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蒲公英 字?jǐn)?shù):2769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 最近,一則絕美舞蹈《洛神水賦》在網(wǎng)絡(luò)上爆紅,視頻中一女子翩若驚鴻般演繹了水下飛天,引得無數(shù)網(wǎng)友一片驚呼:我好像看到了神仙!沒錯,傳說中的洛神女確實是一位美麗仙女,那么這位仙女又有著什么樣的歷史淵源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先來了解一下《洛神賦》和《洛神賦圖》,前者是三國時期曹植創(chuàng)作的名篇,而后者則是后世畫家顧愷之根據(jù)原文創(chuàng)作的畫卷。在我國文學(xué)繪畫史上,同一主題都成為名作而留于后世的并不多見,本文就來簡單介紹下《洛神賦》的文與畫。 曹植作為漢魏時期文學(xué)著名文學(xué)家,其才賦在兩晉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幾乎都可以說是文學(xué)家的典范,他一生創(chuàng)作詩約八十首,賦文約四十余篇,可惜大都已失傳。到了宋代,人們將其作品收集到一起著有《曹子建集》十卷,《洛神賦》就被收錄在了其中的第三卷。有興趣的可以翻開《洛神賦》原文,文中以夢幻般的手筆,描寫人與神之間的愛情,其優(yōu)美愜意的文字,堪稱辭賦的杰作。如此優(yōu)美的描寫也和曹植自身的感情經(jīng)歷有關(guān),特別是其中對洛神女的贊美:已經(jīng)將洛神女之美描寫的已經(jīng)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曹植在此段中先寫洛神女的儀態(tài)美,這是從遠處觀望的整體印象;其次寫的是姿容美,突出近看的容貌、儀表;再其次是服飾美,描寫了洛神女的神仙衣著;最后是其氣質(zhì)美,音調(diào)、氣息、神態(tài)等多種因素…… 這是因為曹植自幼便喜歡上蔡縣令甄逸的女兒甄氏,只是甄氏后來嫁給了袁紹的兒子。袁氏被曹操擊敗后,甄氏又轉(zhuǎn)嫁給曹丕,兩人育有一子曹叡(即魏明帝)。據(jù)歷史記載,甄氏是一位才女,《三國志卷五·魏書五·后妃傳》中還有錄入她的詩詞。到了曹操晚年,曹丕的身邊另一個女人郭氏成功助其“上位”,而甄氏卻因為與曹植是“舊識”,最后被曹丕賜死。根據(jù)歷史記載,甄氏去世時以糠塞口,以發(fā)遮面,場面十分凄慘,曹植聽聞后,傷心不已。后來,曹植被召入京,曹丕將甄氏生前的愛物玉鏤金帶枕賜給他。曹植睹物思人,在從京城返回封地途經(jīng)洛水的時候,思緒之間,居然與一貌似甄氏的洛神女不期而遇。如此猶似夢境一般的神游便成為了曹植創(chuàng)作《感甄賦》的靈感和題材,等到魏明帝曹叡(甄氏之子)繼位,便將其更名為《洛神賦》。 到了東晉,顧愷之(早年有從軍經(jīng)歷)作為著名畫家,留下了多幅名畫。《洛神賦圖》就是他以分段的構(gòu)圖來展示故事情節(jié),從而使故事在人物和山水的超時空轉(zhuǎn)換中得以展現(xiàn)的名畫。雖然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只是宋代的摹本,但是這種從版式結(jié)構(gòu)上大膽突破時空的限制的方法,將各段故事形象生動的表達出來,使各個畫面形成一個整體。以畫來描寫一個故事發(fā)展的整個過程,使人們的在賞畫的同時亦隨著畫家思路前行,同時也使得使畫意更為濃厚。現(xiàn)在,就讓我們跟著畫卷,來對畫中的內(nèi)容做個簡單的解讀。卷首的開篇畫的是日落西山,人困馬乏之狀態(tài),此時的曹植在洛河邊停下馬車,雖然畫面的邊手處只畫了仆人與馬不見車。但通過三匹馬分別在吃草、打滾、回首翹望的表現(xiàn)形式告訴了人們:車已停,馬已卸。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不僅讓人聯(lián)想到畫面之外的場景,更隱喻著曹植對舊地的眷戀。