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黑夜里,星空異常美麗,讓人們產(chǎn)生無盡的遐想,星星也給人的感覺高不可測,無法觸及。實際上掌握拍攝技巧,不僅能拍出漫天繁星,還能拍出它們的軌跡,奇妙的事情就在眼前。 
夢幻 陳文明 攝
要拍出高畫質(zhì)的星軌,應該帶上單反或微單相機等畫質(zhì)較好的相機、廣角鏡頭、三腳架和快門線,如果相機的高感畫質(zhì)表現(xiàn)好,那更理想。因為地球自轉(zhuǎn)的原因,我們感覺不到星星的移動,所以拍出星軌要用較長時間的來曝光,膠片時代可以一次性長時間曝光拍好星軌,數(shù)碼時代為了避免過長時間的曝光產(chǎn)生的噪點,則是連續(xù)拍攝多張,最后堆棧在一起??倳r長累計也需要十幾分鐘或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因此具有高畫質(zhì)的相機、穩(wěn)定的三腳架和快門線是必不可少的。還可以帶上手電筒、黑卡等輔助器材,手電筒除了夜晚照明外,拍攝時還可以對前景進行適當補光,得到一張前景畫面層次更加豐富的照片,黑卡可以起到遮擋作用,如果要闖進亮光,可以遮擋一下鏡頭。古韻 劉建忠 攝 星軌拍攝對于時間、天氣有較強的要求,根據(jù)各地時差不同,在夜晚21時到凌晨3點左右,也就是大概在太陽落山后3小時與日出前3小時左右的時間段為宜。其中夏、秋兩季拍攝最佳,天空云少、鏡頭不容易產(chǎn)生霧,再者晚上溫度也比較適宜,便于拍攝。理論上,只要眼睛能看見星星,就能拍下來,實際拍攝中記得要盡量避開有月亮的夜晚,較亮的月光會影響星軌的清晰度。星光漁火 何將常 攝 拍攝星軌的時候要先找到地景作主體,提前踩好點,看好方向,晚上再去拍攝。還要盡量避免光污染,所謂光污染就是在拍攝的時候有其他雜光進入鏡頭干擾畫面,比如,在拍攝的時可能在山頭、遠方出現(xiàn)城市燈光、路上的車燈光或者其它發(fā)光物體,致使拍出的畫面不夠純凈。但也不必過于擔心,只要眼睛看得見星星,就能拍出星軌。有時,所謂的光污染也能成為畫面的點綴。如果在北半球要拍出圓形星軌,在地點上還要注意鏡頭要朝向北方,要找到北極星,以它為圓心。當然,不同的方向也可以拍攝不同形狀的星軌,所以根據(jù)拍攝需要而定。半嶺星跡 張銘 攝 可以先按照主體亮度進行曝光,可以補光。再拍星空,用快門線設置間隔拍攝,比如曝光時間20秒-30秒一張,就可以設為M檔,根據(jù)經(jīng)驗設好曝光組合,一般用的光圈應該稍大一些,不必最大,這樣星軌痕跡更粗、更明顯。比如這樣的曝光組合:光圈f/5,速度30秒,ISO 1600,焦距14mm,60張堆棧疊加,最后就能拍出比較明顯的一大段連續(xù)星軌。選擇手動對焦,可以對焦到無窮遠。也可以自動對焦,用手電打亮遠處對焦,之后鎖定焦點。注意關閉鏡頭上的防抖開關、關閉“高ISO降噪”或“長時間曝光降噪”,關閉拍攝結果顯示。千年神韻 林文強 攝 后期具體步驟為:文件/腳本/將文件載入堆棧/最大值/回車。星軌堆棧好之后,將曝光正確的主體合成進來,就大功告成了。 星軌拍攝也就是拍攝繁星劃過長空的軌跡,拍出來的流線有旋轉(zhuǎn)的動感,但實際上是地球在動,并非它們繞著地球走,拍攝星軌的技巧并不難,只要認真都能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