喜歡讀加繆、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的老師在加拿大留過學,開著摩托車從重慶騎到了巍山。他們來自天南海北,因為喜歡孩子,喜歡教育,聚在了這片高遠的藍天下。 ![]() 一些嘗試 2017年秋天,“嗶哩嗶哩美麗小學”成立了。 開學第一天,和平村村委會書記羅林軍見到了這群新老師,他的第一反應是質疑:這些老師靠得住嗎?都這么年輕,真的懂怎么教孩子、管學校? 要辦好一所新小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個學期,因為找不到合適的人,學校沒有校長。到第二個學期,新校長康玉成才上任,他在泰國當過漢語教育志愿者,回國后加入“美麗中國”,負責云南地區(qū)的項目。 ![]() 康玉成教孩子們畫畫 康玉成沒辦過學校,不知道從何下手。很多孩子不愛學習,總覺得打工是一條很好的出路。學校生源一般,成績在全鎮(zhèn)排倒數第一??涤癯扇肼毢蟮牡谝患拢侨ユ?zhèn)上開會,接受領導的批評。 康玉成也不知道該怎么理解“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熬拖裎覀內コ詵|西,面前擺了一盤石屏豆腐,我告訴大家,這是石屏豆腐,做它用的是石屏的水,所以特別嫩。這也算是在生活中學習。這個理念太大了,什么都能往里面裝?!?/p> 因此,在學校成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沒人能對理念給出一個權威的解讀,也沒有形成一套與理念適配的教學體系。18位老師各有各的想法,在學校里進行了很多理想化的嘗試。 38歲的周昌麒帶一年級的“生活家”課程,教他們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第一節(jié)課,教擦桌子,他必須手把手地、事無巨細地教,告訴學生怎么擰開抹布,把抹布鋪開,擦完一遍后,要把毛巾洗干凈?!斑@些孩子,在家里跟著爺爺奶奶,過的是很粗糙的生活,所以一些在我們看來非?;镜闹R,必須要老師來教?!?/p> 還有公益組織為學校捐助了教學用具——“一公斤盒子”。每個盒子里都不同的道具,教孩子們怎么躲避地震、怎么辨別食品是否健康。
二年級的孩子們種下了許多植物 根據自己的興趣,老師們開了十幾門選修課:有老師帶著學生吟誦古詩、創(chuàng)作小說;有老師買來了桌游玩具,帶孩子玩數獨游戲,培養(yǎng)他們的數據思維;還有老師給孩子們講巍山當地的小吃,通過小吃來了解巍山的歷史文化。 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也在那時被帶進了學校,比如劉泉等老師嘗試的“項目制教學”。所謂“項目制教學”,就是先制定一個項目主題,學生來完成項目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接觸不同學科的知識。 項目的主題被定為“一畝地的價值”。對這群鄉(xiāng)村孩子來說,和生活最貼近的就是土地。但在平時的家訪中,老師發(fā)現,很多孩子的生活卻脫離了土地,從小沒有勞動過。家里有幾畝地,地里種些什么,每年能掙多少錢,都一無所知。 包括劉泉在內的8個老師,挑了從三到六年級挑了20個學生。他們在學校后頭找了一塊空地,數學老師領著他們去測量土地的面積,科學老師研究怎么改良土壤,清理掉多余的石頭、用水果和樹葉制作堆肥。劉泉則負責告訴他們,怎么根據氣候條件、各種農作物的特點,制定種植規(guī)劃。 在最后的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孩子們提出了不同的方案,有的說要種掙錢的烤煙和貢菜。還有人提出,可以不只是種田,在這塊地上建一個農家樂莊園,或許能有更大的經濟效益。 ![]() 學生制作的“土地改良計劃” 劉泉記得,實踐進行的那幾天,天氣很冷,但孩子們都很熱情,老師的興致也高。項目完成以后,他們還和學生一起,在地里種下了毛豆、地瓜和向日葵。 小順也喜歡學校的變化。上“生活家”課程時,老師鼓勵大家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故事,他積極地站起來講,玩游戲時戰(zhàn)勝對方的故事,分享自己成為籃球運動員的夢想。