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現(xiàn)周身乏力,雙下肢為甚,伴偶有頭暈,無嘔血黑便,無腹痛腹瀉,無胸悶胸痛,未予重視和系統(tǒng)診治。近半月患者乏力逐漸加重,伴頭暈、心慌,無胸痛,活動后明顯,在他院診為再生障礙性貧血,特來我院就診,要求中醫(yī)保守治療。刻下癥見:乏力,伴頭暈,面色蒼白,偶有心慌氣短、咳嗽咳痰,無發(fā)熱,偶有牙齦出血,平素性格急躁,口干,間斷腹脹,納差,眠多,大便不成形,夜尿頻,2~3次/夜。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弦。 診斷:氣血兩虛型虛勞。 治法:益氣養(yǎng)血,疏肝健脾補腎。 處方:生黃芪60克,當歸20克,柴胡10克,黃芩6克,炒枳殼12克,白芍20克,黨參15克,炒白術15克,熟地15克,炒山藥30克,鹽杜仲10克,枸杞子15克,天花粉15克,阿膠10克(烊化),大棗15克,炙甘草6克。日1劑,水煎400毫升,分2次服。 服上方3劑后,患者訴乏力較前減輕,頭暈好轉,食欲增加,夜尿減少,效不更方,囑守上方續(xù)服1周。12月4日患者訴諸癥好轉,無特殊不適,囑守上方再服1周;12月12日基本告愈,囑定期隨訪復查。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記載:“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jié)M,此為勞使之然?!比嬲撌隽颂搫诘拿}癥,是后世治療虛勞的重要綱領。勞而傷陽,陽氣不足,在面則色白,在肺則呼吸短氣,在腹則里急,在腎與膀胱則小便不利、少腹?jié)M;勞而傷陰,陰精不能滋養(yǎng)肝目則目暝;兼衄者,陰虛陽浮或陽虛不固皆可致絡破衄血也。治療以益氣養(yǎng)血,疏肝健脾補腎為法,方中重用黃芪、當歸為君,取當歸補血湯之義益氣養(yǎng)血;輔以柴胡劑疏肝,黨參、白術合四君子湯之義健脾,熟地、山藥、杜仲、枸杞等補腎,共奏疏肝健脾補腎、和調臟腑陰陽之旨;大棗、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藥,共為佐使,全方配伍合理,氣血同補,臟腑陰陽調和,故諸癥自除。(馬昆 北京中醫(yī)醫(yī)院延慶醫(yī)院消化科)
|
|
|
來自: 新用戶19719678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