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路邊的樹,小時候有這么一句俗語,叫“桑柳榆槐大葉楊”。意思是城市里的樹(北方),十有八九都是這幾種?,F(xiàn)在綠化搞得好,樹種也逐漸豐富,但這幾種仍然是絕對的主流。 對于改革開放之后生長起來的我們來說,區(qū)分街邊的花或許還湊合(并不),樹可就分不清了。就算是這幾種最常見的,也經(jīng)常搞混。 這其中,尤以榆樹的存在感最低。 榆樹不認(rèn)識,榆錢我倒很熟 特點就是沒特點 作為中國人,你很難逃開榆樹。除了華南地區(qū)的朋友以外,東北、華北、西北、西南、華中甚至長三角地區(qū),都有數(shù)不清的榆樹。 如果你一整天都在戶外走,或者你是位快遞小哥、送餐騎手,那你一整天碰不到一棵榆樹的幾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但要問你,哪棵是榆樹,九成的人答不上來——榆樹就是這么“卑微”的存在。 先來張圖。 攝影:老信 這就是我們單位樓下的一棵榆樹,是不是符合一棵樹的所有共性特征,但就是毫無存在感。 如果我告訴你,上面這張圖里的榆樹,正值花季,樹上開滿了花,你是不是更要在心里打一萬個問號了? 讓我們放大來看看: 攝影:老信 這就是榆樹的花。 即使你近距離地看到,都很難發(fā)現(xiàn)這是花,看起來像樹枝上掛著的臟東西或者蟲子。榆樹花就和榆樹一樣不起眼,甚至連花瓣都沒有,要不是為了傳宗接代,它大概都懶得開花,那真是能省則省。 再放大! 攝影:老信 即使近到這個距離觀察,仍然很難讓人相信這東西也能叫花——沒有一點和璀璨、美麗發(fā)生聯(lián)系的地方。榆樹就是這么低調(diào)。 其實,在北方城市里,榆樹是早春最早開花的植物之一,和山桃前后相仿,比連翹玉蘭什么的都要早,只不過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也并沒有“賞花”的必要性。這位春季急先鋒總是匆匆來匆匆去,悄咪咪地度過自己的“青春期”。 榆樹下的欲望 等花落了,長葉了,榆樹就起眼了吧? no!它的葉子仍然長著一張普普通通的路人臉,過目就忘。 有一種栽培花卉叫榆葉梅,其實不是梅,而是桃的親戚,花也像桃花。每年春天都有人問我榆葉梅怎么識別,我就說“顧名思義,葉子像榆樹葉啊”。 接下來的問題,百分之百是“哦,那榆樹葉長什么樣?” 榆葉梅的花和葉子 攝影:老信 其實榆樹的葉子蠻有特點——邊緣有齒,齒還很均勻。葉脈密而清晰。幼葉有毛,成葉光滑。 雖然光滑,但摸上去不像紙,也不像革,而是有一種肉肉的手感,和大部分樹葉都不同,摸過一次就會印象深刻。 榆樹葉 攝影:老信 榆樹體形很大,葉子又密,所以春末之后就會形成非常濃密的樹蔭。古語有云“其陰下五谷不植”,足見它的遮蔽度非常高,跟大雨傘一樣。 春秋時的齊桓公問政于管仲,怎么能讓物價下降。管仲說,把道路邊上的樹枝子都剪去就可以了。齊桓公一邊點頭一邊說:你是拿我當(dāng)傻子呢吧? 大榆樹在北方很多 管仲接著給主公講了個故事。 說陳國的都城宛丘東門外有一棵大榆樹,茂如車蓋,濃蔭灑地。青年男女經(jīng)常在樹蔭下聚會歌舞,老百姓也常做圍觀,就跟現(xiàn)在的廣場舞似的。這說明,像榆樹這種樹蔭很大很濃的樹,是老百姓天然的娛樂場所,大家經(jīng)常在樹下聚會。年長的聊天打牌,年輕的談情說愛,這不就跟公園一樣嗎?久而久之,老百姓就會貪圖享樂,不思耕種,物價自然就高了。 如果砍了大樹的枝椏,老百姓沒地兒玩,自然就回去干活了...... 且不說管仲這個缺德主意是不是反人類,起碼這個故事說明,在很早的時候,榆樹在我國就有種植,而且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guān)。 不光我國,同樣地處北溫帶的美國也有的是榆樹和榆樹的近親。美國文學(xué)史上最著名的幾部作品中就有《榆樹下的欲望》,講述了一個老頭兒的第三任年輕妻子和老頭兒子的狗血愛情故事,后來后媽和兒子還生了個小孩,老頭陷入兩難,不知道該叫他兒子還是孫子(這句是我編的)。 老電影《榆樹下的欲望》 不知道是不是榆樹的樹蔭激起了這對母子的愛慕之情,如果是,倒和管仲的故事非常暗合。 看來不光保暖思淫欲,蔭涼也起賊心啊…… ![]() 一身都是窮人寶 雖然榆樹的樹蔭能使人安逸歡愉,但是榆樹的木頭卻總是用來形容傻乎乎。尤其在北方,如果一個人情商不夠,說話太直,不懂得變通,甚至思路太過直男,都會被人說是“榆木腦袋”或者“榆木疙瘩”。這是因為榆木堅硬,還多疤,給人留下了死硬的印象。 榆木自古就是便宜好用的木材,花紋還非常好看,建筑、家居、船只都用得著,而且用量很大。好在榆樹多,容易活,山溝沙地,哪都能長??上б驗槎喟?,所以大料不多,難堪大用,最多也就是做做房梁房椽。 ![]() 榆木的疙瘩非常多 只有一種榆木能和紅木、楠木這些高檔木料拼一下價格,就是“老榆木”。 老榆木不是指樹齡老,而是指使用年代長。比如清代的房梁、門板,放到現(xiàn)在就叫老榆木。它們的水分早已徹底失掉,木頭性質(zhì)非常穩(wěn)定,不容易彎曲變形,用來做高級家具甚至樂器都可以,身價也倍增。有黑心商人用百年老榆樹砍了當(dāng)“老榆木”賣,其實是偷換概念,就算有一萬歲的榆樹,剛砍幾年也叫“新榆木”。 ![]() 老榆木大書桌 榆樹的樹皮含膠,過去是重要的粘合劑。 樹皮內(nèi)層還能充當(dāng)災(zāi)年的糧食,叫做榆皮面。小時候常吃一種零食,叫“魚皮豆”,或者“魚皮花生”,現(xiàn)在也常見。相傳魚皮豆最早是日本人發(fā)明的,在面里摻入魚皮膠做成殼,外脆里香。到了中國就改叫“榆皮豆”了,可能最早使用榆樹皮的膠代替了魚皮。 ![]() 魚皮花生,也叫榆皮花生 榆樹還有一寶,就是榆錢。 榆錢是榆樹的果實,植物學(xué)上叫“翅果”,種子外面有一層翅膀一樣的皮,干了之后能隨風(fēng)飛出很遠(yuǎn),起到傳播的作用。 ![]() 榆錢 每年四月,榆錢掛滿枝頭。 困難時期,家家都趁著榆錢未干,上樹采下來,摻上些玉米面或者白面,蒸熟來吃。雖然淀粉含量還不到10%,但在無糧的災(zāi)年糊弄糊弄肚子也是難得的“時令佳品”了。 ![]() 榆錢窩頭 ![]() 榆錢撥爛子 圖片來自:xiachufang ![]() 榆錢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