很多平時難以啟齒的事,都在課堂上找到了傾訴的出口。 但從現實角度考量,這些理想化的嘗試,沒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孩子們的基礎太差,兩個學期過去了,學校的排名仍舊在全鎮(zhèn)吊車尾。康玉成和周昌麒一起去開總結會,都低著頭,不敢作聲。 老師也很難從教學中獲得成就感,常常被調皮的學生氣哭??涤癯捎浀茫械膶W生會公開在學校談戀愛,還有男孩,在期末考試時翻墻就跑,交白卷,考零分。 “一些老師會感覺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太大了,他們做了一年,付出很多精力,有很多嘗試,但沒有結果,慢慢地,就會失去堅持下去的動力?!?/p> ![]() 小順和一年級的孩子看電影 第一個學年結束時,七位老師選擇了離開,很多嘗試也沒能繼續(xù)。選修課只開了一學期,“項目制學習”只做過一次。而那些公益機構捐贈的“一公斤盒子”,用了沒幾次,就和樂高玩具、桌游卡片一起,被放到了三樓的空房間,再沒打開過,積上了一層厚厚的灰。 看著同事一個接一個地走,劉泉想,“我們需要有方向,有方向之外,還要有路徑,我們就按這個路徑一點點走,不管它是否盡善盡美,不然我們就像一只只無頭蒼蠅?!?/p> ![]() 有尊嚴地生活 所有人都認同,學校需要改變。 2019年初,過年之前,老師們剛批改完期末考的試卷,康玉成就召集他們在學校開了個會,會議的重點,是給學校找到一條明晰的發(fā)展路徑。 會上,老師們提出了十幾個關鍵詞:勤奮、責任、自律、有擔當、動腦筋……它們被寫在黑板上,康玉成一個一個念,老師們舉手投票,但始終意見不一。最后,少數服從多數,確定了勤奮、自主、責任為學校的核心價值。 然后,康玉成在電腦上給大家展示了一個自己做的模型,一個五層的金字塔。他依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和康健的觀點,提出了學校發(fā)展的五個層次,從下往上分別是:健康、安全、有尊嚴、歸屬、自我實現。他認為,學?,F階段最應該做的,是最基礎的三項。 ![]() 正在洗手的美小學生 學校創(chuàng)立之后,康玉成經常聽康健提到“健康、安全、有尊嚴地生活”,他認可這三點,也在思考,這句口號該如何落實。 他想到學校的現實情況:上個學期,最多的時候,一星期有三四十人生病。到了三四月份,傳染病、流感高發(fā),全校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都會請假。 康玉成給老師們解釋,“要有生活,首先得有人,得有健康,孩子天天病怏怏的,還生活什么呢?更不要提搞學習了,用康健老師的話說,就是'從生命的根基做起’?!?/p> 過完年,新學期開始,老師們按部就班地做了起來。 當時,一個普遍困擾學生的健康問題是,頭上的頭虱。因為當地缺水,孩子們有時會長時間不洗頭。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周昌麒在網上找了很多資料,他選擇了一種最直截了當的方式:給男生剃光頭,女生把頭發(fā)剪短。同時,把他們的衣服、床單、被套洗一遍,用消毒水泡,在陽光底下暴曬,效果立竿見影。 ![]() 正在剃頭的小朋友 要讓孩子們保持健康,運動必不可少??涤癯蔀楹⒆觽冊O置了每天一小時的大課間,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運動。學校沒有體育老師,老師們就輪番上陣,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有的老師跳繩,有的老師教打籃球,實在不擅長體育的,就盯著孩子們練800米。 半年過去,李伯琳有一種很明顯的感受,大家做事都更有落腳點了。她總是扎一頭馬尾、性格活潑,從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畢業(yè),在學校上語文課,也會上“生活家”課程。 在原來的基礎上,老師們對“生活家”課程進行了優(yōu)化,孩子們不僅會學到生活技能,還要學習與人相處的方法、如何自我認知,以及“性教育”。