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非常受歡迎的保健品,以至于連向來保守的人都會推薦它,理由是:不喝牛奶就很難攝入到足夠的鈣,而吃鈣片可以輕松實現(xiàn)每日獲取800mg鈣這一目標。 雖然是中肯的建議,但很遺憾,鈣片不僅無助于促進骨骼健康,實際上還對血管有害,我是極力反對大家吃鈣片的,尤其是有中風、冠心病史的老人家。 1 為什么不推薦長輩“補鈣”? 補鈣一直被神化。 因為鈣促進細胞的信息傳遞, 因為鈣調(diào)節(jié)體液的酸堿平衡, 因為鈣維持肌肉的正常收縮, 因為鈣參與構(gòu)建骨骼和牙齒, 以上關(guān)于鈣的功能描述都是對的,但問題是,補鈣時卻沒有效果。 對此唯一合理的解釋是——身體其實不缺鈣,缺的是調(diào)動鈣離子流動(往不同組織中分布)的指路人(信號分子)。 你以為吃進去的鈣會自覺地沉積到骨骼里嗎?才不會呢!鈣離子是自由的,它可以跑到血管、心臟、肝臟、肺臟、腎臟、乳房、前列腺等任何一個器官。 缺少指路人(例如雄激素、雌激素、磷酸肌醇、鎂和維生素K)時,補鈣不但不會使骨骼更強壯,反而會促進骨骼外的器官鈣化(躺著中槍最多的是血管)。 下面,讓我們看看研究是怎么說的。 一篇發(fā)表在《美國醫(yī)學會雜志》的薈萃分析報告(共33個隨機對照試驗涉及51145名參與者)指出[1],無論使用小劑量還是大劑量,又或者是給飲食鈣攝入不足的人補鈣,都不會降低中老年人的骨折發(fā)生率。 更重要的是,有些研究發(fā)現(xiàn)服用鈣片會使心肌梗死的風險增加31%,卒中風險增加20%,死亡風險增加9%[2]。盡管這種影響不是很一致,但既然補鈣不能預防骨折(沒有寶藏),那我們還有補鈣(冒險)的必要嗎? 為了駁斥補鈣這種錯誤的健康觀念,美國心臟病專家托馬斯·利維還特地寫了《隱形殺手——補鈣劑》這本書,提醒人們切勿盲目補鈣。 2 復合維生素也不能幸免? 在美國,高達52%的人在服用膳食補充劑,其中復合維生素的使用率有32%。 所謂的復合維生素,即一個膠囊(或片劑)裝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B族維生素(通常包含9種或更多)和礦物質(zhì)(通常包含鈣、鐵、碘、鎂、鋅、硒、銅、錳和鉻等)的綜合型補充劑。 一篇發(fā)表在《美國心臟病學雜志》的研究報告指出[3],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補充劑對心血管健康沒有好處,甚至有害。下圖是相對風險的匯總表(看不懂就跳過)。 我對結(jié)果一點兒都不感到意外,原因有二。 一. 配方簡直“有毒” 美國市場上充斥著大量廉價的復合維生素產(chǎn)品,它們添加了鈣和鐵,使用了合成的β-胡蘿卜素和維生素E,我提到的這些成分,全都不利于血管健康。 曾經(jīng)有人(減肥的人)問我:“為什么你推薦的復合維生素都不含碘、鈣和鐵(或者含量很少),難道不是成分越全越好嗎?” 當然不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不含它們的配方才是科學的。 我現(xiàn)在甚至很少吃復合維生素,因為對我來說,β-胡蘿卜素、維生素E以及大部分礦物質(zhì)(鋅、鎂和硒除外)都有穩(wěn)定的食物來源,我會通過食物補充它們。 而鎂、維生素D/K、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補充劑會經(jīng)常吃,鋅和硒補充劑只會看情況吃(雖然很麻煩,但這是最安全的吃法)。 換言之,你很難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復合維生素,很多人都在補充著自己不需要的營養(yǎng)素(例如鈣和維生素E),而真正需要的營養(yǎng)素(例如鎂和維生素D)常常不包含在配方里,或者含量特別低。 對于研究里的參與者,多數(shù)會使用配方糟糕的復合維生素,沒有造成危害就很不錯了,別指望這種廉價產(chǎn)品能促進健康(當然貴的產(chǎn)品也不見得更好)。 二. 好壞抵消 就血管健康而言,復合維生素里既有損傷性因素(鈣和鐵)也有保護性因素(葉酸和硒),兩者可能會產(chǎn)生抵消效應。 另外,廉價產(chǎn)品里的礦物質(zhì)是無機物(例如碳酸鈣和硒酸鈉),所有礦物質(zhì)會在腸道中競爭吸收,你不會知道自己是吸收了損傷性因素還是保護性因素。 所以總的來說,如果復合維生素補充劑里有太多的鈣,這類產(chǎn)品我也是不推薦的。 3 對鈣劑的癡迷,何時才能消退? 