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鄰位取代硝基芳烴與乙烯基格氏試劑反應生成7-取代吲哚。 反應通式 
起源與發(fā)展
1989年,G. Bartoli等人描述了取代硝基芳烴與過量的乙烯基格氏試劑在低溫下的反應,經水溶液處理后得到取代吲哚。作者發(fā)現(xiàn)鄰位取代的硝基芳烴產率最高。按照他們的程序,在硝基芳烴的冷溶液中加入三個當量的乙烯溴化鎂,攪拌20分鐘,然后用飽和的NH4Cl溶液淬滅,然后用乙醚萃取產物。反應的一般特征 1)當硝基鄰位沒有取代基時,反應得到的吲哚產率低或無產率;2)鄰位取代基的大小對反應的產率也有影響,空間位阻較大的基團通常會提高產物的產率;3)最常用的是簡單的乙烯溴化鎂,但也可用取代的烯基 Grignard試劑,它們會在生成吲哚的C2或C3位置產生取代基機理 該反應的機理還沒有完全研究明白??赡艿臋C理過程:第一步是在硝基的氧原子上加入格里納試劑,然后將所得到的鄰烯烴化產物迅速分解得到亞硝基芳烴。亞硝基芳香烴比起始的硝基芳香烴反應性更強,它被第二當量的格里納德試劑進攻擊,生成鄰烯基羥胺衍生物,該衍生物易發(fā)生[3,3]-單鍵遷移反應過程中重新排列。然后重排的產物經歷分子內親核攻擊,環(huán)結中的質子被第三個當量的格里納德試劑除去。
反應實例
1) DOI: 10.1021/ol034851y 
2) DOI: 10.1021/ol401486s 
3) DOI: 10.1021/ol802425m 
4) Chem. Commun., 2019,55, 4079-4082 
5) DOI: 10.1021/jo0057396

6) , J. Org. Chem., 2001, 66, 638 
評述 吲哚及其取代衍生物,在有機合成中也是一類重要的化合物,因此開發(fā)不同的方法合成吲哚類化合物,具有重要意義。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