當小順和同學第一次看到PPT上展示的人體性器官時,都很害羞,有的用雙手遮住眼睛,有的把臉埋在了桌子上。 在李伯琳的“性教育”課上,低年級的孩子會學習自己是怎么來的。為了讓他們體會到母親懷孕的感受,李伯琳會要求他們把書包塞到肚子里,走路、彎腰、下蹲,進行各種活動。高年級的孩子會認知自己的身體,學習身體在青春期的變化。為此,李伯琳打印了很多人體的卡通圖片,讓孩子們分成小組,在圖片上畫出進入青春期后,哪些部位會發(fā)生變化。 預防性侵,是性教育課程中重要的一環(huán)。李伯琳會花很多時間講:哪些隱私部位是不能被看、被觸碰的;性侵害大多發(fā)生在熟人之間,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都要提高警惕;如果遇到了性侵,要怎么保留證據、訴諸法律。 ![]() 給孩子們講“性教育”的李伯琳老師 而在講這些內容的過程中,李伯琳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明白,哪怕你很盡力保護自己、但性侵害還是發(fā)生了,也不要認為是你的錯,更不要因此喪失自信。 性教育課上完沒幾天,一個叫羅燕的同學找到她,說班上的張聰摸了自己的隱私部位,她把張聰叫過來,和他們倆一起強調了一遍課上提到的隱私部位相關的內容,張聰聽完后,鄭重地對羅燕鞠了一躬,認真地道了歉。 隔壁村自由小學的校長聽說美小有性教育課程,也找到了李伯琳,請她去學校給孩子們上一堂性教育課。他說,因為學校是傳統(tǒng)的彝族村落小學,很保守。之前有孩子生理期,自己會覺得很骯臟,內心非常自卑、害怕。于是,李伯琳去給自由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上了一個半小時的課,雖然時間不長,但課程結束后,每個孩子都可以說出一些自己的收獲。 ![]() 去遠方 6月15日,李伯琳給孩子們上了一堂“安全課”。她播放了一段動畫視頻,視頻里,一位小女生收到了陌生網友的私信聊天,網友不斷打聽她的生日、地址和照片,還發(fā)起了視頻邀請。隨后,畫面切換,UP主羅翔開始講解起了向生人透露個人信息的危害。 ![]() 羅翔的“網絡安全課” 這是B站公益部門自制的“安全課”。它起源于曦寶和劉泉的一次交流。當時,劉泉提到,現在很多學校的孩子放假回家都會玩手機,打游戲或是刷短視頻,但網上很多詐騙信息,是孩子們無法分辨的,他很擔心孩子們上當受騙。 于是,為孩子們制作“安全課”的想法萌生了。B站公益團隊先是在全國50所學校進行了調研,征集了老師和學生們最關注的安全問題,再根據這些問題制定不同的主題,然后找相關領域的UP主,錄制一段幾分鐘的小視頻,由美麗小學的老師在課堂上播放教學?,F在,安全課已經制作了兩節(jié),分別是羅翔的網絡安全課、盜月社的食品安全課。 安全課在學校開展以后,很受學生的歡迎,他們每次都聽得很認真,會很積極地舉手、跟老師互動。曦寶想,“除了資金之外,我們也希望可以給學校更多力所能及的支持?!?/p> 2019年的暑假,B站資助了12個學生到上海游學,周昌麒帶隊。他在網上買好了公交卡,給孩子們定制了衣服、帽子,帶他們去上海的各個高校、景點還有B站參觀。在動物園和海洋館,很多孩子第一次見到了獅子、老虎和鯨魚。 ![]() 渴望成為飛行員的小南 小南就是其中一位,他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在去上海之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長大以后要做什么。但看到一架架飛機從昆明機場騰空而起的場景后,他就立志以后要當飛行員。 從上海回來后,他開始為自己的夢想作準備,去查當飛行員有哪些要求:不能近視、個子要高。他就格外愛護眼睛,常常鍛煉,平時多吃有營養(yǎng)的食物?,F在,小南可以熟悉地認出飛機每一個部位的名詞。他還很擅長畫飛機,五分鐘就可以畫出一架。 兩年過去,孩子們的精神面貌肉眼可見地改變了。當作為顧問的康健又一次來到美麗小學時,他發(fā)現孩子們臉上多了很多笑容,還有了紅光。見到生人不再膽怯,而是大大方方地打招呼問好。 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非常密切,就像朋友一樣相處。