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劉旭剛 “老實常在,脫空常敗”的內(nèi)涵 《名賢集》是我國古代對兒童進行倫理道德教育的蒙學教材之一,是南宋以后儒家學者撰輯。它匯集孔、孟以來歷代名人賢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間流傳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治學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諺語,其中不乏洞察世事、啟人心智之句,如“老實常在,脫空常敗”。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老實人常常能夠平安自在,而處世虛偽的人們,往往會遭受挫折失敗。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 一個農(nóng)夫把斧頭掉進了河里,他坐在河邊傷心的哭起來,財神看到后便跳進水中,幫他打撈,很快撈出了一把金斧頭,農(nóng)夫卻搖頭說,這不是我的,財神又撈出一把銀斧頭來,農(nóng)夫還是搖頭,最后財神撈出了一把鐵斧頭,農(nóng)夫說這才是我失去的斧頭。 財神覺得農(nóng)夫非常老實,就把金斧頭和銀斧頭一起送給了他。一個貪心的家伙,知道這件事后就故意把斧頭扔進河里,財神很快從河里撈出一把金斧頭來,等財神問他是不是這一把,他馬上說這就是我丟失的那一把。財神厭惡他不誠實,就和金斧頭一起消失了,這個人最終連自己的斧頭也找不到了。 這個神話故事,生動詮釋了“老實常在,脫空常敗”的深刻內(nèi)涵。 古人從小教育孩子為人應當厚道,如果違背這一規(guī)律,虛假僥幸,必然要遭到“常敗”的命運。我們現(xiàn)在也大力倡導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然而,在現(xiàn)實社會中,也有少數(shù)人認為人不能太老實了,老實人會吃虧。正如有個別家長教育孩子:“誰要惹你,你就揍他,不能太老實了。”鑒于此,有必要就“老實常在,脫空常敗”這句古訓,聯(lián)系現(xiàn)實社會談點個人的拙見。 老實人到底吃不吃虧? 有人認為老實人吃虧,有人認為老實人不吃虧,這樣的爭論由來已久。雙方都可以引經(jīng)據(jù)典,舉出一大堆事實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那么,老實人究竟吃不吃虧?要回答這個問題,不能僅就一人一事一時來說,而應從總體上而言。我認為,老實人吃小虧,占大便宜。不老實的人,占小便宜,吃大虧。 老實人安分守已,實實在在,不會動歪腦子,不會打壞主意,也不太精通人情世故。這樣的人踏踏實實工作,認認真真做事,與人為善,誠懇待人;不?;ㄕ校煌嫘难?;遵紀守法,不爭名利??赡茉谀骋患虑樯铣粤恕疤潯保谄湟簧械玫降膮s是“?!?。 勤耕耘,收獲豐。老黃牛,在中國人的心里,是勤勤懇懇、埋頭苦干實干家的化身,是忠于職守、任勞任怨的勞動者的典型,是耿直倔強,頑強拼搏的開拓者的典范。老黃牛精神,一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nèi)涵之一,它彰顯正義和善良,提倡無私奉獻和崇尚開拓創(chuàng)新,弘揚忠誠和實干。 在老實人的身上通常會有“老黃?!本瘢麄冏鍪绿ぬ崒?,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張揚,不表白,不自夸,更不浮躁,也不滿足,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不斷進取。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到頭來老實人在事業(yè)上會取得實實在在的佳績。 人緣好,朋友多。有人也許以為老黃牛很傻、很呆,其實老黃牛的聰明和智慧,近乎道,近乎理,近乎哲人。自古便有“至智不謀”之論,亦有“大智若愚”之言。極聰明的人不用搞計謀,真正有才智的人表面上像愚笨的,但內(nèi)心卻是聰明的。 老實人為人處世實實在在,謙虛低調(diào),沒有虛偽,不會討好人,不會算計人,更不會不折手段欺騙他人,誰都愿意和這樣的人打交道,誰都愿意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在社會交往中,老實人往往會得到人們的信賴,人際關系好,結交不少朋友,遇難事有人相助,成就事業(yè)的機會多。 家風正,家道興。有的人不老實,竟干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甚至違法亂紀,鋌而走險,帶壞了子女,敗壞了家風,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并不鮮見。老實人講公德、守法紀、助人為樂,勤儉持家、尊老愛幼、傳承孝道,這樣的言行,對子女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久而久之形成好家風,代代相傳,一家人都成為老實人。 平安伴,覺安穩(wěn)。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做了壞事的人,一天到晚提心吊膽,擔驚受怕,如驚弓之鳥,稍有風吹草動,就嚇得不得了,吃不好,睡不著,終將遭惡報。老實人不做虧心事,就不怕鬼叫門,正正派派、坦坦蕩蕩,心情快快樂樂,日子過得安安穩(wěn)穩(wěn),盡享平安健康幸福。 老實人的這些福分,不老實的人不會擁有。由于不老實的人整天工于心計,不務正業(yè),虛頭巴腦,謊話連篇,甚至干出傷天害理、違法亂紀的事情來,可能在一時一事上占了“便宜”,但早晚會吃大虧,要么成為孤家寡人,沒有知心朋友;要么擔驚受怕,郁郁成疾;要么遭受牢獄之災,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這方面的真實案例也有許多,在此不一一贅述。正反兩個方面的事實,足以說明還是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好。 如何正確看待老實人吃虧問題? 要懂得吃虧是福的道理。《道德經(jīng)》中有一句話:“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逼湟馐钦f:災禍,幸福就依偎在它身旁;幸福,災禍就潛伏在它之中。誰知道其中的變化有沒有終極呢?他們并沒有確定的標準,方正轉變?yōu)槠嫣兀屏家矔D變成邪惡。 在某些方面或某一件事情上,老實人可能會吃了虧,失去了本應得到的好處。于是,有的人就感嘆,人不能太老實了,老實人容易吃虧。有這樣想法的人,應該辯證的思考一番,弄清吃虧是福的道理。任何事物有得必有失,福與禍相依。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一個人與人為善,多做善事,給予別人多了,為他人付出多了,就贏得了他人的尊敬和信賴,不僅收獲了良好聲譽,也積累了眾多的福報。 無數(shù)事實證明,老實人吃的是小虧,最終占的是大便宜。而不老實的人,往往是吃大虧,占的都是小便宜。我們要正確看待老實人吃虧的問題,轉變傳統(tǒng)觀念,自覺做老實人,真心說老實話,努力干老實事。 廣大黨員干部要保持為民務實清廉的政治本色,正確處理公私、義利、是非、情法、親清、儉奢、苦樂、得失的關系,自覺同特權思想和特權現(xiàn)象作斗爭,堅決預防和反對腐敗,清清白白為官、干干凈凈做事、老老實實做人,以自身的模范行動影響和帶動全社會大力發(fā)揚“老黃?!本?,形成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的良好社會風尚。 編輯丨徐德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