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先來看一下葉子農(nóng)與喬治的對話,如下圖: 葉子農(nóng)看到問題后,問喬治:您這個唯有變是不變的,還變不變了? 如果喬治回答:變。這就意味著第二個命題是錯的,才需要變。 如果喬治回答:不變。這意味著承認第二個問題是對的,那真理是絕對的,因此第一個問題就不攻自破。 從葉子農(nóng)在后面的章節(jié)里和張志誠講自己遭遇的緣由里也可以看得明白。 葉子農(nóng)認為第一個問題是邊見有二。真理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這是把真理的兩面看成對立的,是兩元對立,是非黑即白,是非此即彼。如果要鏈接整個小說的核心詞匯,那這種“邊見有二”就是“唯什么,不唯什么”的邏輯。因此葉子農(nóng)第一眼看到就知道這有明顯的邏輯漏洞。 再看第二個問題,唯有變是不變的。這跟第一個問題比,它不像第一個問題“是…不是…”的問題,所以它走出了兩元對立,而是“變是不變”,這里面變等于不變,兩個概念統(tǒng)一為一個概念。所以它不是對立的,不是非此即彼的,是去二著一。 去二著一,出離了邊見有二的境界,但是還有“一”,就代表著還有所“唯”,還有立場,有立場就一定能找到反對立場的立場,這就是作為一的漏洞。而只有空,才沒有立場,沒有立場,就找不到反對立場的立場。 而喬治是不可能沒有立場的,他讓葉子農(nóng)去,就代表了他的立場,所以他做不到空。若做到了空,就不會逼著葉子農(nóng)去。 葉子農(nóng)的理是空,是不唯,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 |
|
|
來自: yongguancang > 《思維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