2019年《天貓醫(yī)藥館健康趨勢白皮書》數(shù)據(jù)顯示,鈣劑占骨骼營養(yǎng)市場的份額超過50%,但對骨骼真正有益的維生素K竟然不到1%,而鎂干脆沒有上榜。 我覺得自己很失敗,營養(yǎng)師們的科普竟然沒能破除大眾對鈣劑的迷信(也和存在比專業(yè)人士影響力大的媒體在推廣鈣劑有關(guān))。 講真,維生素K和鎂比鈣重要多了。 一. 維生素K 維生素K既能促進成骨細胞的分化,也能抑制破骨細胞的活動,它與維生素D協(xié)同誘導骨細胞的礦化。 《美國醫(yī)學會雜志》于2006年刊登了一篇薈萃分析報告[4],報告指出補充維生素K不僅增加了骨密度,還降低了骨折的發(fā)生率。 此外,維生素K也許具有延緩動脈鈣化的作用,雖然相關(guān)研究是初步的、不確定的,但至少它不像鈣劑那樣對血管有害。 二. 鎂 “補鈣不補鎂,補了也后悔”,這是一些廠家宣傳“鈣鎂片”產(chǎn)品時編的順口溜,土是土了點兒,不過確實在理。 在一項納入2245人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中[5],血清鎂濃度較高的人發(fā)生骨折的風險降低了44%,血清鎂濃度大于0.95mmol/L的22人中無一人發(fā)生骨折(1mmol/L是正常范圍的最高限)。 另一項研究指出[6],在鎂攝入量最高(不區(qū)分飲食或補充劑)的群體中,男性的骨折風險降低了53%,女性的骨折風險降低了62%。 最重要的是,鎂不僅可以預防腎結(jié)石,而且具有一定的降血壓作用,對血管非常友好。 4 我們需要多少鈣? 我國人均鈣攝入量約400mg/d,很多人覺得自己沒達到“標準(800mg/d)”。 然而,當你知道推薦攝入量的制定方法后,你不會這么認為! 在調(diào)查對象中求平均需要量,之后加上兩個標準差,就可以得到推薦攝入量。 這項工作如果在沒有乳制品的社會中進行(例如農(nóng)業(yè)社會),鈣的推薦攝入量就不會有800mg/d這么高,我估計,充其量只有300~400mg/d的樣子。 也就是說,不是因為我們需要鈣才有了乳制品和鈣片,而是有了乳制品和鈣片才導致我們變得好像很需要鈣。 我跟你一樣好奇,究竟有什么證據(jù)使我們相信工業(yè)社會的鈣推薦攝入量標準比農(nóng)業(yè)社會的更科學呢? 能查到的證據(jù)是人們的骨質(zhì)疏松、骨折發(fā)生率越來越高。 難道我們就不應該想想問題出在哪兒嗎? 是不是太陽曬得少了、鍛煉少了?為什么要去吃鈣片呢? 5 一點兒鈣都不能補嗎? 對于成年人(不包含中老年人),小劑量補充(例如300mg/d)不至于有害,但確實不會有什么益處。 在孕期這個特殊階段,適當補充鈣(例如500mg/d)可能有助于降低先兆子癇的風險,而乳母補充鈣可以避免骨鈣的流失,這是我推薦補鈣的兩類人。 至于50歲以上的長輩,可以喝牛奶、補充維生素D,但別吃鈣片。 我看到一些鈣片品牌,標稱一片含鈣600mg,推薦一天1~2片。呵呵。 既然提到了維生素D,我就多說一嘴。 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在血清25-羥維生素D3充足的情況下,即便飲食來源的鈣少一些(不喝牛奶)也沒問題。至于鈣片,就更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需要注意的是,維生素D不能促進鈣在骨骼的沉積,補充維生素D不會使骨骼更強壯。 但考慮到維生素D可以使免疫系統(tǒng)更強大,而且缺乏維生素D的人非常多,食物來源又很匱乏,我會推薦你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補充劑易于吞咽(體積比鈣片小得多),價格超便宜,是理想的鈣片替代品。 當然,最好是一邊徒步一邊曬太陽,好處比補充維生素D補充劑多得多。 6 來自V醬最后的吐槽 文章寫完后我順手打開了螞蟻財富,看了眼白酒主題基金,突然產(chǎn)生了一種想法。 假如你送一瓶鈣片給長輩,我相信超過80%的人愿意賞臉吃兩天,但連續(xù)吃一個星期的人有60%嗎,能堅持一個月的人有沒有30%呢,如果時間跨度是一年的話? 但是,如果你送了一瓶白酒,恐怕年沒過完就要喝光了(忽略收藏的人)。 現(xiàn)在問題來了, 我又看了眼白酒主題基金, 參考文獻: 鄭重聲明: 本賬號發(fā)表的內(nèi)容僅作為資訊分享,文章觀點不能直接用作醫(yī)療診斷或健康干預建議。在采取任何預防或治療措施前,請與你的醫(yī)療保健提供者溝通。 |
|
|
來自: 中國生命營養(yǎng) >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