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袖珍字門八法拳俗稱字門拳?!靶湔洹保感湔卟刂谑?,珍者秘之勿露。該拳是一種練拳與練氣(身心并練,體用兼?zhèn)?相結(jié)合的拳術(shù)。技法精奇,不用猛力,以柔克剛,以靜制動,以疾克遲,以曲壓直,粘身即發(fā),點穴酥筋。其拳理與太極拳極為相似,故楊州金一明最先把字門拳列為內(nèi)家拳,確有見地。 字門拳源說紛呈。一說少林寺僧羅明,云游至江西清江縣境時,廣為傳授,遂使字門拳流行于江西各地;一說唐末宋初,有一武將在朝廷不得志,解甲歸田,偶見鷹蛇相斗,遂創(chuàng)字門八法;一說由武當內(nèi)家拳繼承者,余克讓、余樹連傳入江西。也有練家說:“字門拳是由清康熙、乾隆年間,江寧甘鳳池先生所傳”。 字門拳以殘、推、援、掇、牽、捺、逼、吸八個字為其“要訣”,共八個套路一百零八手。 “殘”者,軟也。如人手足殘疾,毫無氣力。二比相斗而不用拙力,反用軟者何也?因硬不能活動,軟則可以四方取也。拳譜曰:出手如棉。 “推”者,吐也。手法向前推人跌也,不推豈有自跌之道理也。 “援”者,救也。彼取內(nèi)關(guān),自鼻心至緊逼之處,若手不能回救,則被其傷矣。乃演我手中活發(fā),如猿獼之捷勁,取其虛實之意。 “掇”者,搶也。彼取外關(guān),耳、項、腰、脅、腿、足等處,我即回勢以奪之,乃奪對方來力為我用。 “牽”者,順也。來勢猛勇,不能敵,則不與他斗,取其順勢以牽之。 “捺”者,按也。往上抬或拋托之者,若不按捺而后及推,則手浮飄也。 “逼”者,阻也。近擋其勢,便阻其力,讓彼逼死,無能用者也。使其實變虛,為我展施之用。 “吸”者,吞也。彼用力于我手,若與硬斗,手必被彼傷,全用軟吸以消其力,則手自不疼矣。 上述八個字,是攻防動作對立的統(tǒng)一。八法之間可以互相穿插,任意變化,號稱“六十四”片手。“片手”即組合動作,民間稱“練頭”。它沒有起勢、收勢、過渡的銜接架式,但勢勢有法、法法有勁。作、為散手訓(xùn)練的手段。這一整套動作的運用,則根據(jù)實際情況,隨機應(yīng)變。歌訣云:“八字要訣通練熟,臨時取用隨所宜?!薄肮Χ嗨嚲?,八字循環(huán),一字不通,俱以不成?!?/p> 字門拳動作緊湊,銜接流暢,環(huán)環(huán)相扣,如行云流水,編綿不斷、其拳勢剛?cè)犸@明,于凈利落,氣勢風(fēng)韻,別具一格。“字門拳”以手法見長,不帶發(fā)聲。其主要手法有,扣、拿、封、閉、拋、托、擦、撇、趕、推、抖、落、援、滾、粘、靠、逼、捺、勾、掛等。手法刁鉆,變化莫測。強調(diào)出手軟如棉,殘粘即推吐,發(fā)手似春雷,沾衣如滾浪,貼肉要生根。 字門拳的掌型特殊,四指伸直分開,拇指伸直壓以掌心,指頭剛勁有力,俗稱鐵扇掌,又名柳葉掌。此掌便于保護自己,抓扣對手的“穴道”。 字門拳以樁步為根。其樁式有騎馬式、丁字式和品字式。站樁之法,左右闊狹,前后長短,聽人自便,總之以步穩(wěn)應(yīng)急為是。譜曰:“一身總太極,兩腳為根基。闊狹由長短,如山不可移”?!捌纷謽丁睘樽珠T拳獨有的一種步型,其形似丁不丁、八不八步,故又名“丁八步”。這種步便于閃身反擊時,走扁步卡馬(腳)。主要腿法有:后絆腿,割腿(前半掃腿),掛腿,踹腿,其出腿多用暗發(fā),勢如奇兵突襲,使人防不勝防。故字門拳又以“手法奇妙,腿法精怪”著名。 除上述特點外,它的精髓還在于,“太極、陰陽、子午、浮沉、吞吐、持推、援滾、抖落、進退、封閉、沾靠、擦撒、撲捺、援引、拋托、提攔、消納、擒拿”等“袖珍十八法”。 學(xué)門拳內(nèi)容豐富,技法精妙,自成體系。其訓(xùn)練方法是從站樁開始,先靜后動,先下后上,化整為零,即將八個字的套路拆成零手進行練習(xí)。進而配合手眼身法步、精氣神方面的綜合訓(xùn)練。等到學(xué)者步法穩(wěn)固,指臂靈活,再將所學(xué)零手串成八個字,進行套路訓(xùn)練。字門拳手眼身法步的要訣是:“眼似銅鈴手如箭,龍爪虎尾蝦弓背,鳳遮陰、美人腰、丁不丁、八不八,你不來,我不發(fā);風(fēng)擺柳、樹盤根,腰身瀟灑步賽粘;力彈抖,勁纏絲,吞吐沉 浮神自然;氣要沉,功宜純,殘粘推吐神鬼驚?!?/p> 字門拳的器械套路,常見的有:“板凳、扁擔、耙頭、刀、棍、大刀、虎叉等。其套路精煉,動作樸實,講究實用,勁力飽滿。 字門拳有十忌:兇相、怒貌、緊膝、硬立、緊手、用力、亂推、抬肩、退縮、畏懼。 由于字門拳手法柔和,有緩有疾,擰轉(zhuǎn)扭屈,動蕩較大,常練此拳,能使人體氣血流注充盈,無微不至,對增強和促進肌膚、臟腑各部分的功能,都有明顯的增益。這種拳術(shù)適合不同年齡、性別的人進行鍛煉,具有廣泛的適應(yīng)性,故代代相傳,至今不衰。 |
|
|
來自: 等著l70smp782j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