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三歲以后,社交力逐漸成為影響孩子全面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而如何與其他人建立友誼、維護友誼,就是孩子社交力最直接的體現(xiàn)之一。
這種情況在小學(xué)里其實是特別常見的。所以這可能與我們成年人是不一樣的,「刻薄」不是說孩子很壞,而是沒那么大方。 林思恩:這是一定的,而且最近還有研究得到這樣的結(jié)論。 我們從一般感覺上來講,似乎也能得到類似的結(jié)論。就比如說,與刻薄的小朋友在一起,會限制你去交別的朋友,那你只能與這個孩子一起玩,而且兩個人之間肯定還特別容易出矛盾。為什么這么說?孩子總得與別人正常打交道吧,那刻薄的小朋友就會感受到背叛,認為你不和他(她)好了,兩個人自然容易出現(xiàn)矛盾。 但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時候家長的確是這個初衷,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設(shè)防太嚴重,反而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有點刻薄,不那么受人歡迎。所以從教育的角度,我們不僅要引導(dǎo)孩子去尋找好的小朋友,也要讓孩子成為能夠吸引到這類的小朋友的人。 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希望別人是什么樣的,那么首先自己也要成為這樣的人。 第二,我們應(yīng)該如何教孩子尋找、結(jié)交朋友,以及我們?nèi)绾螏椭⒆泳S持更好的友誼。 第一個課題的核心是在家里面,家長的榜樣作用非常重要,來自父母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說,孩子永遠不可能變成一個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人。所以在交友方面,包括我們?nèi)绾螌Υ约旱呐笥?,以及如何選擇朋友上面,都應(yīng)該給孩子做一個表率。 我們要讓孩子看到朋友是可以自由選擇的。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吹剑⒆雍孟癫粫约哼x擇朋友,都是別人來選擇他(她)。如果有這種情況,我們要看看自己是不是沒有給孩子樹立一種好的榜樣?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沒有主動地去結(jié)交朋友或者遠離不再能玩到一起去的朋友? 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對什么特別在乎的時候,其實是因為自身缺乏這種資源或者機會。我們要幫助孩子制造結(jié)交更多其他小朋友的機會,讓他們看到原來小朋友的個性有很多種,適合成為自己朋友的人也不少,自己是有能力拓展更多的朋友圈的。 接下來我們再去引導(dǎo)孩子的行為,比如有禮貌,如何與人打招呼,如何融入群體,如何去小朋友和平共處或者一起玩耍,這些是我們說的從技巧層幫孩子變成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而且,無論友誼的小船航行情況如何,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把自己交友的情況與我們有親密的溝通,這點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對孩子的交友持開放的態(tài)度、包容的態(tài)度,然后我們才能拿到第一手信息,對吧? 最后,我們可以與孩子一起來分析,或者說幫孩子去掌舵,教會孩子維護、把關(guān)自己的友誼,剩下的小船翻不翻那其實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了。 成長日記:好多事情上,我們替孩子做了決定之后,兩個小朋友之間可能一直都別別扭扭,但是又礙于爸爸媽媽沒辦法改變現(xiàn)狀,反而影響到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 即便我們成年人的參與出自善意的目的,但是都會帶有成年人的視角或者有色眼鏡。對于孩子們在交往過程中的具體行為、互動,甚至是言語,因為涉及自己的孩子,我們都很容易帶上一些個人感情色彩,可能會認為對方孩子有問題,例如說對方怎么不講禮貌了,或者對方手怎么這么重? 一旦我們有這樣的印象,那么我們給到孩子的任何所謂中肯的建議,都會帶有一些標簽色彩的東西。所以我們不妨多聽,少直接干預(yù)。把剛才的底線設(shè)置好之后,多帶孩子去看我們自己的社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