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西漢初年,匈奴在冒頓單于領導下攻破東胡、擊敗月氏,國力壯盛;劉邦則甫統一中原,強弱不敵,而為冒頓單于圍于平城白登(前200年)后在平城下擊退匈奴,西漢初期遂對匈奴采行和親政策,與民休養(yǎng)生息。
漢武帝時代,西漢反守為攻,主動攻擊匈奴,漢匈雙方強弱平勢;在漢武帝的武力及外交雙線戰(zhàn)略調配及運用下,不僅匈奴本部遭受西漢嚴重打擊而暫時性的退守漠北,其在西域之勢力亦在60年后被西漢取代。
公元前68至前53年,匈奴內部戰(zhàn)爭,五單于爭立;至公元前51年,隨著呼韓邪單于向漢借兵,匈奴首度和短暫性的分為南北兩部,北匈奴郅支單于遂西遷,至公元前36年,北匈奴郅支單于的3000余部為陳湯、甘延壽40,000人馬所滅。
1 漢高祖時期
1.1 平城之戰(zhàn)
2 漢武帝時期
2.1.1 起因
2.1.2 過程
2.1.3 結果
2.1 馬邑之戰(zhàn)
2.2 河南之役
2.3 雁門之戰(zhàn)
2.4 河南之戰(zhàn)
2.5 朔方之役
2.6 漠南大戰(zhàn)
2.7 河西之戰(zhàn)
2.8 漠北大戰(zhàn)
2.9 浚稽山之役
2.10 酒泉之役
2.11 余吾水之役
2.12 燕然山之役
3 漢宣帝時期
3.1 本始二年之役
4 漢元帝時期
4.1 建昭三年之役
5 漢和帝時期
5.1 燕然勒石
6 參考文獻
7 外部鏈接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秋,匈奴發(fā)兵圍韓王信于馬邑(今山西朔縣),韓王信恐不敵,遂數度遣使通匈奴以謀和,同時亦求救于漢朝,漢朝一方面發(fā)兵解其圍,一方面譴責其數使匈奴謀和之舉,韓王信益懼,恐見誅于漢高祖,乃欲以馬邑降匈奴。
漢高祖遂于七年(公元前200年),親自將兵三十萬,往擊之,破韓王信軍于銅鞮(今山西沁縣西南),此時冒頓亦以輕騎馳助韓王信,兩軍甫戰(zhàn),韓王信及匈奴輕騎皆敗,其將王喜且為漢高祖所殺,于是韓王信逃奔匈奴,而冒頓單于乃引兵過句注(山名,地當今雁門西三十里),攻太原郡,至晉陽邊(故城即今山西太原縣治);當韓王信敗亡時,有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等擁立故趙國苗裔趙利為趙王,收聚韓王信之散兵,并與匈奴合謀攻漢。
劉邦率騎兵先到達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以北),于是命令周勃攻打東南的樓煩三座城池后再與主力會合,作為后援,后來正如劉邦所料,也是周勃給劉邦解圍。 周勃在石之戰(zhàn)后,沒有與劉邦一道繼續(xù)追擊劉邦而是“還攻樓煩三城”,也沒有周勃被圍的記載,很顯然,《韓信盧綰列傳》提到的“漢救兵”就是周勃的軍隊。 《匈奴列傳》提到“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這里的步兵就是指周勃帶領的步兵,被圍 的只有劉邦與夏侯嬰的車騎兵,還有灌嬰的騎兵,夏侯嬰傳與灌嬰傳都提到了“為胡所圍 ”: 《樊酈滕灌列傳》夏侯嬰:因從擊韓信軍胡騎晉陽旁,大破之。追北至平城,為胡所圍,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遺閼氏,冒頓開圍一角。高帝出欲馳,嬰固徐行,弩皆持滿外向,卒得脫。益食嬰細陽千戶。復以太仆從擊胡騎句注北,大破之。以太仆擊胡騎平城南,三陷陳,功為多,賜所奪邑五百戶。 《樊酈滕灌列傳》灌嬰:從擊韓信胡騎晉陽下,所將卒斬胡白題將一人。受詔并將燕、趙、齊、梁、楚車騎,擊破胡騎于石。至平城,為胡所圍,從還軍東垣。根據夏侯嬰傳,漢軍解圍后,與匈奴還有戰(zhàn)斗“復以太仆從擊胡騎句注北,大破之。以太仆擊胡騎平城南,三陷陳,功為多”可見最后漢軍應是擊敗了匈奴
