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地產界歷來不缺乏投資故事,故事背后則是這個行業(yè)跌宕起伏的周期。 當年“寶萬之爭”讓大家熟知了一個名詞,“門口的野蠻人”。 近兩年高杠桿房企債務壓力巨大,主動引進戰(zhàn)投來輸血,這是關于白衣騎士的故事。 最近地產界發(fā)生的一筆收購跟上面兩種情況都不同,黑石收購SOHO中國,后者并沒有陷入債務危機,相反財務狀況良好,只不過潘石屹主動尋求收購。 消息出來,大家都在說潘石屹要套現(xiàn)離場,較少有從買家角度談論這筆交易的。 褒貶是買家,喝彩是閑人。尤其像黑石集團這樣的職業(yè)買家,選擇的收購標的、價格和時機,對地產市場有著風向標作用。 我們來看看,這個號稱華爾街資本之王的巨頭,在中國的地產收購之路,看看黑石在中國買了什么,賺了多少。 黑石投資中國地產近300億,多數(shù)在近兩年布局 作為一家私募,黑石集團的很多信息是不公開的,但是我們仍然能找到一些黑石集團在中國的投資案例。 其中,房地產領域的累計投資額已經接近300億元,包括寫字樓、購物中心、綜合體和物流地產多種類型,2018年以后更是加速了投資步伐。 不僅投的多,盡管持有的時間普遍不長,但投資收益可觀。這些成功套現(xiàn)退出項目情況,可以通過目前能找到公開資料的三個來作為參考。 為了進軍中國商業(yè)地產,黑石集團在2008年創(chuàng)建了經營管理機構盈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目前運營管理服務的項目總資產價值近120億。 黑石在中國的第一個商業(yè)地產項目,就是通過盈石資產管理收購的。 2008年黑石以10億元收購上海普陀區(qū)長壽路Channel1(調頻壹廣場)購物中心,持有期間黑石通過強大的運營能力,把出租率提高到了90%以上,三年后以14.6億元出手,賣給了香港新世界發(fā)展有限公司。 在另一個案例中,黑石集團在2010年9月從美林收購了一些房地產項目資產包,通過這種轉手的方式,間接獲得了恒大全資子公司雅立集團(持有廣州御景半島項目)40%的股權。 2012年1月,恒大回購這部分股權,黑石套現(xiàn)12.6億港元。 第三個可謂是黑石投資中國地產的經典案例。 在2013年,黑石斥資4億美金收購了經營不善的深國投商用置業(yè)集團(后更名為“印力集團”),在其加持下,印力集團開始轉虧為盈,并且大規(guī)模擴張。 到2016年,萬科聯(lián)合招商銀行以128.7億元人民幣收購印力集團,黑石完成套現(xiàn)退出。 不僅是商業(yè)地產,在物流地產領域,黑石也一直在悶聲發(fā)大財。 自2013年起,黑石就在中國市場布局物流地產,并作為其在中國投資的重點方向。 這兩年疫情加速了線上零售、生鮮電商的發(fā)展,也讓黑石更加重視物流地產的收購。 去年11月,富力地產發(fā)布公告稱,將所持廣州國際機場富力綜合物流園的70%股權轉讓給黑石,該物流園是粵港澳大灣區(qū)內最大的城市物流園區(qū)。 最終黑石集團在今年1月,以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1億元)完成了這筆收購。 交易完成后,黑石集團在中國的物流投資組合大幅擴張了近三分之一,倉儲總面積達到5300萬平方英尺,遍布中國23個城市,主要集中在大灣區(qū)、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區(qū)的核心城市。 若只計算大灣區(qū),黑石目前有5個園區(qū)在運營中,2個園區(qū)在東莞,另外有3個園區(qū)在佛山,園區(qū)的平均出租率在98%。 從黑石集團在中國的收購案例可以看出,其在中國早有布局,主要涉及商業(yè)、物流地產及寫字樓,最近兩年更是在加速重倉中國地產。 而且從退出情況也能看出,資本之王黑石集團在中國地產領域的投資都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看起來溢價買入SOHO中國,其實還是一次不錯的抄底 回過頭來看黑石收購SOHO中國這筆投資,就會發(fā)現(xiàn)這仍然是黑石抄底好資產的慣常操作。 2020年3月市場就有傳聞稱,黑石集團與SOHO中國就私有化進行談判,交易價值40億美元,黑石提出的私有化價格為每股6港元。后來由于疫情和價格問題,談判終止。 現(xiàn)在這筆收購交易,黑石每股5港元,總額236.58億港元收購SOHO中國股份,按照最后交易日收市價每股3.80港元算,溢價約31.6%。 按照SOHO中國2020年盈利標準計算,黑石集團的30億美元想要回本約需要近36年時間。 看起來是一筆虧本的溢價收購,其實黑石仍然是在抄底。 