小順最喜歡生活老師周昌麒,起初只是因為周老師“個頭高、長得帥”,后來接觸變多了,周老師常常像朋友和他一樣聊天,問他每天上課的情況,在他肚子餓的時候給他吃的。 這讓小順第一次感受到,原來成績不好的孩子,也可以從老師那里收獲足夠的關注。 “我們真的在生活上,給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種'有尊嚴的生活’,這種生活改變了他們很多不良的習慣,改善了他們的健康狀況。這種變化是內生的。” ![]() ![]() 回歸家庭 在康玉成看來,美小老師帶來的變化不只在學校,也在學生的家庭?!耙驗楫斶@些孩子畢業(yè)、離開美小,去了別的初中,最終是要回歸到家庭里去的,家庭教育的影響始終都大于學校。” 2020年,康玉成被調到了鎮(zhèn)上的中心校當副校長,嗶哩嗶哩美麗小學的校長換成了程哲。他從中山大學畢業(yè),有近10年的鄉(xiāng)村教育經驗。 ![]() 正在上課的程哲 小時候,程哲跟著父母在城里打工,母親是勤勞的農村婦女,父親喜歡打麻將,兩個人經常當著程哲的面吵架。上初一那年,有次父母在家打架,他不知所措,哭著在日記里把這件事寫了下來。后來老師看到,特意找了程哲的父親談話。從那以后,父母基本沒當著程哲的面吵過架。 “我那時才意識到,原來老師是可以幫到我的,我以前對外面的力量是沒有期待的。后來我選擇這份職業(yè),也是因為老師可以改變一個家庭?!?/p> 美小的老師和每個家長都建立了聯(lián)系。那些外出的打工的家長,也會收到老師拍的照片、視頻。每個學期,學校都會組織老師集體家訪,十幾輛電動車浩浩蕩蕩地,行駛在盤山公路上,一個村一個村地跑。 以前,有學生家長會因為孩子打架來學校鬧事,但現在,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很尊敬老師。原本不看好這群新老師的羅林軍,也對他們有了改觀,“他們來我們這里,是真的想沉下心來做事的?!?/p> 小順的父親有很直觀的感受。以前,本地老師在的時候,他幾乎沒跟老師聯(lián)系過。美小老師來了以后,會經常和他打電話。通過老師,他和小順的內心更貼近了。 ![]() 茶劍來接小順回家 他第一次知道,以前開玩笑跟小順說的那句“你是撿來的孩子”,在小順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于是,他和妻子很鄭重地向小順道了歉。 老師也提過很多次,要求他們回來照顧小順。直到小順四年級在學校打架,他們才決定,一定要把孩子放在身邊照顧。于是,父親給小順辦了轉學,帶他去了廣東。 不過,離開美小的小順,在廣東待得并不開心,一直都想回來。那間學校太大了,一個年級7個班,一個班40多個孩子,講的都是他聽不懂的粵語。開學第一天早上,小順沒穿校服,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他,“校服都買不起,真窮”。傍晚放學,他騎著自行車,在城中村的小巷子里來回轉了好多遍,找不出哪棟是自己家。 后來因為疫情,一家人回了云南,小順也轉回了美小。小順父親聽了老師的勸告,留在了孩子們身邊。 這是小順父親和孩子待的時間最長的一次。每周五去接孩子,變成了茶劍最期待的事,一到周五早上,他就會變得精神飽滿,然后掐著點,到學校門口,把孩子接回來以后,就興致勃勃地做飯,給他們殺一只雞吃,晚上和兩個孩子睡一張床。到了周日,兩個孩子回了學校,他晚上會失眠,很想孩子。 ![]() 一年過去,轉眼到了小順的畢業(yè)典禮。初夏的云貴高原,紫外線很強,云一朵貼一朵,低低地浮在空中。小順和同學們換上了老師定制的班服套裝,白色的底,圖案是在海浪里跳躍的紅鯉魚。 ![]() 六年級畢業(yè)典禮 畢業(yè)典禮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孩子和父母交換信件。小順的父親寫了一封,雖然很短,但是寫了三四個小時,從早上寫到中午,很多字他不會寫,就用手機的語音轉文字功能,先對著手機說出自己想寫的話,等它被轉成文字之后,再對著那些字,一個一個地抄到紙上。 那封信是這樣寫的:“這是爸爸第一次給你寫心里話。你小學馬上畢業(yè)了,進入初中了,爸爸希望你能改一改你那不服輸的脾氣,還有那沖動的性格。因為進入初中,你不再是兒童,而是小青年了。