此后,劉邦為了全力對付內部地方割據政權,對匈奴采取了“和親”政策。把宗室女子嫁給匈奴首領,每年送去一定數量的黃金、絹、絮,米、酒,允許漢朝和匈奴雙方人民往來買賣。
就在漢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雁門郡(山西省右玉縣)馬邑縣(山西省朔州市)土豪聶壹,透過大行令(外籍官民接待總監(jiān))王恢,上書漢武帝說:“匈奴單于剛跟我們和解,正在和平相處的狀況,我們可以用重大利益誘惑他,使他們深入中國國境,伏兵攻擊,給他們一個決定性的致命創(chuàng)傷?!?/p>
所以當年夏季六月,武帝就命令御史大夫(最高監(jiān)察長)韓安國當護軍將軍、命太中大夫(中級國務官)李息當材官將軍、命衛(wèi)尉李廣當驍騎將軍、命太仆公孫賀當輕車將軍、命大行令王恢當將屯將軍,率領步兵、騎兵、戰(zhàn)車部隊三十余萬人,在馬邑(山西省州市)附近山谷中埋伏,只等匈奴單于進入馬邑,馬上就要將他們團團圍住。
然后,秘密派聶壹當間諜,假裝逃亡匈奴,向單于報告,說:“我可以殺掉馬邑縣長(令)跟主任秘書(丞),舉城投降,城內的人民和財產,你們都可以全部擄掠回來!”
單于聽了之后大為興奮,立刻準許他的建議。聶壹回馬邑后,處決兩個死囚,把人頭懸掛城上,告訴匈奴單于派來的使節(jié),說:“我已擊斬馬邑縣長和主任秘書,你們要快來?!?/p>
軍臣單于收到消息后非常高興,立刻率領十萬騎兵,強行穿過漢長城,直撲武州塞(山西省左云縣。與馬邑航空距離七十公里),將到馬邑一百余華里(一漢里等于今415米),看到遍地牛羊,卻看不到人煙,引起軍臣單于懷疑,于是攻擊附近亭堡,生擒該亭堡亭尉,就要處斬。那位亭尉因害怕砍頭而據實報告,并指出漢軍在哪些地方埋伏。
單于一聽,嚇得魂飛天外,下令迅速撤退。等到出了長城,才喘過氣后來封那位小官當“天王”。
軍臣單于出塞后,漢朝的埋伏大軍才得到消息,趕到長城。計算時間,已不可能追及,只好班師。王恢本來的任務是從代郡(河北省蔚縣)攔擊匈奴兵團輜重??墒乔閳笳f軍臣單于大軍已經撤回。反客為主的十萬鐵騎兵團,不容易對付,王恢不敢貿然出兵。
自此之后,匈奴單于拒絕和解,不斷侵擾邊郡關卡,往往深入邊郡,次數不可勝計。但是,仍然貪圖邊關的自由交易市場(關市),喜愛中原財物。而西漢朝廷也不封閉邊關市場,用以滿足匈奴汗國的需要。
元光六年(前129年)公孫賀出云中郡(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由于戰(zhàn)情偵查不悉未遇匈奴軍,無所獲;公孫敖出代郡(今河北蔚縣西南),被匈奴打敗,損失七千人;名將李廣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由于飛將軍李廣的戰(zhàn)斗力和指揮才能,匈奴伊稚斜單于集中三支主力騎兵合圍李廣所部,李廣部寡不敵眾全軍覆沒后即被匈奴生俘,在押運途中憑機智才只身逃回。
唯有衛(wèi)青一路,率兵出上谷(今河北懷來),長驅直入直抵龍城(今內蒙古赤峰附近),斬首俘敵七百,后封關內侯。
元朔元年(前一二八年)秋,匈奴兩萬騎兵攻擊遼陽郡、漁陽郡、雁門郡一帶。殺遼西太守并擄去兩千余人。又擊敗漁陽郡太守軍千余人,圍攻韓安國;漢軍幾乎戰(zhàn)死,還好援軍及時趕到,漁陽才未被攻破。同時,匈奴本部進攻雁門,擊敗雁門郡太守,斬殺千余人。
武帝派衛(wèi)青率領三萬騎兵出雁門郡(治善無,今山西右玉境),李息出代郡聲援漁陽,一起反擊匈奴。
衛(wèi)青斬獲數千,匈奴敗走。