首先,SOHO中國的市值是被低估的,市值只有凈資產的二分之一,估值在同行業(yè)中是比較低的。 更重要的是,黑石收購的主要資產是SOHO中國持有的物業(yè)。 根據(jù)最新披露,SOHO中國持有130萬平方米的物業(yè),粗略計算一下:52億股以每股5港幣收購,總市值為260億港幣,折合人民幣是214.3億元。 ![]() 也就是說黑石用214億元人民幣收購了位于北京、上海核心位置130萬平方米商辦類物業(yè),平均每平方米才1.65萬,可以說是非常劃算了。 而且由于雙方交易的是股權,并非地產項目本身,這樣就避免了天價的土地增值稅,再加上是在香港交易,稅費也更低。 另外,從資產組合的角度來說,這種高品質的項目還可以對沖其他非核心區(qū)域高風險的物業(yè)投資。 經過黑石在經營管理上的加持,以及中國疫情得到控制,經濟率先恢復并且發(fā)展后,未來黑石再出售退出,很大概率獲得不錯的項目增值回報。
黑石集團收購地產的套路:投資市值低于實際價值的優(yōu)質資產 包括這次對SOHO中國在內的收購,黑石投資地產的一個核心打法就是,投資市值低于實際價值的優(yōu)質資產。 具體的操作策略是“買入、修復、賣出”: ![]() 1)以較低的價格抄底高品質、地理位置優(yōu)越,但是目前價值被低估的優(yōu)質資產; 2)通過積極的資產管理解決資產或經營問題,包括更換管理團隊、提高財務杠桿、在細分領域的并購; 3)等到價值修復后,很快出售資產獲取回報。 這個方式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為“低吸高拋”,但背后有黑石強大的融資能力、資源整合能力、風控能力和運營管理能力作為支撐。 就資金而言,作為一家私募,黑石集團主要采用封閉式基金方式投資房地產,投資期3-5年,總存續(xù)期在10年左右。 封閉式基金使得黑石在投資上的自主性更強,融資成本更低,這是黑石總能花巨資去收購的一個基礎。 同時,房地產板塊的永續(xù)資本規(guī)模達也占到黑石永續(xù)資本規(guī)模的一半。與普通基金相比,永續(xù)資本不設清算期,在正常業(yè)務過程中不需要通過贖回將資本返還給投資者。 永續(xù)資本是一個巨大的優(yōu)勢,能提高黑石資產及收入的穩(wěn)定性。 總的來說,房地產一直是黑石集團投資的重要板塊,在規(guī)模和盈利上都是非??捎^的。 在黑石集團每年募集的一千多億美元可收取管理費的資產規(guī)模中,房地產板塊占比過半。 其中的關鍵在于黑石的房地產基金規(guī)模大,品類全,在收益率外,更能滿足超大型投資機構的資產配置需求。 有了足夠多,又足夠便宜的資金,黑石才能在機會來臨的時候抄底核心地產,并且耐心等待估值修復后套現(xiàn)退出。 基金給了投資者豐厚的回報,就會吸引更多資金進來,形成了正向反饋。
黑石在地產投資領域就是風向標的作用 黑石投資中國地產到底賺了多少,目前沒有公開數(shù)據(jù)能說清楚。但從黑石的投資案例和策略來看,其收益是可觀的。 更重要的是在保證了不買貴、不虧錢的前提下,黑石讓自己一直留著市場上,不斷下注。 2020年6月,在“第14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上,黑石集團董事長、首席執(zhí)行官兼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蘇世民提到 “房地產是中國經濟中一塊重要的組成部分。說你對房地產不感興趣,也就相當于說你對呼吸不感興趣。” 國內房地產市場,尤其上海這樣的城市,正在從增量市場轉入存量市場,商業(yè)地產是這樣,住宅也是這樣。 核心地段已經沒有地了,很多存量項目盡管老舊,但其本身是有巨大價值的,未來會有更多地產企業(yè)和資管公司通過城市更新和基金的方式去收購運營。 黑石集團能夠頻頻精準抄底并盈利套現(xiàn),需要精準的眼光、低成本的資金、強大的整合能力,這些不要說是個人,就是大多數(shù)的公司也不具備。 但是我們仍然能從中看到一些信號和值得參考的地方: 首先,在中國地產行業(yè)進入下行周期的時候,黑石卻在不斷加碼重倉,這足以說明房地產在中國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資產配置; 其次,抄底之所以能夠成功,最關鍵是還是把握好機會,遇到有價值卻被低估的資產果斷出手,耐心等待價值回歸; 最后,黑石在中國投資的倉儲物流類資產和商業(yè)類資產,并不是適合普通人,但是其重倉核心城市優(yōu)質資產的策略,值得我們參考借鑒。 以上為正文,來自伊卡洛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