爸爸希望你到初中要好好學習,不要惹事。雖然你現在學習成績不好,但只要你努力,爸爸相信你會慢慢進步,不要像爸爸,只會盤田種地?!?/p> 小順看完以后,靦腆地笑了,說,“希望爸爸可以一直留下來”。 ![]() 茶劍寫給小順的信 ![]() 校長,你開心嗎? 當上校長以后,程哲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太年輕了,沒有校長的管理經驗,對于將來要做什么,他有些不知道如何下手。 學校的很多問題,也都還沒有徹底解決,比如成績的問題、教師流動的問題。 四年過去,盡管學校的成績跟其他小學的平均分在縮小,但排名依舊很靠后。當地一些其他的同行會議論,為什么美小享受了這么多的資源,成績卻始終上不去? 有老師也因此開始思考,不只重成績的教育對這些孩子來說,會不會有些奢侈和超前?他們擔心孩子從美小畢業(yè),進入初中以后,會無法適應初中的教學和管理。“如果重來一次,我認為我們應該先用前兩年的時間,把學生的成績提上來,再去給孩子們更多的東西。” 更讓程哲頭疼的是,每個學期結束,都會有幾個老師離開。他和康玉成常常討論這個話題,從長遠來看,要把支教老師都留在貧困地區(qū)很困難,要把學校更好地辦下去,最好的辦法是招一批本地老師,讓他們慢慢接受學校的理念,再去影響當地其他的老師和學校。 ![]() 程哲給孩子們發(fā)獎狀 程哲常?;貞浧鹨粋€畫面:剛當校長不久時,有一天在食堂吃飯,他問旁邊的學生,“你最近過得開心嗎?” 學生一邊吃飯,一邊看了他一眼,說,“最近還好,老師你當校長開心嗎?” 程哲頓了頓,“我還沒想過這個事情?!?/p> 這時,旁邊一個小男生直接插話說,“老師當校長肯定累了,以前老師當教學主任的時候就很辛苦,現在做了校長,事情更多,所以更累了?!?/p> 這番對話讓他感到欣慰。程哲認為,這說明孩子在跟老師的日常相處中,是自由而松弛的。無論是面對校長,還是別的角色,他們只要想到了什么,就會有說出來的勇氣。這是只有美小的學生才有的品質。 他想,還是得按學校以前定下的理念,從孩子身上做起?,F在美小的孩子,物質條件好了,生活技能也掌握了,但一些情感、心理的教育,還是稀缺的。 比如六年級的女孩小云,父親是景區(qū)的售票員,母親在家養(yǎng)豬。她感覺自己無法跟父母交流,有時她和同學有矛盾,想找父母安慰,得到的卻總是責備。漸漸地,她不再和父母講心事,只愿意寫在日記里,和老師傾訴,性格也越來越內向,很少說話。 在和同事的交流中,程哲接觸到社會情感學的理念,它能教會孩子們怎么進行情緒的管理、怎么和人交往、怎么做出負責任的決策。程哲覺得很合適,計劃把它融入到“生活家”的課程中來。 ![]() 下課時的孩子們 學校里的其他老師,也在思考以后到底該做什么。有的人想繼續(xù)做一些很基礎的事,比如帶孩子們運動、提高體質:二年級的班主任張巧婷,教孩子們跳繩,在學校里組了一支花繩隊,每個傍晚、周末都在一起練習;還有的人,想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去年新來的王云鹓老師,在看過一次巍山當地的彝族打歌表演后,覺得可以讓學校的孩子們也學一學,不僅能多一門手藝,還能把當地的文化傳承下來。 這場在鄉(xiāng)村小學的教育實驗進行到第四年,每個人都更深刻地意識到了,不可能每個孩子都通過考試走出大山。更多的人可能會留在這里,或是像父母一樣去外地打工。他們應該做的,是讓孩子們無論到哪里,都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盡管它在短期內,可能看不到效果。 今年6月,UP主“IC實驗室”來學校參觀。在校園后山的泥地里,他看到了一棵小樹。那是一棵校樹,學校掛牌那天種下的,因為土地貧瘠,降水也少,這棵樹的長勢很慢,幾年過去,仍舊很矮小。 見到這棵樹的那一刻,他有一些感慨,“這就是鄉(xiāng)村教育的意義。即使再貧瘠的土壤,只要有人播種和呵護,總有一天,會長出樹木。” (為保護未成年人隱私,小順、羅燕、張聰、小南、小云均為化名) ![]() 作者 | 青綿鳥 編輯 | 小胡 攝影 | 陳勁 運營 | 阿影 |
|
|
來自: 昵稱65829145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