元朔二年(前一二七年)匈奴騎兵又侵入上谷、漁陽,殺掠吏民數千人。漢武帝決定用全力收復河南地(河套平原),以消除匈奴的威脅。西漢的河南地,即今黃河河套地區(qū),這里水草豐美,宜于農牧,其地又有直道與西漢首都長安相連,無論在經濟和軍事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衛(wèi)青與將軍李息等領兵四萬北出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沿黃河西進,采用“迂回側擊”的戰(zhàn)術,西繞到匈奴軍的后方,迅速攻占石水門和高闕(今內蒙古臨河西北),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于王廷的聯系。再折向南,圍殲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兩部。
匈奴白羊王、樓煩王見勢不好,倉惶率兵逃走。漢軍殲敵數千人,奪取牲畜一百多萬頭,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qū),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開辟其后出擊匈奴單于庭的基地,受封長平侯食邑3800戶。
元朔二年(前127年)冬軍臣單于死,伊稚斜打敗了王位合法繼承人、軍臣單于的兒子于單,篡奪了王位。后來于單向漢朝投降,被封為陟安侯,不過在數月之后病逝。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夏,伊稚斜單于遣數萬騎侵代郡,斬代郡太守及其部下千余人。秋天,又攻雁門郡,殺千余人揚長而去。
元朔四年(前126年)夏天更大舉進犯,各以三萬騎攻代郡,定襄郡(綏遠省和林格爾縣以南)及上郡(陜西省綏德縣東南五十里);右賢王欲奪回河南地亦進攻朔方郡。
元朔五年(前125年)春天,漢朝軍隊大舉反擊,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出右北平郡,攻匈奴之左部做為牽制;衛(wèi)青率領騎兵3萬出朔方、高闕。下轄衛(wèi)尉蘇建為游擊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太仆公孫賀為騎將軍,代相李蔡為輕車將軍
衛(wèi)青得悉右賢王不備,于是秘密自朔方渡河,至五原郡。又于夜間潛軍出高闕六、七百里,急夜襲右賢王。
當時右賢王正醉臥幕中,在驚恐中與愛妾一人及親騎數百緊急突圍而去。衛(wèi)青擄獲裨王十余人、男女共1.5萬人及生畜數十萬。
漢武帝接到戰(zhàn)報,喜出望外,派特使捧著印信,到軍中拜衛(wèi)青為大將軍,加封食邑8700戶,所有將領歸他指揮。衛(wèi)青的三個兒子都還在繈褓之中,也被漢武帝封為列侯。衛(wèi)青非常謙虛,堅決推辭于是漢武帝改封賞了隨衛(wèi)青作戰(zhàn)的公孫敖、韓說、公孫賀、李蔡、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人。
雖然經過幾次戰(zhàn)役,但匈奴實力并未受損多少,依然猖撅。入代地,攻雁門,劫掠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上郡(今陜西綏德縣東南)。
元朔六年(公元前前123年)二月,漢武帝又命衛(wèi)青攻打匈奴。公孫敖為中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信為前將軍,蘇建為右將軍,李廣為后將軍,李沮為強弩將軍,分領六路大軍,統歸大將軍衛(wèi)青指揮,從定襄出發(fā),北進數百里。春、夏兩次率六將軍、十余萬騎出定襄(今和林格爾西北)擊漠南單于大本營,殲萬余人。與之前的朔方戰(zhàn)役加起來漢軍共損失十余萬人。
漢亡二將軍軍:右將軍蘇建血戰(zhàn)匈奴一日而兵盡,獨自一人逃回。前將軍翕侯趙信降匈奴(趙信者,故胡小王,降漢,漢封為翕侯)。
