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鳴鶴拳雖說也是鶴拳中的一種.但有獨特的風格,在訓練時對身體各部位及身法、步法上也有其特別的要求。分述如下。 手法 鳴鶴拳的手法要求沉肩墜肘,雙肘護于雙肋,手上的每個關節(jié)要節(jié)節(jié)呼應。手上動作敏捷多變。技擊時氣沉丹田,意要貫注于雙手,逢橋則斷,無橋生橋。若遇對方進攻時,可引進對方并用“搖法”變化我方和對方的重心,乘我穩(wěn)其敵傾之時即速擊之。 在引進對方時應注意見力生力,見力棄力。見力化力,做到知人力。而我力不為人所知。有引之勁必化之,有出之勁必制敵,做到外節(jié)如綿,內節(jié)如鋼,“剛柔相濟定心神”。 眼法 在武術中,特別是在技擊時,眼為第一先行官。常言說:“一看便知你的功夫。”眼是通過視神經(jīng),把觀察到的事物反映給大腦,而大腦立即進行分析和綜合并作出反應。鳴鶴拳運動是整體協(xié)調的,故稱“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靜則機息,動則萬變,眼看神自到,眼行胯先行”。練拳時應做到手到眼到。特別在技擊時眼神定要顧及周身上、下、左、右,如不注意眼神的配合,在技擊時必敗無勝。在訓練時還要做到內外相合,外使身、手、腳、胯合;內使眼、心、氣合。 拳訣說“貓竄,狗閃,蛇鷹眼”.就是要求眼睛像蛇與鷹那樣銳利,炯炯有神。 身法 鳴鶴拳的身法前面已講了很多。有必要強調的是,平時訓練時應注意練其“三正”,不偏不斜.練三戰(zhàn)為本,提檔吊肚,沉肩墜肘,含胸拔背,上下相隨.貫穿一氣、要“搖”、“宗”多變。 腰部松沉挺直,氣沉丹田,以腰發(fā)勁,勁由腰起.發(fā)于全身,以腰帶動全身各部進行運動。 步法 鳴鶴拳要求步法穩(wěn)固,練時兩足為根,力由根起,勁在腰部。兩腿有虛實之分,且做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虛實實,實實虛虛,變化萬于,馬走三角。 步法應與身法、手法、氣、力、功很好地配合,互相呼應,上下相隨。實腿時應穩(wěn)如泰山.五點轟落地,落地如生根。這樣不易在近戰(zhàn)時由于引進對方,而致自已重心不隱、步法不實而破壞了步調,引起上肢動作的錯亂,反被對方擊敗。 同時還要注意到鶴拳的特點:退手、退身、退步;進手、進身、進步。做到攻擊時發(fā)出的勁力準確有力,力點透達。 |
|
|