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頸 源 性 頭 痛 頸源性頭痛是由于高位頸椎病局部軟組織損傷 小關節(jié)紊亂 局部筋膜攣縮增厚等諸多因素,造成了頸部神經(jīng),血管的壓迫。從而引起后枕部,偏頭痛一側或者兩側等頭部部位放射性疼痛。稱之為頸源性頭痛。本病多見于長期久坐伏案人群。例如:電腦工作者,司機工作者,長期棋牌娛樂人群,現(xiàn)代高科技時代經(jīng)常低頭看手機和平板電腦人群等。 【病因病理】 當高位頸椎軟組織損傷、小關節(jié)紊亂,引起椎椎筋膜緊張、痙攣,形成炎性結節(jié)、使枕大神經(jīng)、枕小神經(jīng)以及枕下神經(jīng)受累,引起頸枕部疼痛;同時,由于頸枕部的筋膜繄張攣縮、使枕部動靜脈血管受累、引起血運障礙、正常營養(yǎng)物質(zhì)供應受阻,酸性代謝產(chǎn)物聚集,導致局部炎性反應,加劇刺激了頸枕部的神經(jīng),引起頭痛。 1.本病多見于30歲以上中青年人,以長期伏案工作者多見。 伴隨癥狀當椎動脈受累,可伴有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 治療原則: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治療: 1針具 普通一次性無菌針灸針 尺寸:0.25*40 2針法 毫針微創(chuàng)(孔雀啄蟬)手法 3體位 坐位或俯臥位 4治療點位:阿是穴 風馳穴 天柱穴 玉枕穴 5操作規(guī)程:按照正規(guī)規(guī)程 局部消毒 阿是穴:毫針微創(chuàng) (孔雀啄蟬)手法打開壓痛點筋結 阿是穴取穴位置:后頭部疼痛或連及前額部疼痛,治療點在枕骨正中間旁開約2公分枕大神經(jīng)處進針。后頭部疼痛累及偏頭痛時,治療點在枕骨正中間旁開約4公分壓痛點處進針。后頭部疼痛及寰椎關節(jié)局限性疼痛,在枕骨下緣(風府穴)處進針。進針角度由上向下5度角進針。 其次是頭部疼痛點斜刺5度角進針 風池穴:進針角度由上向下70度角進針,針尖方向?qū)颊呖诖椒较?。避免損傷延髓。 天柱穴:進針角度由上向下70度角進針,針尖方向?qū)颊呖诖椒较?。避免損傷延髓。 玉枕穴:進針角度由上向下45度角進針。 風池穴,天柱穴,玉枕穴,進針后用提插攆轉(zhuǎn)手法每個穴位各捻轉(zhuǎn)10秒,間隔5分鐘捻轉(zhuǎn)一次。每次針灸共捻轉(zhuǎn)5次即可出針。 中藥方劑:羌活30葛根20丹參15天麻15柴胡15白芍15白芷15川芎20雞血藤15冰片5全當歸15甘草8日一劑水煎服。遇涼加重者,加防風桂枝各15久病頑疾者,加僵蠶12蜈蚣2條全蟲10 注意事項: 1針刺風池穴天柱穴風府穴 掌握進針角度,嚴格規(guī)范操作,避免針尖針刺到延髓而導致嚴重后果。 2頭部血管豐富,出針后,針刺點用無菌紗布每個治療點按壓一分鐘,避免血腫。 薛某,女,54歲,20年前后頭連及左側偏頭間歇性疼痛,半年前疼痛加重,并頻繁發(fā)作。 病人口述,每日服用去痛片12片。 檢查頸椎查體,在肩井穴處和頸二頸四處有明顯壓痛及勞損。隨之采用孔雀啄蟬手法治療。 一次立即緩解,連續(xù)治療6次痊愈。隨訪兩年,無復發(fā)。 本文由中推專題授課專家,王威勛老師原創(chuàng)供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