霍去病受詔與壯士,為驃姚校尉,帶著800精銳脫離大隊,獨立跑出很遠,殺敵兩千余人?;羧ゲ≡诖藨?zhàn)初露鋒芒,斬補首虜過當,共2028,及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籍若侯產,生捕季父羅姑比,功勞在全軍數第一,獲封冠軍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夏,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發(fā)動了兩次對匈奴的河西戰(zhàn)役,大勝而回。
春天的作戰(zhàn)中霍去病率一萬驃騎,六天中轉戰(zhàn)河西走廊五國,越過焉支山一千多里后給匈奴右臂以重創(chuàng),殲敵近九千人,獲取匈奴祭天金人。
夏天的戰(zhàn)役成果更大,在與共同出擊,作為與霍去病的另外一支夾擊部隊的公孫敖與霍去病失去聯系的情況下,霍去病孤軍深入,到達祁連山,殺敵三萬余,讓匈奴的實力受到一次非常大的打擊。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命令衛(wèi)青、霍去病各率5萬精銳騎兵出定襄奔襲匈奴。
攻占單于庭,追至掣顏山(今蒙古杭愛山南面支脈)趙信城,燒匈奴積粟而還。
兩軍共斬獲近九萬人,給匈奴以沉重打擊
太和元年(公元前104年),匈奴左大都尉欲降漢朝。
武帝令趙破奴率二萬騎出朔方2000里(一漢里=415米),欲至?;?今蒙古國圖音河之南)接應。
左大都尉事泄被殺,趙破奴撤軍途中不幸被匈奴大軍團團包圍,全軍覆沒。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五月,貳師將軍李廣利率3萬騎出酒泉(郡治祿福,今甘肅酒泉市),進擊右賢王于天山(今新疆天山)。
初戰(zhàn)獲勝,撤軍途中,不幸遭匈奴大軍包圍,乏食數日,死傷十分之六、七,突圍返回,李陵被俘。
天漢四年(前97年),李廣利率騎兵六萬、步兵七萬出朔方擊匈奴;強弩將軍路博德率萬余騎出居延,協同李廣利作戰(zhàn);游擊將軍韓說率步兵三萬,因桿將軍公孫敖率騎兵萬余、步兵三萬分別出五原、雁門(郡治善無,今山西右玉縣城南)擊匈奴。
匈奴單于將輜重遠徙余吾水(今蒙古土拉河)以北,親率十萬騎迎戰(zhàn)李廣利于余吾水南。
李廣利與單于交戰(zhàn)十余日,未能取勝而返。其余各路軍亦無功。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三月,李廣利率軍七萬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率軍二萬出西河(郡治平定,在今內蒙古東勝境);重河侯馬通率四萬騎出酒泉。
匈奴單于知漢朝大軍至的消息,將輜重北徙至郅居水(今蒙古色楞格河),自率主力南渡姑且水(今蒙古巴彥洪格爾省南部圖音河)以待漢軍。
李廣利出塞后,擊敗匈奴左大都尉衛(wèi)律,乘勝追擊至郅居水,匈奴退走。李廣利以二萬騎渡郅居水,擊敗左賢王,殺左大將。
漢軍撤退時,單于知李廣利疲憊,以五萬騎圍擊漢軍于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漢軍大敗,李廣利降匈奴(參見燕然山之戰(zhàn))。馬通、商丘成兩路,亦未有斬獲。
燕然山之敗后,漢武帝在經濟困難,人民疲憊的情況下,停止了對匈奴用兵,并下輪臺詔,采取一些“思富養(yǎng)民”的措施,發(fā)展生產,恢復國力。
漢宣帝劉詢時,西漢國力逐漸恢復,又開始對犯邊之匈奴進行反擊。
本始二年(前72年),宣帝以祁連將軍田廣明等五將軍和校尉?;荼O(jiān)烏孫兵,六路擊匈奴。五將軍少有斬,唯?;荼O(jiān)烏孫兵擊破右谷蠡王庭,殲匈奴四萬余。匈奴避戰(zhàn)遠遁,人畜死亡不計其數。
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內部爭斗更甚;西漢朝設西域都護府。完全控制了西域。
