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民國時期的“楷圣”,幼年被慈禧封為“皇清神童”,啟功:我再練50年,也遠不如他! 在中國文化史上有這樣的一個規(guī)律,凡是社會動蕩的時候,往往會容易出現(xiàn)一些文化怪才,在魏晉時期如此,在100年前的民國時期也是如此。 在民國時期,東西方文化交融,出現(xiàn)了許多前所未有堪稱后無來者的大師級人物,在書法領域更是如此。有被譽為“草圣”的林散之先生和于右任先生,有被譽為“王羲之再世”的白蕉,有以書卷氣問鼎的謝無量和馬一孚,此外還有潘伯鷹、吳玉如、黃賓虹等一系列的大師。 而在楷書領域,有一個人被譽為了“楷圣”,一代書法大師啟功先生曾說:我練字50年,還沒他一半水平! 這個人就是溥心畬先生。 溥心畬出身與皇族后世,他是恭親王的孫子,慈禧太后是他的姑婆,自幼的時候,便被慈禧太后看好,認為他是“神童”,溥心畬先生自幼極為聰慧,讀書過目成誦,尤其擅長擘窠大字,他在4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書法,5歲的時候慈禧見到了他,贊嘆他道: 本朝靈氣都鐘于此童。 然后世人只知道溥心畬先生是一代畫壇盟主,他跟張大千先生齊名,被譽為“南張北傅”,而后也與吳湖帆先生并稱為“南吳北溥”。 但論及綜合修養(yǎng),無人能出溥心畬先生之右者,他自幼便在尚書房讀書,接受了當時最好的中學和西學教育,學問扎實而六藝皆通,對于書法從4歲練到了晚年,日日筆耕不輟,成就斐然。 對于任何一個大畫家而言,他的筆墨基礎必定是書法,書法寫不好,你的繪畫也不會高明到哪里去。而一個人的書法功底,在于他的學問根基,學問根基深厚,書法才能走得更高更遠。 溥心畬先生在楷書領域造詣頗為獨到,在今天他傳世的作品當中,有一卷極為珍貴的楷書《金剛經(jīng)》,這卷經(jīng)文沒有絲毫的倦筆,字字功力淵深,筆畫簡潔而有力,展現(xiàn)出了超高的柳體功底。 雖然是柳體,但溥心畬先生的楷書理路更多取法與裴休的《圭峰禪師碑》。裴休是法海和尚的父親,跟柳公權是至交好友,其楷書秀逸而超拔,沒有絲毫遲滯之氣,水平不弱于“唐楷四大家”! 除此之外,溥心畬還吸取了歐陽詢的細膩點畫,和部分結字功力,在深厚學養(yǎng)和數(shù)十年的打磨當中,寫得更加超塵絕俗。 今天的人寫楷書達不到這種水平,一方面是學問造詣不夠,另外一方面是功力不扎實,沒有“幼功”。 《金剛經(jīng)》乃是大翻譯家鳩摩羅什所翻譯的一件佛學經(jīng)典,蘊含著無窮的大智慧,不僅是僧家的必修之書,也是普通人提升人生境界的必讀經(jīng)典,此作也是歷代書法家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范本。 《金剛經(jīng)》總結6000余字,溥心畬書寫這件作品一起合成,無絲毫的懈怠,功力扎實,字字高妙,他一生篤信佛法,并且抄寫過數(shù)篇,而如今能夠傳世的僅此一篇而已,對于學習書法的朋友而言,是一件極為珍貴的法帖。 如今,我們通過多方努力將這件《金剛經(jīng)》原作進行了超高清的宣紙復原,按照1:1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與真跡一模一樣。 欲購此溥心畬《金剛經(jīng)》,請點擊下面“看一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