第二幕 洛神出場:曹植與洛神的眼神對望與曹植的贊美之詞這一幕是貴族穿著的曹植在一群仆從的簇擁下,正漫不經(jīng)心地游山玩水,但眼前這位洛神女的突然出現(xiàn),使得曹植“宛如夢幻”,便以玉佩為邀約,而這位洛神女周圍并無仆從,但在其身左上角絢麗的落日背景,身體周圍飄渺的山水景物的襯托下,與此時的曹植深情對望,形成了詩意般的畫境。這樣的對視,蘊涵著深長的意味:曹植對洛神女已有著心靈上的渴望與溝通。這一幕則是洛神女在一片山水之間微微向曹植頷首致謝,明顯此時洛神女也已動情,但兩人命運被洛水相隔,隨手指向河水。而左上方的天空中,神女略帶傷感的悠悠舞姿,更表現(xiàn)出神女一絲的無奈,而將此三幕連在一起,正對應(yīng)了賦中所言:“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蓖瑫r也為后續(xù)兩人的分離做了鋪墊。此時洛神女與曹植的愛情打動了眾神,所以山水之間與天空之中,出現(xiàn)了另兩組神女——山水中的神女舞姿優(yōu)美,空中的神女則若隱若現(xiàn)。而后,一位獨立的神女則在山水間邊走邊舞,眾神女都在邊舞邊指引著曹植,追趕洛神。這一幕中,曹植在仆從的簇擁下坐在了山中大樹下,與近在眼前的洛神女交談,而且此時的曹植神情間都是對洛神女的仰慕之色,此景也是全幅畫卷中兩人距離最近的時候。有意者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幕中洛神女的表情比起第三幕更顯得含情脈脈。這一幕描繪了四神前來祝福曹植與洛神女的愛情的場面。右上角的風(fēng)神正在收風(fēng),底下的河神正在水里平息波浪,左面的黃河神在敲鼓祝福,正中央出現(xiàn)的則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的創(chuàng)世女神:女媧。這一幕也對應(yīng)了賦中語句:“屏翳收風(fēng),川后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span>這一幕里,人神有別的洛神女與曹植兩人即將分離,左面的洛神女乘著青鳥,與右面的曹植揮淚告別,畫中的兩人對彼此都顯得依依不舍。畫面中,洛神女第一次顯示出了憂郁的表情。這一幕六條飛龍飛架云車載著洛神女離開,在周圍還有與飛龍般身形大小的神鯉、面目猙獰的白色飛龍護駕,云車上另一神女正在為洛神女駕車。洛神女卻因為與曹植的離別泫然欲泣、滿臉惆悵地回望。兩手間,一手拿著扇子,一手抬著衣袖,一副馬上就要以袖拂淚的情景。這一幕里曹植不甘心洛神女的離去,帶著仆從御著輕舟逆水而行,手中則拿著洛神女相贈的蒲扇,而追求者+河水相隔+洛神女的場景也不禁讓人聯(lián)想起《詩經(jīng)》中的語句:“所謂佳人,在水一方?!保ㄔ闹袥]有洛神女贈扇的語句)畫中的蠟燭說明此時已經(jīng)是晚上。曹植到了此時還是沒有追上洛神女,所以坐在河岸邊的樹下,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而之所以一直坐在岸邊,無非就是因為洛神女終究還是洛水之神女,所以曹植只希望能夠在岸邊再見洛神女一面。整整一個晚上,曹植聽著河水聲,一直在守望著洛水。天亮之后的曹植,只得再次踏上了歸途,前往封地。但歸途中仍然對洛神女念念不忘,不?;仡^張望,表情中留下了無限的惆悵。到此,《洛神賦》以“辭彩華茂”的語言和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描繪了美好的洛神造就了完美的神仙世界,但虛無縹緲神話的背后又是曹植生活的艱辛,曹植也是借虛構(gòu)神話的世界,逃離苦難的現(xiàn)實。 整卷畫中,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傳神”,而這一幕幕也顯示出了作者的畫功。有時,一幅畫往往是一個年代美學(xué)的寫照,《洛神賦圖》可以流傳千古,不僅是因為記載了三國時期的歷史,還讓我們看到了整個漢晉南北朝時代的美學(xué)思想,進而明確了這個時代的繪畫發(fā)展史,即對意境、傳神的探索。雖然這樣的追求不是顧愷之起的頭,但是在之后一代又一代畫家中得以體現(xiàn)。所以,這就是《洛神賦》和《洛神賦圖》,也最終成就了近日的爆紅舞蹈《洛神水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