甘露元年(前53年),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呼韓邪單于率南匈奴附漢,郅支單于率匈奴西遷至康居(約在今巴爾喀什湖與咸海之間)東部筑城而居。
建昭三年(前36年),漢西域副校尉陳湯詔發(fā)屯田吏士和西域諸國兵四萬人分兩路攻殺郅支單于,滅北匈奴,從而結束西漢與匈奴的百年大戰(zhàn)。
班固:《漢書》,卷五十五·衛(wèi)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中華書局出版,ISBN 7101003052 6
范曄:《后漢書》,中華書局出版,ISBN 7101003060 7
司馬遷:《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中華書局出版,ISBN 7101003044 5
林干:《匈奴通史》,人民出版社
來自: 李阿爸 > 《歷史》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揭秘將軍衛(wèi)青:從奴隸到權傾朝野的大漢英雄
天亮時戰(zhàn)役結束,衛(wèi)青軍團共斬殺并俘虜匈奴官兵至少5萬人(有些書籍認為這里衛(wèi)青軍團只殲滅了19000人,其實這19000人是衛(wèi)青在戰(zhàn)役結束后...
漢伐匈奴的百年大戰(zhàn)
將上述5點的意思綜合起來就是:雖然漢武帝雄才大略,多次擊敗匈奴,但漢朝本身也被拖入到崩潰邊緣(漢武帝后期,海內虛耗,戶口減半“)...
衛(wèi)青簡介
衛(wèi)青簡介 衛(wèi)青(?武帝派李息從代郡出擊,衛(wèi)青率大軍進攻匈奴盤踞的河南地(黃河河套地區(qū)),采用“迂回側擊”的戰(zhàn)術,西繞到匈奴軍...
戰(zhàn)神天威:衛(wèi)青七戰(zhàn)七捷驅逐匈奴千里之外
漢朝反擊匈奴的第一個勝仗就是衛(wèi)青打的,龍城戰(zhàn)役雖然只消滅敵人700人,但卻粉碎了許多漢朝主和大臣宣揚的"匈奴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使?jié)h朝將士樹立了必勝匈奴的堅定信念。聶壹向匈奴單于說,他...
四大戰(zhàn)役、衛(wèi)霍揚名——歷數漢武帝時期對匈奴的軍事打擊
面對匈奴的反擊,第二年(公元前123年)春,漢武帝再次命大將軍衛(wèi)青率中將軍公孫敖,左將軍公孫賀,前將軍趙信,右將軍蘇建,后將軍李廣...
漢武帝時期的十大名將都是誰!
在與匈奴的交戰(zhàn)中,公孫賀捕獲匈奴王,有功。任命衛(wèi)尉蘇建為游擊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太仆公孫賀為騎將軍(一作驍騎將軍),代...
匈奴故事(三)
公元前127年,軍臣單于又命令左賢王率騎兵襲擊漢朝的上谷,云陽等地,但漢武帝卻沒有讓衛(wèi)青在這里出擊匈奴,而是讓衛(wèi)青和李息帶兵從云中郡出發(fā),沿黃河向西挺進,一舉擊敗了占據河南地的樓煩王和白羊王...
無圖不言戰(zhàn)3--漢武帝北擊匈奴
無圖不言戰(zhàn)3--漢武帝北擊匈奴。匈奴主要放牧區(qū)河套(陰山草場)(匈奴右賢王)祁連山(渾邪王)蘢城(左賢王)單于后期常在此地衛(wèi)青一戰(zhàn)...
天降衛(wèi)青:飛將軍李廣為何一生點背難封侯
天降衛(wèi)青:飛將軍李廣為何一生點背難封侯天降衛(wèi)青。公元前127年,就在匈奴不斷襲擾代郡、雁門時,漢武帝置之不理,第三次派衛(wèi)青出征,目標鎖定河南地。漢武帝的總體部署是四路出兵,分段截擊:車騎將軍...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