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燒造成CO2等溫室氣體排放過量,嚴重影響了環(huán)境和氣候。雖然科學家正在努力結束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但綠色能源的前景仍有待發(fā)展,尋找在室溫、低壓吸附區(qū)(不超過5000 ppm)的環(huán)境條件下選擇性吸附CO2的方法迫在眉睫。近日,日本岡山大學的研究人員Yasushige Kuroda報道了在低壓區(qū)和300 K下,5A型沸石空前的CO2吸附行為。相關研究成果以“Unprecedented CO2 adsorption behaviour by 5A-type zeolite discovered in lower pressure region and at 300 K”為題發(fā)表于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J. Mater. Chem. A, 2021, 9, 7531-7545)。在過去的幾年中,大量研究致力于開發(fā)具有出色CO2吸附性能的高效MOF材料。然而,具有出色CO2吸附性能的MOF材料都具有堿性,這使得材料易降解或腐蝕。另外,強堿性條件也不適合回收吸附的CO2。眾所周知,沸石(主要含鋁和硅氧化物的礦物)是用于高壓吸附區(qū)的材料,很少有人將沸石材料用作直接空氣捕獲(DAC)條件下的吸附劑。由于沸石材料在室溫和低壓吸附區(qū)對CO2的吸附性能較低且對N2的選擇性較差,因此它尚未被認為是在低壓吸附區(qū)捕獲CO2的良好材料?;谪S富而穩(wěn)定的金屬離子(例如堿金屬離子和堿土金屬離子)以及在DAC工藝中廣泛使用的鋁硅酸鹽,設計用于CO2儲存的高效吸附劑是一項艱巨挑戰(zhàn)。因此,基于豐富材料設計用于CO2儲存的有效吸附劑對于提高在400至5000 ppm的極低CO2濃度和室溫下的吸附能力至關重要。

圖1 (來源: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在該研究中,作者開發(fā)了一種堿土離子的沸石離子交換方法,成功實現(xiàn)了在低壓區(qū)對CO2高效吸附。作者選擇了Si/Al比為1的A型沸石,因為它具有更多的吸附位點及合適的孔徑,適合吸附CO2。此外,堿土離子交換產(chǎn)生了較高的電場強度,這可作為CO2分子吸附行為的重要驅動力。作者選擇雙電荷鈣離子(Ca2+)作為交換離子,Na+與Ca2+具有相同的離子半徑。298 K下堿土離子交換的NaA樣品的CO2吸附等溫線如圖1所示,實線和空心標記分別對應于第一次吸附和第二次吸附。紅色線代表NaCaA-85樣品,綠色線代表NaSrA-71樣品,褐色線代表NaMg-42樣品,藍色線代表BaNaA樣品,黑色線代表NaA樣品 。NaCaA-85(離子交換能力為85%的A型沸石)樣品的吸附量遠高于原始NaA樣品的吸附量,尤其是在較低壓力區(qū)。相反,離子半徑較大的二價離子交換的樣品不適合作為吸附劑,因為它可能阻止CO2插入A型沸石骨架的孔中。與Ba2+交換的A型沸石樣品幾乎無法在室溫下吸附CO2分子。NaCaA-85的第一個和第二個吸附等溫線之間,在大約0.004 torr平衡壓力下形成了強烈吸附的物質,導致在第一個等溫線中出現(xiàn)了一個平緩臺階,該臺階在第二次吸附過程中完全消失。 
圖2 (來源: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接著,作者驗證了Ca2+交換的A型沸石(即NaCaA-85樣品)的特殊性,即使在沒有碳酸鈣存在的情況下,它在較低的壓力和室溫下也可作為出色的CO2分子吸附劑。作者選用CaA-78樣品和交換水平較低的NaCaA-65樣品與NaCaA-85進行對比,CaA-78和NaCaA-65的CO2吸附量遠小于NaCaA-85(圖2)。如作者所料,具有較低交換容量的CaA-78和NaCaA-65在低壓區(qū)的上升趨勢受到抑制。NaCaA-85樣品顯示出特定的CO2吸附狀態(tài)。

圖3 (來源: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為了探究該吸附過程的機制,作者進行了遠紅外光譜(Far-IR)研究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Far-IR檢測到Ca2+引發(fā)的陽離子骨架的振動模式,CO2吸附后向更長波長的明顯轉移,DFT計算結果進一步驗證了作者的觀察結果。作者推測利用A型沸石在室溫和低壓區(qū)選擇性進行CO2解吸的途徑如圖3所示,被吸附的CO2分子同時被兩種Ca2+固定,兩種Ca2+在相應位置發(fā)生交換,交換位置包括并排排列的六元環(huán)和八元環(huán)。 此外,吸附在沸石材料中的CO2能夠完全完全解吸,沸石可恢復原始樣貌且吸附性能保持良好。作者使用模型氣體驗證了該沸石材料對CO2吸附的特異性,該材料對其它氣體中的CO2可以選擇性吸附。
總結:該項研究證明了沸石在環(huán)境條件下可作為高效的CO2吸附劑,為開發(fā)沸石的潛在應用開辟了新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